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在歷史上是真事嗎?
狸貓換太子只是影視劇中的情節,關於這個故事,民間有多個版本,多為後人虛構,與歷史真相有較大出入,那人們為何對此這麼熱衷,真實的歷史又是如何呢?
先說故事中的劉皇后,原為宋真宗的德妃,真宗即位後所立的郭皇后,於景德四年(1007)病故。皇后一直空著,嬪妃中,真宗最愛的是劉德妃。德妃原名劉娥,山西太原人,出身低賤,卻生得小巧玲瓏,擅長樂技。十來歲就嫁給當地的一個銀匠。後來二人到京城謀生,彼時真宗為襄王,而劉娥此時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個三線小明星,不溫不火,後被王府總管看中,推薦給襄王,劉娥就這樣進了襄王府。這時的她才十五歲,風華正茂,大受襄王寵愛。宋太宗知道此事後,嫌她出身卑賤,令將她趕出王府。真宗捨不得,就把她移居別處。待到真宗即位後又將她接到宮中,封為美人,重得寵幸,不多時又立為德妃。後真宗又力排眾議,在1012年將德妃立為皇后。
劉皇后雖出身低微,但她好學,逐漸通曉經史古籍,加上性格機敏,關心朝廷內外大事,真宗也有意培養其才學。天禧四年(1020)春,真宗病危,朝政就多由劉皇后決斷。真宗駕崩後,十三歲的仁宗即位,劉為太后,由於仁宗年少,朝政由劉太后一人把持,成為宋代第一位臨朝的母后。
宋仁宗趙禎
劉太后聽政後聽從大臣的建議,下令禁止興建宮殿,創設諫院,完善科舉,興辦學校,整頓吏治,興修水利,發行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幣—一交子,當然也存在打壓寇準、李迪等較為正直的大臣和任用宦官、放縱外戚等的過失。不過總體而言,其功大於過。
再說另一個主人公仁宗母親李宸妃,她其實是劉德妃宮中的宮女。由於生得還算端莊秀麗,真宗一時興起,讓她侍寢而懷上了龍種。生下仁宗後,封崇陽縣君,又生一女(後夭折),又封為才人,不久封婉儀。劉德妃為皇后,因久不生子,便把處於嬰孩中的仁宗佔為己有,並讓楊淑妃撫養,李婉儀從此失去了撫養兒子的資格。仁宗從小就叫劉皇后為大娘娘,叫楊淑妃為小娘娘,李氏因為地位低下,無處說理,只能忍下。直到仁宗少年即位,由於還是劉氏掌權,李氏不敢聲張。大家都害怕劉太后,無人敢對皇帝說出事情真相。後來劉太后讓李氏去為真宗守陵,來隔絕母子相見,確保自己權力地位穩固。同時劉太后任用李婉儀兄弟李用和,給其官職,用以封口。
公元1032年,李氏病重,朝廷封其為宸妃,不久去世,享年四十六歲。劉太后打算喪事從簡,但宰相呂夷簡上奏喪禮應從厚。劉太后問其為何?呂夷簡說:“太后若不想到劉氏後人,就算臣沒說;若為劉氏後人著想,則喪事宜從厚。”這句話提醒了劉太后:日後萬一皇帝得知自己的身世,想到生母生前死後都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一定會怨恨自己,遷怒於劉氏後人。於是下令以皇太后禮儀厚葬李氏於洪福院,並且要用高檔的水銀寶棺。
不幾年,劉太后病亡。宋仁宗悲痛過度,茶飯不思。章惠太后(即楊淑妃)勸道:“她不是你的生母,你生母另有其人。”朝中的燕王也說:“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一番話後,仁宗方知自己的身世,哀痛自責,後尊生母為皇太后,諡號章懿。又親臨母親所葬之洪福院祭奠,同時派兵包圍劉氏府第,然後親自哭著開棺驗屍,看見生母穿著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銀的保護下膚色如生,沒有毒殺的痕跡,才感嘆傳言有誤,下詔將母親棺槨陪葬真宗永定陵。並撤去劉府兵將,後又到劉太后靈前焚香泣告,對劉氏仍然恩禮有加。為了彌補對親生母親的愧疚之情,仁宗一再提升母親弟弟李用和的官職,拜為彰信軍節度使、檢校侍中,還將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的兒子李瑋,這是後話。
這就是歷史真相,劉皇后並沒有使出如其他朝代一些後宮之間的殘忍手段,應該說對李氏並沒有完全絕情,仍還使李氏得以善終,且還任用李氏家人,這與影視劇中刻畫的劉皇后相去甚遠。說到這裡,狸貓換太子的謎團已清晰解開。為什麼民間對這樣一位還算清明的劉皇后要進行如此的歪曲?諸位看官,你怎麼認為?
