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水趣談
-
2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內因決定外因。
皇帝也罷,大總統也罷;專制集權者也罷,君主立憲的皇上也罷;獨裁者也罷,共和執政者也罷。
以上都不是袁世凱,都是表象。
袁世凱是誰?袁世凱是一個“舊派”的人!
有多舊?
首先袁世凱一生都是生活在北方的人,他連長江之南也沒有去過,外國更不用說了,除了北韓,任何一個國家他也沒有去過。
而當時的北韓王室以及北韓官僚們,可以說比大清朝還要“老派”, 他們內心深處一直認為自己是“小中華”呢!
袁世凱沒有機會侵淫在新派的新政治觀念中去。
“大總統制”是外來事物,是孫中山這種自小生活在國外的中中國人帶來的“新鮮事物”。
按說呢,以袁世凱的地位,他也應該接受些“新鮮事物”才是。
可是,“大總統制”這種政治制度的事情理解起來非得讀書不可,它是一種系統的高深學問。袁世凱一身的“學問本事”是怎麼來的呢?——全是從實際的社會活動中得來。
你讓他接受“警察制度”,接受“洋槍比弓箭厲害”,是非常容易的,畢竟事實擺在那裡。
警察掄起棒子操起火槍馬上可以管的住流氓,鎮的住市面;軍人舉起洋槍一扣扳機確實比大刀長矛殺傷力大之又大。
袁世凱這種人最是實事求是,永遠第一個承認現實。
於是,在他那裡,練新軍,辦警察,不信義和團都毫無掛礙的順理成章了。
但是,把皇帝掀掉換上總統這種事情,袁世凱理解起來就困難了。為什麼?
袁世凱讀書是不靈的,他自己就說過:
“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袁世凱你看,袁世凱這傢伙善武不喜文。皇帝治國,以武為要,要的是殺,殺,殺,不服就殺,不怕死的就殺你全家,誅你九族,玩的是刀槍,以恐怖統治萬民。
總統治國,以文為要,萬事都要和人商量又商量,講道理,用法條,玩的是溫良恭讓,
以服務爭取選民。
中華大地,秦始皇,劉邦,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皇太極以及其他的任何一個小政權,那一家不是馬上得的天下,然後“王霸道雜用”治天下?
袁世凱也是三尺劍指著孤兒寡母逼人家“禪讓”的來的天下呀!與人“共和”豈會心甘?
歷史的慣性還在。這慣性施用到了袁世凱身上。
袁世凱從一開始的和革命黨“妥協”願意接受“總統”名號,玩的根本就是“舊文化中的權謀”,不是真心實意的要實行共和。
袁世凱之所以要稱帝,只是脫掉民國大總統的偽裝,恢復本真而已。不奇怪。
外國列強也罷,袁克定也罷,都是外因。
內因是,袁世凱從始至終就是一顆皇帝心,從一開始他都既沒有認識也沒有意願去做什麼大總統。
以袁世凱的學問見識以及他一生經歷所形成的價值觀,也決定了袁世凱根本理解不了共和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要共和。
-
3 # 歷史小掌櫃
在清末民初的中國政壇上,袁世凱無疑是一位強權人物。應該說,袁世凱是近代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人物,功績本可以彪炳史冊,但是在帝制上錯走一步,阻擋歷史潮流,成為千古罪人。
一、對共和的失望首先,袁世凱之所以復辟稱帝,根本原因是他對共和的失望。
實際上,袁世凱一開始並沒有做皇帝的念頭,他認為大總統就相當於前清的皇帝,名望、權力與皇帝無異,只不過換了一個名號罷了。
事事掣肘,遠不如自己在前清當軍機大臣、甚至當總督時辦事來得痛快,也就越發討厭這個束手束腳的共和制了。
袁世Excelle發相信,共和體制不適合中國,共和與帝制不過是兩個不同的政治體制,無所謂優劣,但是帝制更適合中國,也更適合他自己,不僅更能滿足他的虛榮心,更重要的是加強自己強權統治。
二、受名利之徒所誤在袁大總統做著皇帝夢時,他身邊的醉心名利之徒就乘虛而入,“籌安會”六君子中,對袁世凱復闢帝制全都不遺餘力。
其中,楊度是對袁世凱稱帝影響最大的人物。他留學日本,學習政法,一心鼓動袁世凱稱帝,私下稱袁克定為“當代秦王李世民”。
他的想法是幫助袁克定開創基業,以輔佐之功做一朝宰輔,成為房玄齡、杜如晦一類的人物,從而青史留名。
在這群身邊人的極力策劃下,各地紛紛成立民眾請願團,甚至這些人居然還搞出了——乞丐請願團與妓女請願團。真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就在這時,袁世凱老家河南項城又傳來訊息,袁世凱父親墓地長出了一條長達一丈多、形似龍狀的紫藤。
袁世凱Superb袁克定回鄉檢視真偽。
袁克定到達項城,很快寫了一封回信:“藤滋長甚速,已粗逾兒臂,且色鮮如血,或天命攸歸,此瑞驗耶!”此後,各地呈送名目繁多的祥瑞。總之一句話,袁世凱乃真龍天子也!
