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瀟湘竹惠
-
2 # 詩人學我太瘋癲
我覺得不太可能,用藥過程中出現副反應正常,但醫生肯定會及時處理,尤其是當前醫患關係不和諧的情況下,沒事有些人都能找出事情來,更何況“故意不聞不問?”簡直是嫌自己事太少,日子過得太安逸。
-
3 # 58155141372
說話要有證據。
有疑問可以諮詢主管大夫,可以向他的上級醫生反應,也可以向醫院領導反應。也可以申請醫療鑑定。
這樣的事情,大夫不管不問,出現的可能性極低。這樣主觀去審判定性,無任何可信度。
實在不信任醫院的話,建議申請醫療鑑定。
這樣說起不到任何作用。就算想私下聊天商量,也必須提供患者具體病情(症狀、體徵,化驗檢查結果)、用藥情況、病情演變過程。用“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的藥物是什麼,用藥期間,什麼時間出現的什麼不舒服,當時患者的狀態如何(不是家屬角度的狀態,是專業的大夫角度的狀態)?隨後這種不舒服多長時間加重,加重後大夫做了什麼樣的處理(包括檢視患者生命體徵如何?化驗檢查結果如何?用了什麼樣的藥物或者處理措施?)這些都無法提供,外人就算聊天也跟你說不出來12345的。
所以,要麼,提供上述詳細病歷,私下跟懂行人聊聊(可能性不大)。要麼,走正規醫療鑑定途徑。
-
4 # 神外小主治
醫生不聞不問,我想說你一個豬一樣的腦子提出一個豬一樣的問題。醫生比誰要擔心出現醫療安全,一個沒有專業分辨能力的人卻要說專業的問題,荒謬之談。。
-
5 # 既已涅磐何必重生
題主提出來的問題穆稜兩可,不知道是想表達什麼意思,是為了博得同情,還是為了聲討醫生,從表達的意思來看,兩者兼而有之。不過我不在現場,無法評判具體對錯,以免擾亂視聽。
幾乎所有的藥物都可引起不良反應,只是反應的程度和發生率不同。隨著藥品種類日益增多,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
副反應(side reaction)
由於選擇性低,藥理效應涉及多個器官,當某一效應用作治療目的時,其他效應就成為副反應(通常也稱副作用)。如,阿托品用於解除胃腸道痙攣時,可引起口乾、心悸、便秘等副反應。副反應是在治療劑量下發生的,是藥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數較輕微並可以預料。
藥物的不良反應一般情況下,有下面幾種情況:
毒性反應(toxic reaction)
是指在劑量過大或藥物在體內積蓄過多時發生的危害性反應,一般比較嚴重。毒性反應一般可以預知,應該避免發生。急性毒性多損害迴圈、呼吸及神經系統功能,慢性毒性多損害肝、腎、骨髓、內分泌等功能。致癌、致畸胎和致突變反應也屬於慢性毒性範疇。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企圖透過增加劑量或延長療程以達到治療目的,其有效性是有限度的,同時應考慮到過量用藥的危險性。
後遺效應(residual effect)
是指停藥後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如服用巴比妥類催眠藥後,次晨出現的發力、睏倦等現象。
變態反應(allergic reaction)
是一類免疫反應。非肽類藥物作為半抗原與機體蛋白合為抗原後,經過接觸10天左右的敏感化過程而發生的反應,也稱過敏反應(hypersensitive reaction)。
停藥反應(withdrawal reaction)
是指突然停藥後原有疾病加劇,又稱回躍反應(rebound reaction),如長期服用可樂定降血壓,停藥次日血壓將明顯回升。
下面一個病例,也可以說明藥品的危害,有些看似不是藥物的保健品,如果過度使用,同樣也會出現毒副作用。
維生素D中毒--對於諸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或佩吉特病等病症,用過量維生素D治療的成人可能會出現維生素D過多症(大劑量維生素D在歷史上是治療這些疾病的主要方法)。維生素D過多可導致關節周圍軟組織,關節囊和滑膜囊中的全身性骨質疏鬆症和轉移性鈣化。 這些變化是可逆的,但可能會重現。在患有維生素D或神經性佝僂病治療的維生素過多症患兒中,可能在管狀骨中看到由於增殖軟骨強烈鈣化引起的幹骺端硬化帶。
這個圖片和介紹,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適度就好,過度有害。維生素補充過度,同樣有害。
回覆列表
藥物的不良反應屬於正常現象,嚴重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但是你說醫生不聞不問有點不太可能,至少我所在執業的地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