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善之農

    蘆筍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優勢

    1.產業效益可觀:蘆筍被譽為“蔬菜之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創匯蔬菜品種。據國際蘆筍協會統計,目前國際市場蘆筍需求量超50萬噸,並以每年5—10%速度遞增,價格持續穩中有升,速凍綠蘆筍均價突破2.5萬元/噸;隨著民眾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結構改變,對蘆筍的營養保健價值更加認可,國內市場消費需求大幅上升,零售均價不低於20元/千克,蘆筍企業利潤空間巨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後,農民種植蘆筍平均畝產超1000千克,即便按保底價10元/千克收購,剔除成本後筍農畝均純收入也能達到5000—6000元;加之蘆筍生長週期長達10—15年,一次栽植可連續採收8—12年,是難得的高效農業種植品種。

    2.筍農認識到位:一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戶普遍嚐到過蘆筍種植甜頭,雖然經歷了巴中罐頭廠關閉破產和產業急劇萎縮之痛,但目前仍具備發展蘆筍產業的群眾基礎;二是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和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民普遍願意流轉承包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種植的條件更加成熟;三是綠蘆筍種植投入少、銷售價格高、勞動強度小、收益時間長,相對於其他經濟作物農民更願意種植蘆筍。二、發展蘆筍產業面臨的問題(一)缺乏專項規劃。(二)缺乏企業帶動。(三)缺乏配套設施。適宜蘆筍種植區域大都處於深丘或山區,堰塘、微水池少,渠系不配套,澇不能排、旱不能澆,“靠天吃飯”情況明顯;加之村組道路路況差,更無耕作道,耕種、施肥、採收不便,推廣使用農業機械難,不利於培育蘆筍種植大戶或引進業主。(四)缺乏服務體系。一是缺乏鄉鎮或區域性蘆筍種植技術推廣、培訓、病蟲害防治等公共服務機構;二是缺乏蘆筍協會或蘆筍專業合作社,難以為筍農提供物資、資訊、營銷等服務;三是缺乏支援蘆筍產業發展的金融政策,未將蘆筍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四是缺乏監督企業、筍農認真履約的獨立社會組織或機構,沒有對違約方實施制約的手段和措施。三、發展蘆筍產業的措施和建議聚集生產要素,培育壯大蘆筍主導產業1.激發企業活力,增強發展蘆筍產業信心。儘早落實蘆筍企業的倉儲加工廠址,有關部門在規劃、用地等行政許可方面開通綠色通道,爭取廠房早建設、裝置早除錯,倉儲加工能力早形成。2.整合政府資源,改善蘆筍種植基礎條件。因蘆筍種植區域自然條件較差,建議政府整合財政、農發、水務、交通、國土、扶貧等部門涉農專案,透過興修水利、改造道路、整理土地等方式,建設高標準現代蘆筍種植基地。3.科學引種選育,逐步規範蘆筍栽培技術。一是因蘆筍品種多,種子價格幾百元到近萬元不等,目前我區蘆筍品種都沒有經過引種選育,農技部門和企業應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選擇最適宜我區大面積種植的蘆筍優良品種。二是建議農業部門透過專家培訓蘆筍技術員,技術員到田間地頭實地指導的辦法,逐步規範蘆筍種植技術。三是按照無公害生產操作要求,由農技部門和企業統一組織無公害的化肥農藥、統一銷售價格、統一施用時間、統一施用方式,提高蘆筍品質,為我區建立國內甚至國際馳名品牌奠定基礎。4.積極招商引資,加快蘆筍產業園區建設。恩陽三大蘆筍產業帶的形成,需要更多的蘆筍企業帶動。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力吸引民間資本、客商來我區租賃流轉土地,建立蘆筍種植基地,投資創辦蘆筍深加工企業,建設不同規模的蘆筍產業園區,以若干小園區疊加為巨大的產業園區,輻射帶動農戶種植蘆筍,從而放大規模效應。創新保障機制,實現產業跨越發展目標1.完善服務體系。一要建立蘆筍協會和蘆筍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其整合筍農、協調筍農、管理筍農的組織優勢,為筍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二要培養、引進蘆筍“產+銷”人才,健全蘆筍技術員隊伍和技術推廣體系;三要爭取將蘆筍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加大金融對蘆筍產業支援力度;四要組建專門的監督協調機構,明確企業、農民的權利和義務,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為雙方提供法律保障;五要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的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2.強化激勵措施。一是全力保障專抓蘆筍產業的部門、人員的工作經費和科研經費;二是加大對蘆筍種植大戶和蘆筍專合組織的獎勵力度;三是加大對鄉鎮和部門發展蘆筍產業的考核力度,對發展較好、工作有力的鄉鎮和部門給予重獎;四是為發展蘆筍產業的企業提供政策支援,可對蘆筍企業自建種植基地給予“菜籃子工程”等專案扶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強強對話切爾西2:0完勝曼城,如何評價本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