這真是民意難違,天意更是難違!
三、被兒子愚弄袁世凱之所以要復辟帝制,很大的原因,是由大公子袁克定催促生成。
袁克定的皇帝夢,比起自己老子不逞多讓。
他私自刻了一枚“皇太子印”的金印,那些溜鬚拍馬的人稱他“皇子殿下”,他也欣然受之。
袁克定為了當太子,揣摩父親的心理,祥瑞之類東西不足以讓袁世凱下決心稱帝,輿論影響是關鍵。
為了讓袁世凱相信恢復帝制是天下人的意願,袁克定竟然偽造袁世凱最看重的《順天時報》,悄悄替換報紙的真實內容,每日送給袁世凱閱覽。
袁世凱之所以看重這份報紙,是因為這是由日本人所辦的中文報紙,而且發行量很大。
而袁世凱看到的假版《順天時報》,每天竟是刊登支援袁世凱稱帝的內容。
如此一來,被兒子愚弄的袁世凱,喪失對社會實際情況的掌握,由此做出錯誤判斷和決策就不可避免了。
此時輿論的眾口一詞,使袁世凱不由得將信將疑了。
事情到了這種份上,袁世凱就是不稱帝,也不行了!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佈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
袁世凱逆歷史潮流之舉,遭到全國各地的強烈反對,引發護國運動。
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
雖然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但是其晚年復辟稱帝鑄成大錯,被永久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
4 # 歷史阿Q
1914年12月29日公佈的《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民國大總統的任期為十年,且可以連選連任。如此一來。袁世凱的大總統,就頗有些“終身”大總統的味道了。既如此,為何他還非要做皇帝不可呢?
這裡有一個段子,據說在民國的時候就已經廣為流傳,並且還是出自馮國璋的嘴裡,我們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了:
據說,真正促成袁世凱下定了決心要做皇帝的,其實是伺候在他身邊端茶倒水的一個小廝。跟錢君一樣,袁世凱也有睡晌午覺的習慣,而且一睜開眼來就要喝杯茶。不同的是,錢君這兒一把破紫砂壺就搞定的,在袁大總統那裡,是非得用一個特定的玉製的茶杯才行了。
這一天,小廝端茶時突見袁大總統床上躺著一隻癩蛤蟆,這一驚,就失手跌落了袁世凱最愛的那隻“特定的玉製的茶杯”,杯子掉在地上,摔了個稀吧碎,可嚇壞了端茶這小廝。虧得一位袁世凱的老家人兒指點,給他出了個主意:大總統一覺兒醒來,待要喝茶時,拿在手裡原來茶杯被換了,正要發作呢。小廝趕忙一邊磕頭告罪,一邊跟他講,小的剛進來,看到一條五爪金龍躺在您床上,被嚇了一大跳,方才失手摔碎了您最愛的茶杯。大總統聽罷非但沒有懲罰,反而去抽屜裡取出十塊錢來給了他,還正言責他不要出去講。自己心裡卻暗暗覺得自己真的是一條金龍了。既如此自然就有資格,也應該去做那個皇帝了。
當然,袁世凱並不是一個糊塗人兒。即便真有此事,相必袁世凱也早已察覺那小廝是在諉過呢。可這個故事還是有他的意義的,無外乎是在告訴我們,其實是袁世凱身邊那些人早已窺破了他要做皇帝的心思,才一個個站出來“勸進”的。讀一讀我們的古代史,“揣摩聖意”可以京官兒們必備的生存技能,古來如此。所以有人說,袁世凱要做皇帝,其實是被一些要做“從龍”功臣的小人們躥騰的,其實才是真的在“諉過”呢。與趙匡胤的“被黃袍加身”,似乎是一樣的原委。
