-
1 # 閒適人家
-
2 # 天老大11
前幾天老伴患病,去省城醫院治療。除去異地報銷費用之外,十天的時間醫藥費就花去了5萬多元,這幾年攢下的幾個錢,基本上都花出去了。
上了歲數的老人,要想有一個好身體,要記住下面幾句話:一是要管住嘴,生活上主要以清淡為主,二是要邁開腿,不要蝸居在家裡,適量運動,每天堅持一個小時的健步走,三是要合理膳食,葷素搭配,四是要少管閒事,五是要戒菸、限酒,少生氣。
如果你的家庭經濟條件好,你可以隨團到外邊旅旅遊,散散心,欣賞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身體條件好的,也可以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幹。早晨到公園裡活動一下,參加老年人合唱團,晚上跟著年輕人跳一下街舞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養生之道。
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正象題主說的那樣,每隔十年就是一個說法。現在看起來這種說法要改為五年甚至二年就要有一個說法,為什麼,因為我們的飲食、綠色食品越來越少了,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了,花錢治不好的病也多啦!
當然,也有不一樣的人,我的鄰居是一位九十三歲的高齡老大爺,自離休後三十多年來,就沒有多少明顯的變化。有時候我同他開玩笑的說:“大爺,你吃的什麼長生不老藥啊,十幾二十幾年,你的精神頭還是這麼好,怎麼不顯老呢?”每當聽到我的問話,他總是笑呵呵的說:“生活飲食是一方面,關鍵是心態好唄。”這就是一位長壽之星對我的回答。 -
3 # 藍藍的海連著天
兩點不同意見。
一、從整體老年隊伍而言,這種說法的年齡應往後推10年。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醫療衛生設定的改善,人們健康狀況的好轉,在中國人的壽齡是越來越高。 60到70歲之間的人,應該屬於壯年,不應該列入老年行列。現在政府也是這麼做的。坐車進公園等,60至65歲享受優惠待遇,買半票。有的地區65歲以後,有的地區70歲以後,才全免。這十年間時間段的人,跟年輕人沒有多大區別。如還繼續上班掙錢、旅遊、跳廣場舞、跑步鍛鍊、照顧兒女生活、接送孫輩上學等等,乾得很帶勁。所以應該換種說法,"70歲的人,一年不如一年。80歲的人,一個月不如一個月。90歲的人,一天不如一天。"
二、從老人單個而言,這種說法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俗話講"黃泉路上無老小",我們單位就有,60歲的人,拿了幾個月的退休金,就向馬克思提前報到去了。104歲的老人,每天喝點小酒,還踏輛破單車,叮叮噹叮叮噹到處亂跑。
近年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顯示。影響人類壽命主要的因素:
一是遺傳,佔15。
二是自然環境,佔10%。
三是社會狀況,佔7%。
四是醫療條件,佔8%。
五是生活方式,佔60%。
因此要想健康長壽,必須具備多方面的條件。所以每位老人上述五個方面的情況不同,健康狀態也就不同,壽命長短也不一樣,不可一概而論。
-
4 # 曉涵佳佳之外婆寧群
這話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是還是合符新陳代替,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的。
人到七十,身體的機能和免疫能力會急驟下降,生病的機率增多,“七十歲的人一月不如一月”是有道理的,我也深有同感。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一年不如一年”,“一月不如一月”,“一天不如一天”的。身體因人而異,我們小區的幾個四零後老姐妹,年紀比我大,但是身體依舊健康,也從沒聽她們說有頸椎痛之類的狀況。我們每天一起散步,她們能輕鬆地走完6000步後還意猶未盡,而我走到4000步的時候就兩腿沉重,力不從心了,只能坐下等她們。
承蒙時光不棄,五零年出生的我,今年己正式邁進了古稀的門檻,歲月如故,人卻不能如昔,生命的新陳代謝無可抗拒。理性的對待衰老,心境坦然地接受生老病死。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活在當下,享受自己所擁有的,不負年華,過好餘生每一天。
願天下所有老人健康快樂。
-
5 # 大雪絨花
年輕時的理想,生活不只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老年人身上還能看到嗎?
