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的網際網路筆記
-
2 # 17看科技
在5月20日推出的飛聊,你們有下載和使用嗎?和其他的社交軟體相比,飛聊是要比它們更具有優勢的。首先是它的後臺或者生態,是一個重要支撐的。像馬桶MT、聊天寶它們都沒有這樣的條件。
使得飛聊的內容豐富了很多,另外在小組和群的作用下,會使得使用者的活躍度有所增加。但在一開始的時候,飛聊所面對的問題也是多數社交軟體的通病,人數多了起來,廣告自然來了。
從它的使用情況來看,可能還比不上聊天寶。而飛聊所缺少的就是一個線下的互動,有的人是知道並且在使用它,但並沒有什麼可以繼續吸引他的功能。另外有的是不知道不了解,可能他想使用新的社交軟體,卻是沒有門路。
想到之前的一個活動,影響力非常的大,或許我們對於社交軟體的定義,不只是一個聊天的工具,更是我們可以共同參與,為美好生活而奮鬥的展現。後面飛聊的路怎麼走,確實非常的不清楚。
不過我們應該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我們自己所需要的社交軟體是什麼,你們覺得飛聊有這個能力與擔當嗎?
很難,但是也不是沒有機會
一.飛聊的現狀
整體來看,「飛聊」這一個月來,呈現為“V”字走勢。拋開六月初的斷層來看,其實「飛聊」整體還是呈下降的走勢。
究竟什麼樣的軟體才是社交軟體?社交軟體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相信這也是每個社交軟體的決策者所不能繞開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說簡單也很簡單,說難確實也很難。所謂社交軟體就是一座連線人與人之間的橋樑,本質上是能夠提高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
那麼「飛聊」是怎麼回答這兩個問題的呢?
透過興趣+聊天+動態的模式連線不同的陌生人。有人說這就是抄襲,就是貼吧+即刻+豆瓣+朋友圈的集合體。這句話對,也不對。雖然「飛聊」借鑑了各家之所長,但是理性來看這恰恰是理智的做法。在目前通訊網路和手機平臺的特性的制約下,想要有一個突破性的創新實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夠實現的,所以微創新不啻為一個最現實,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所以,既然產品形態不是制約「飛聊」的最主要原因,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制約了「飛聊」的前進呢?
1.興趣推薦有失精準
當用戶進入「飛聊」後,首先看到的並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圈子/公共主頁推薦,而是一個無差別的興趣推薦。
作為興趣社交軟體,我們預想的推薦路徑應該是:精準推薦—使用者行為—完善使用者畫像—精準推薦
但是透過使用後,我們實際感受到的推薦流程卻是:使用者行為—完善使用者畫像—興趣推薦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錨定效應”。簡單來說,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資訊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當用戶滿懷尋找志同道合的圈子的想法進入「飛聊」後,卻發現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圈子,無異是一種打擊,那麼以後給使用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樣一個軟體並不匹配我的興趣。這無論對於口碑還是後續推廣來說都是不利影響。
2.沒有抓住使用者痛點
但是「飛聊」解決的什麼使用者痛點呢?目前來看,沒有解決任何使用者痛點。大而全的功能設計(興趣+聊天+動態)導致了「飛聊」這款產品沒有任何突出的地方,任意一個功能都會有更成熟的解決方案。甚至,「飛聊」都沒能很好做到slogan所說的那樣:讓興趣相遇。
所以,當一個新使用者「飛聊」後,發現「飛聊」有的功能,我現有的軟體都有了,而且內容還更豐富,推薦還更準確,那他會怎麼做出抉擇呢?顯而易見,當然是關掉「飛聊」進入競品軟體。
二.飛聊的機遇
「飛聊」有機遇嗎?很難,但還是有的。
首先,「飛聊」目前的定位其實是很清晰的,就是主打興趣這個點。即使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決使用者的痛點,但是如果能夠將基於興趣場景和精準的推薦這樣的組合更加完善化,做到足夠精細,相信還是能有不少機會的。
情感和興趣可以說是目前社交軟體最終要的兩個選擇。雖然「飛聊」定位於陌生人興趣社交,相比熟人社交和情感領域的社交難度要更大。但是透過興趣調動情感也是有可能的,因為興趣本身就是依託在一定的情感基礎之上。試想,如果有一天你看到給你推薦了有相同小眾興趣的人的時候,你的那一聲wow,是不是已經得到了你內心中的認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