袁氏是河南的望族。從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開始,已經在朝為官了。在袁世凱的父輩中,又有袁保恆、袁寶慶、袁寶齡,皆因在袁甲三鎮壓捻軍時,“從軍有功”,一個個也都爬上了高枝兒。袁世凱的生父袁寶中倒是在官場之外的,可袁世凱打小已經被過繼給了叔父袁寶慶,就又有機會跟隨在四處為官的袁寶慶身邊,後來袁寶慶死在江南鹽巡道任上,袁世凱來到北京,又跟在在朝為官的堂叔父袁保恆身邊,可以說是在封建官場里長大的。晚清封建官場的那套規則,其實早就滲透到了他的骨子裡。
所以,儘管袁世凱的起家靠的是“辦洋務”,後來做的也是民國的大總統。錢君還是以為將他作為一個封建的官僚去看待,似乎更合適呢。在封建官僚的眼裡,是隻有皇帝沒有大總統的。我們切換到這個視角,那麼他的“辦洋務”的目的就不再是為了“辦洋務”,而是以“辦洋務”為晉升之資而已,這種現象在晚清的觀察其實是普遍存在的。那麼,他的做大總統,自然也不是為了民國,而是為了挖空心思一心要向上爬而已。
所以,有人說袁世凱本來可以做中國的“華盛頓”,為何又偏偏非要做皇帝。這個類比其實還是很有意思的。錢君以為,華盛頓之所以放棄做國王,甚至終身大總統,是與其政治抱負有密切關係的,孫中山與之倒是頗有些相似之處。相比之下,封建官僚出身的袁世凱,顯然不會有這麼高的政治覺悟。
-
5 # 品史知興
其實我們都知道,在那個1912年的2月這個時候,這個袁世凱就受到了這個清政府的委託,並讓組建這個中華的民國政府在當時。
這個袁世凱其實在那個時候就被推舉讓當大總統的,其實就已經在說,袁世凱這個人是和華盛頓那邊不一樣的,從來不貪戀這個帝位方面,而且還從來不圖這個名利的,只為了自己的國家來奮鬥,和為了全體的民眾,更是為了中國的民主業成的計劃吧,只為了中國的文明而變得更加的富強!
沒過多久,1913年的3月吧應該是,這個宋教仁就被瞬間刺殺了,這件事情轟動了中外地界,更嚴重的,是要讓所有的中中國人都知道民主到底在什麼地方還是要民還是要黨。
這個宋教仁聽說是被專業凶手所殺的,都過了這麼長時間了,一直都是懸案處理不了。但是宋案的這個事情,也在顛履著命運的轉變,讓民主實現不了才是最大的目的!
所以不得不說,在這個袁世凱的面前其實只有幾個辦法而已,要麼就是被日寇勢力給直接的滅亡掉或者就是把日寇粉碎掉。其他選擇是沒有的在那個時候。
對於當時崛起能力強大的袁世凱本來來說,絕對是不會和日寇和諧的。
所以在聽社會意願的一些反饋後,身邊的這個政治謀士諫言,在美國流行政法論證,軍政要員一旦有了想法以後,才採用措施,來保全民主的這個制度傳承,不能夠被任何的竊國賊用來傷害和揮霍。
所以這個事情上很明確了,就是想讓明主的社會發展下去,就是去借君主立憲,能夠完整的保全幾千年唯一的民主政體吧!
-
6 # 漩渦鳴人yy
講一句實話,袁世凱稱帝其實呢跟他自己的野心有關,怪不了其他的人。
確實當時袁世凱手底下很多人都做著春秋大夢,說袁世凱當了皇帝,自己就是開國功臣,會有很多很多好處,自己就會成為中國的貴族,後自己的子孫後代可以享受特權等等之類的,但是歸根結底這個癥結在哪裡呢?在袁世凱自己的身上,他如果不想當皇帝,那誰也勸不了他。
那就有了一個問題,袁世凱為什麼想要當皇帝?
中中國人的膝蓋是用來跪的嗎?可能對於很多辛亥革命的參與者來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已經嚴重的告訴他們你們的膝蓋不是用來跪的,可對於在清政府裡面久經官場的袁世凱來講,膝蓋就是用來跪的,就是用來跪皇上的,同時袁世凱也明白這個膝蓋跪下去的時候有多麼的疼。
袁世凱當時在慈禧面前也只能裝個癟三呢!就算到了溥儀上臺,他也只能夠戰戰兢兢,膽小慎微,慎至於把自己的官職給辭啦,別小看這一點,袁世凱差一點點就失去了北洋軍隊的控制權,如果不是當時辛亥革命來的,突然時間倉促,說不定清政府就已經完成了北洋軍隊內部的指揮官體系的重組,那個時候就不管袁世凱任何事情了!