父母還健在,常回家看看,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看到兒孫們,一家人熱熱鬧鬧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在起風的日子,抬眼望著遠方,那遙遠的地方便是我家鄉,有我思念的人,有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
1、人生花甲--60歲,人生晚秋,這個時候,還秉承奉獻精神,發揮餘熱餘能,從來都不主動索取,這就是中國式的好父母,中國的傳統美德 。
好多人都是趁精力還旺盛,裡裡外外忙活,有個頭痛腦熱,讓趕快去看病,還說喝喝水,勤鍛鍊,出出汗,就好了,捨不得花錢去看病。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往前走,一年一個變化,腳步越來越慢,錢越來越緊多,一切都越來越好,生活有了盼頭。突然發現,今年看,頭上的白髮面積越來越大,明年看,額頭上的皺紋越來越深,後年看,牙齒也壞掉了,露齒了,要能維持吃飯這個基本的生存功能,也要忍痛換種植牙了,換了假牙都是一種別樣的幸福,再後年,也不遠意買新衣服了,不想亂花錢,一切的慾望只求身體好,沒病沒災,不給兒女添麻煩,添負擔。
2、人生古稀--70歲,人生質量,到這個坎了,順從內心,對身體的衰老,擺正心態,一切順其自然。
對物質和金錢看的淡了,有錢沒錢一個樣,也沒有多少攀比消費的慾望,只求身體好,少進醫院,追求身體健康,開心快樂。
看看街上70多歲的人,比較幸運的是,身體硬朗的人,還能行能走,那就是幸中之幸,鍛鍊身體是他們的重要工作。經常看到有些中風後遺症的人,腦心血管並住院的人,恢復身體最基本的機能,不想躺倒是他們的最大心願,還想自己靠自己,人生尚有一點能力,便是一片晴天,天是圓的,父母結伴而行是最大的心願。
3、人生耄耋--80歲,人生暮年,這時能聽到別人說話,那就是福氣,能行走自如,那已是幸運。人生只有歸途,已無力回望。
整天掛在嘴邊的就是,在混天天,不想拖累兒女。尤其那些不能自理的老人,兒女生活條件好的,不太嫌棄,床前伺候,吃飯端上端下,兒女生活條件不好的,那才叫遭罪,整日活在恐懼中,活在世上,天天都當一年過,人生悲哀。近日,在街上看到一個老人,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滯,不能走路,已經看不到活著的意義,就是生命的延喘。
真的是這樣,生活天天不一樣,在人們不經意的話語中,哦,某某叔叔,某某阿姨走了,嘆息一聲,一個個生命的紛紛謝幕。
還要,一切都看的淡然,生活是年輕時的夢想,肆意妄為,揮霍的青春,一去不復返;老年時的回憶,不經意的時間只剩下倒計時,心驚而又肉跳。
因此,提醒年輕人,珍惜當下的時光,不讓光陰虛度,只剩嘆息悔悟。
-
6 # 木子一一劉旭春
不會是這樣吧,這鐘觀點太偏頗了。
六十歲的人一年不如一年的人,一定會有,但這不會代表六十歲的全部人,有人會一年不如一年,有人一年一年會沒有明顯變化,有人可能一年還要比一年好,因為各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心態不一樣
,身體狀況不一樣,生活的標準不一樣,鍛鍊身體的程度不一樣,對生命及死亡的認知不一樣,生命的狀態自然不一樣,各自年齡遞增後的身體表現形式自然也就不一樣,有漸弱的,有變化不大的,還會有更強的。
七十歲一月不如一月,也不是這樣,和六十歲亦同。
八十歲一天不如一天,也不會如此,和七十歲一樣。
人生就猶如一次長途旅行,只要能邁動步子,就只管朝前走去,多看一些景點,就多一些閱歷,多一些快樂,其它都不用去管,是一天不如一天也好,是一天比一天更好也罷,只要心態好了,才會生活的更幸福,這才是最本質的東西,只要心態好,60歲、70歲、80歲就會依然不老!
-
7 # 鬱金香137652766
六十歲的人一年不如一年,七十歲的一月不如一月,八十歲的一天不如一天,你怎樣看呢?
這個確實有一定的道理,60歲以後的老人確實一年不如一年,身體一年一年的衰老下去。70歲的老人呢?一個月不如一個月,這病那病都出來。感覺老的特別快,每月都在買藥,看病。80歲老人更是活一天算一天的感覺,能多活一天就比少活一天知足的心態。
-
8 # 123弘和
年齡這個東西,很奇怪的了。
三十歲一個心態,四十歲另一個心態,五六十歲層層遞進漸深,如孔子所云:三十立四十不惑,,,,
年齡歲月真的可以主宰人的心態噯。
非雞湯能夠拂慰的,非勵志豪言壯語能夠激發的。
歲月依次滾過十年一期的年輪,真的會生六十歲一年不如一年之感慨。
我正走在六十歲的路上,既有了六十歲一年不如一年的感同身受,那麼七十歲一月不如一月肯定是七十歲人的真情實感。
乃至八十歲的老人,一天不如一天也是果然。
想一想,人生真是蒼涼。六十歲以後人的人生時間就像手中攥緊的一把沙子,越是怕流失攥得緊,流失得越快。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老人就是這心境,一瞥街上人頭攢動,也子孫繞膝,但步入衰年那份蒼涼是任何矯飾的熱鬧取代不了的。
之前,路過樹萌見那些老人木然坐在馬紮上,昏濁的雙眸空洞無神,心裡一緊:這就是老年人的人生?!