狸貓換太子在歷史上是真事嗎?
狸貓換太子只是影視劇中的情節,關於這個故事,民間有多個版本,多為後人虛構,與歷史真相有較大出入,那人們為何對此這麼熱衷,真實的歷史又是如何呢?
先說故事中的劉皇后,原為宋真宗的德妃,真宗即位後所立的郭皇后,於景德四年(1007)病故。皇后一直空著,嬪妃中,真宗最愛的是劉德妃。德妃原名劉娥,山西太原人,出身低賤,卻生得小巧玲瓏,擅長樂技。十來歲就嫁給當地的一個銀匠。後來二人到京城謀生,彼時真宗為襄王,而劉娥此時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個三線小明星,不溫不火,後被王府總管看中,推薦給襄王,劉娥就這樣進了襄王府。這時的她才十五歲,風華正茂,大受襄王寵愛。宋太宗知道此事後,嫌她出身卑賤,令將她趕出王府。真宗捨不得,就把她移居別處。待到真宗即位後又將她接到宮中,封為美人,重得寵幸,不多時又立為德妃。後真宗又力排眾議,在1012年將德妃立為皇后。
劉皇后雖出身低微,但她好學,逐漸通曉經史古籍,加上性格機敏,關心朝廷內外大事,真宗也有意培養其才學。天禧四年(1020)春,真宗病危,朝政就多由劉皇后決斷。真宗駕崩後,十三歲的仁宗即位,劉為太后,由於仁宗年少,朝政由劉太后一人把持,成為宋代第一位臨朝的母后。
宋仁宗趙禎
劉太后聽政後聽從大臣的建議,下令禁止興建宮殿,創設諫院,完善科舉,興辦學校,整頓吏治,興修水利,發行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幣—一交子,當然也存在打壓寇準、李迪等較為正直的大臣和任用宦官、放縱外戚等的過失。不過總體而言,其功大於過。
再說另一個主人公仁宗母親李宸妃,她其實是劉德妃宮中的宮女。由於生得還算端莊秀麗,真宗一時興起,讓她侍寢而懷上了龍種。生下仁宗後,封崇陽縣君,又生一女(後夭折),又封為才人,不久封婉儀。劉德妃為皇后,因久不生子,便把處於嬰孩中的仁宗佔為己有,並讓楊淑妃撫養,李婉儀從此失去了撫養兒子的資格。仁宗從小就叫劉皇后為大娘娘,叫楊淑妃為小娘娘,李氏因為地位低下,無處說理,只能忍下。直到仁宗少年即位,由於還是劉氏掌權,李氏不敢聲張。大家都害怕劉太后,無人敢對皇帝說出事情真相。後來劉太后讓李氏去為真宗守陵,來隔絕母子相見,確保自己權力地位穩固。同時劉太后任用李婉儀兄弟李用和,給其官職,用以封口。
公元1032年,李氏病重,朝廷封其為宸妃,不久去世,享年四十六歲。劉太后打算喪事從簡,但宰相呂夷簡上奏喪禮應從厚。劉太后問其為何?呂夷簡說:“太后若不想到劉氏後人,就算臣沒說;若為劉氏後人著想,則喪事宜從厚。”這句話提醒了劉太后:日後萬一皇帝得知自己的身世,想到生母生前死後都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一定會怨恨自己,遷怒於劉氏後人。於是下令以皇太后禮儀厚葬李氏於洪福院,並且要用高檔的水銀寶棺。
不幾年,劉太后病亡。宋仁宗悲痛過度,茶飯不思。章惠太后(即楊淑妃)勸道:“她不是你的生母,你生母另有其人。”朝中的燕王也說:“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一番話後,仁宗方知自己的身世,哀痛自責,後尊生母為皇太后,諡號章懿。又親臨母親所葬之洪福院祭奠,同時派兵包圍劉氏府第,然後親自哭著開棺驗屍,看見生母穿著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銀的保護下膚色如生,沒有毒殺的痕跡,才感嘆傳言有誤,下詔將母親棺槨陪葬真宗永定陵。並撤去劉府兵將,後又到劉太后靈前焚香泣告,對劉氏仍然恩禮有加。為了彌補對親生母親的愧疚之情,仁宗一再提升母親弟弟李用和的官職,拜為彰信軍節度使、檢校侍中,還將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的兒子李瑋,這是後話。
這就是歷史真相,劉皇后並沒有使出如其他朝代一些後宮之間的殘忍手段,應該說對李氏並沒有完全絕情,仍還使李氏得以善終,且還任用李氏家人,這與影視劇中刻畫的劉皇后相去甚遠。說到這裡,狸貓換太子的謎團已清晰解開。為什麼民間對這樣一位還算清明的劉皇后要進行如此的歪曲?諸位看官,你怎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