所以對於袁世凱來講,即便是軍隊在手,即便自己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但是在他心裡還有一道邁不去的坎兒,那就是黃權,皇帝的權利是他袁世凱前半生一直的陰影,正是因為這個陰影一直支配著他,所以袁世凱前半生過的就像個提線木偶一樣,即便自己才華決絕,即便是自己小站練兵成為大清國五類的國足大有如何皇帝不需要你一腳把你給踹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呢?
就是當皇帝!只有當了皇帝后,袁世凱才能夠不被這種心理上的陰影所支配,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袁世凱通過當皇帝才能夠解決自己內心的這種陰影!
他當了大總統,確實他的實力最強,他是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可是你就確定沒有其他的人能夠取代他的位置嗎?
而且袁世凱打仗需要用錢,袁世凱的軍隊是雖然Fabia,可是每一發子彈,每一顆炮彈每一身軍裝這都需要花錢,錢從哪裡來羊毛衝刺羊身上,當然平民老百姓手裡面錢是有但是並不多,更多的是從那些相聲富豪的手裡面刮銀子下來。
但是宋教仁卻把那些能夠交銀子的能夠投票的主流群體,也就是中層的那些中產階級把他們給統一了起來,他把整個政府的主導權讓了出來,然後你這個作為交換換取這些中產階級的支援和選票,讓國民黨成為第一大黨的同時將這些中產階級引入到政府的指揮體系裡面,讓這些人成為政府的中流砥柱,幫助他共同抵抗袁世凱。
所以,我很不明白那些所謂的袁世凱刺殺宋教仁是謊話這樣的說法究竟是怎樣誕生的?或許對於他們來講,腦子就是一個擺設!
無論如何,宋教仁最後死在了袁世凱派出刺客手裡這一點不是瞎編的,而是利害關係所致,認識他可以允許一個做大做強的國民黨,可以允許一個已經成了神的孫中山,但他絕對不允許的就是自己手裡面好不容易得到的權利分給其他人,他要成為這個國家的特權擁有者,他要使得自己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帝,所以即便是全國口誅筆伐也要稱帝。
-
7 # 納蘭談史
袁世凱的個人私慾
清末時期,辛亥革命的突然爆發令全國震驚,南方十幾個省相繼宣告獨立,清廷的統治日趨瓦解,而袁世凱卻看到了歷史的機遇,於是私下與革命黨人談判,以出賣清室為條件,爭取日後成為民國的一把手。
袁克定及幕僚的勸進
袁世凱能夠稱帝,其子袁克定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袁克定之所以不斷擁護袁世凱稱帝,因為他知道如果按照總統制那一套,袁世凱百年之後的總統大位袁克定也攤不上,而如果袁世凱當了皇帝,那麼按照家天下的制度下,袁克定是板上釘釘的太子,未來的皇帝。
列強對帝制的態度
帝國主義國家對民國採取何種體制並不很在意,他們只在意新的政權是否堅強,能否保證他們各國的在華利益,而清末權臣袁世凱恰恰迎合了他們這方面的要求,所以他們對袁世凱的帝制想法也表示支援,以換取中國受控於西方列強,所以袁世凱的稱帝很大程度上也是列強的默許。
但是列強們沒想到是,帝制會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引爆了南北內戰,而中國內戰就必然損害了各國在華利益,所以此後列強態度驟變,並有意拿下袁世凱,換一個更有利的代理人。
由此可見,袁世凱稱帝貪圖帝位是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儘管辛亥革命極大衝擊了封建思想,但復辟並非是沒有市場的,加上袁世凱擁有足夠的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實力,所以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毅然稱帝。
-
8 # 鄭說豫見
一、民國總統
袁世凱當總統,有人說是竊取了革命黨的革命成果,有人說是袁世凱的總統是孫中山讓的,也有人說袁世凱欺負清朝孤兒寡母,是竊國大盜,總統來路不正。其實袁世凱的總統位置,來源之一是清帝退位詔書,之二是民國臨時議會決議,合法性毋庸置疑。
袁世凱能夠當民國總統,時也運也,是形勢比人強的結果。不是自己太強大,主要是對手太爛,袁世凱只不過是作為北洋的首領,為北洋集體利益計,為個人計,因勢利導形成的結果。
二、大權在握
三、眾星拱月