生命的長度託付老天,我說了不算。但可以拓寬生命的厚度。
在回家之前,我要在精神更豐盈多彩些。
每個人在世上走一遭,其實就是在人生試卷上寫答案。成績好的上好的學府,差的上末流學校,更差的直接去少管所啦。
為上高等學府極極備課,為了來生更饒有趣味,試著畫畫玩,畫的什麼東東,俺也不知道。
-
9 # 手機使用者50398125972
過去人們講: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有兩種含意!
l:五十歲以上的人,一年的體力,抵抗力不如一年!六十歲一月不如一月,七十以上一日不如一日,而八十歲以上就按時辰減退!
但現在認為人在五十到六十歲進入衰退期,變化比較明顯,在7O一8O歲風險較大,進入80以後又進入平靜期!
過去,7O不留住宿,8O留吃飯!就是怕出現意外,對主客都不好,很難處理!
另一層意思是50以上的人有大病,還有抵抗力!要經過一年的反覆抗爭,或痊癒,或死亡。也有抗爭好幾年的!而60歲以上只能抗爭幾個月,而七十以上可能抗爭幾天,而8O以上的也只能抗爭幾個時辰!
髙壽的大多發病到去世只在幾天或幾個時辰,有時睡前好好的,在睡覺中去世了!有時坐在那好好的,忽然坐倒了就去世了,還有去世了還坐的好好的!
我想這就是五年六月七日八時的含意!現在人壽命延長,營養也好,醫療也好!可能向後推
幾年,但大體趨勢還是不會改變!望上了年紀的人,能記住古人之言,時刻保養自已,也希望家屬能處處留心自己上了年歲的父母!
-
10 # 另岸的風景
話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是很有道理,符合生老病死的基本規律。人到了六十歲以後,機體功能全面下降,所有器官走向衰老,血管普遍硬化和不同程度的堵塞,形成高血壓、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而高血壓是百病之源。代謝功能逐步開始紊亂,致使胰島功能受損,形成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特別是糖尿病的併發症更可怕,直接威脅著人的生命健康。所有五十歲以後檢查出來的癌症都是在五至八年前就開始形成了,而且這個年齡段是高發期。威脅人類的三大殺手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絕大多數都是在這個年齡段發現併產生危害,其直接的表現是“病來如山倒”,病去沒指望。在這個年齡段,有著病情越來越重,治癒率、存活率越來越小的趨勢,所以說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了。即使是有少數八十多歲老年人沒有直接檢查出疾病,表現出了“壽終正寢”的狀態,那也是身體機能完全衰老的原因所致,照樣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壽終正寢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要想實現這個願望,就要求我們在四十歲如日中天的時候堅持科學運動,保持良好心態,真正理解“預防大於治療”的健康理念。
回覆列表
鍾南山八十歲還強壯著的啊!
人的身體要有一個蓄水池,沒有肌肉筋骨的積累,老去的時候,特別是遇到健康問題,就會崩塌式衰老。
老爸單位的幹部都死得快,這是為什麼?身體坐壞了。
現在很多老年病都讓青年佔有了。這是一個不好的趨勢,我的一位長者親戚,七十歲也沒有高血壓,而他的侄兒四十多就三高了。
我見過老而不衰的人,多數基因好,一生勤奮努力,開心有為,不憤世嫉俗。人的身體條件與其身心健康與處世理念,都有關係,有的人七十健步如風,有的人坐著輪椅,這個差距挺大的啊!
人有病就憂心忡忡,加大負擔,加速衰老,所以心理因素非常重要,鍾南山為什麼能天天堅持鍛鍊,這個身體條件與心理素質都有關係,有的人一說到七八十,就不愛動了,勇敢面對,才能從中得到提升,廣州越秀公園有一位長者學爬行,是經歷了雙膝蓋疼差點致殘的生死劫,又從學嬰兒爬行,獲得了新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