民國並不是袁世凱締造的,所有的制度設計與他無關,與他的政治理想無關,也是他無力改變的,只能被動的接受,本能的應對。 袁作為清朝的大臣,更習慣於君君臣臣、尊卑有序的社會,不習慣一切平等,亂哄哄的互相牽制、互相攻擊的社會秩序。民國成立以來,各種制度不健全,確實比較亂,不僅袁世凱不適應,很多人也不適應,很多人沒皇帝感慨還不如有皇帝。
當時袁世凱在國內已無重要對手,於是各地督軍紛紛勸進,各行各業代表也請願,甚至妓女也加入請願行列,要求袁世凱稱帝,形成了眾星捧月、萬民擁戴的局面。袁世凱也授意成立立憲研究會,研究君主立憲。
四、袁氏稱帝
袁始終無法脫離歷史的侷限,在這一輪輪請願和勸進中迷失自我。當得知世界大國英國、地區大國日本這兩個君主立憲國家,都不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情況下,袁世凱宣佈1915年宣佈廢除中華民國,成立中華帝國,1916年起為洪憲元年,自任皇帝。
袁世凱的皇帝,顧名思義是個立憲皇帝,並不是封建專制皇帝。這與當時的社會潮流和立憲派主張相符,與其理想的政治制度有關。
但袁世凱稱帝違背了大多數人都意願,進入民國的人們更希望人人平等,不希望再有個帝王控制自己,更害怕出現一個君權神授、主宰一切的專制皇帝。
袁世凱稱帝,竟然受到立憲派的反對,這是歷史最為詭異的事情,連最支援立憲的立憲牌也不願意迎接一個新的君主,中國不可能再有皇帝了。立憲派首領梁啟超的學生蔡鍔,曲折回到雲南,率先發起反袁稱帝的護國運動,竟然群起而響應。袁世凱的手下將領離心離德,袁世凱一手提拔的段祺瑞、馮國璋竟也公開反對,袁世凱只好灰溜溜的撤銷帝位,恢復民國。但歷史不再繼續給他機會,袁世凱終於在內外焦慮中走完這一生。
-
9 # 電影客
看了這麼多回答,都沒有打到點上!
袁世凱想當皇帝的主要原因根本就不是國內國外某些人慫恿的結果,也不是袁世凱想搞專治,他當大總統本來就是專治,一個人說了算,和當不當皇帝沒有區別。
袁世凱為什麼想當皇帝呢?其實是為了延壽!
首先,封建統治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迷信思想傳播的深入人心,可以說全國之內孑然,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王公貴族,甚至皇帝也是對生辰八字,人生命運,功名利祿都有追求,不管是任何人,歷史上,皇帝請巫師、術士算命甚至預算國運的事都是非常多的,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非常勤勉務實,進行了多項改革,使得清朝國力日益上升,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定的基礎,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卻是一個對生辰八字瞭解非常透徹的大師,每次用人,都要看此人的生辰八字是否符合,然後再任命為官,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迷信的典型。
清末民初的時代,封建迷信思想還是非常盛行,當時的軍閥比如說張作霖、吳佩孚等,每次大規模作戰,都要問天卜卦,確定最佳的開戰時機,然後才開始打仗,如此之類的事情太多,不做一一闡述。
其次,袁世凱生活在清末民初,袁世凱1859年出生的時候,袁家在朝廷當官的袁家子弟多達13人,是河南項城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
但是,袁世凱的家族,雖然屢出官員,卻都是不長壽之人,袁世凱的曾祖父袁耀東是個讀書人,僅40多歲就得癆病而亡。
袁耀東去世後:長子袁樹三(即袁世凱的祖父),做過陳留縣訓導;次子袁甲三位高權重,當過欽差大臣,皇帝賞賜黃馬褂;三子袁鳳三為禹州訓導;四子袁重三雖然沒有做官,但也是當地的實力派人物。
但遺憾的是,袁世凱的祖父輩兄弟四個,都英年早逝,最有成就的袁甲三也只活了57歲。
袁世凱的祖父袁樹三有二個兒子:長子袁保中,次子袁保慶。袁保中就是袁世凱的生父,一共育有六子,袁世昌(夭折)、袁世敦、袁世廉、袁世凱、袁世輔、袁世彤。
1873年6月,袁保慶在南京病死,終年48歲;第二年的11月,生父袁保中也在老家病死,終年51歲。
在袁世凱15歲那年,在京城做官的堂叔父袁保恆(二祖父袁甲三的兒子)返鄉省親,把袁世凱帶到京城讀書。
1878年,時任刑部侍郎的袁保恆病逝於河南開封,享年52歲;1889年,李鴻章的得力干將袁保齡也因操勞過度,病死於旅順,終年48歲。
袁氏家族的後輩們終於發現:袁氏龐大的家族,竟然沒有一個男人活過57歲!
袁家男丁“高祿短壽”的現象,這成為當上大總統的袁世凱心頭長期抹之不去的陰影。袁世凱當上大總統的時候,已經53歲了,很快就要到57歲,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去世,袁世凱為了破解短壽的厄運,尋訪高人求得延長壽命的方法。
找到一個卜卦大師後,大師的建議是用“大喜”衝厄運,延長壽命,更進一步當皇帝,當皇帝是最大的喜事,貴為天子後,則上天不敢隨意把天子折壽,這樣就能益壽延年,長命百歲。
袁世凱聽了之後深以為然,其實也想不出其他延壽的辦法,更何況他身為大總統,當皇帝只是更進一步,也是相對容易實現的事,於是在他57歲的時候,1915年12月,改當“皇帝”,企圖逆天改命,最後卻只落得83天皇帝命。
袁世凱想當皇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想延長壽命,這才是最關鍵的地方,這在清末民初的社會環境下,是非常正常的,一點也不奇怪,這也沒什麼可值得隱晦的。其他的原因,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再加上封建統治思想的延續和眾官員的慫恿,造成了稱帝的事實。
-
10 # 歷史總探長
我對於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印象還停留在高中歷史課本上。
當然前提是清帝退位,於是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並用半強迫性的“民主”方式當選為大總統。那麼按理說大總統已經是大權在握,袁世凱又為什麼恢復帝制呢?
原因總體來看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以及自身因素三方面。
首先說內部因素:我們知道辛亥革命結束了維持千百年的封建制度,這的確是好事但是即使如此國內的封建殘餘仍舊很多,而且民主議會缺乏經驗。
另外,民國初年國內外動盪,可謂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經過辛亥革命民國雖然成立了,但是卻沒有建立一個強大有力的中央政府與之匹配。
這讓袁世凱想要管理地方也是有心無力。但是,在晚清時,袁世凱曾任重要官職,大權在握,在官場混的如魚得水。這讓他不得不想到曾經的帝制更能讓自己有空間施展。
外部因素來說:帝國主義的支援是袁世凱復闢帝制的最大助力。
當時除了德國,還有不少活躍在袁世凱政府中的外中國人也對恢復帝制起著重要作用。
比如,很多人是帝國主義派來的駐華大使,他們在與袁世凱的日常交流中自然更偏向於自己國家的制度,更為自己國家利益考慮,所以選擇支援、勸說袁世凱恢復帝制。
其次,袁世凱的自身因素還是佔了極大部分原因。袁世凱能在晚清朝廷擔任重職,後來又走上大總統的位置,自然是一個有野心也是一個有實力的人。袁世凱具有獨到的政治眼光和手段。這些從他攀附李鴻章,在維新派與頑固派之間周旋就能看出來。
袁世凱也是從晚清封建混濁的風暴中走出來的,對他而言,皇帝的寶座那是多麼大的誘惑。總統和皇帝都是大權在握,但是“皇帝”的名號,對於一個封建思想主導的人是無法拒絕的。
由此看來,袁世凱恢復帝制似乎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了。
回覆列表
這和袁世凱所處時代有關。袁世凱生於封建王朝,對“皇帝”的位置有一種自然的渴望,即使他已經成為了國民大總統,但是這依然磨滅不了他的這種渴望。中國古代的皇帝,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受到萬人的敬仰,這種位置,令多少人嚮往。
這和當時的制度缺陷有關。袁世凱從孫中山手中得到大總統位置之後,制度有所變化,成為了內閣制。這樣一來,議會的權力就會過大,議會中間過於混亂,政治不安定,國家難以發展。
袁世凱坐了共83天皇帝。
從公元1915年12月12日至bai1916年3月23日間。 年號:洪憲。
帝國主義是支援袁世凱的,所以袁世凱敢於放手一搏。列強認為,只要不造成內部動盪袁世凱無論是搞帝制還是君主立憲,他們是無所謂的。
多地方並不在中央的控制範圍內,所以袁世凱想通過稱帝將這些權利收回中央,整合起來,打造一個像日本和德國那樣的君主制強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