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陸燕青
-
2 # 西天蝸牛
看到這個話題,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前段時間“摩拜賣身”的熱門新聞,用創始人胡瑋煒的話來說,大致意思便是資本給你的,最終還會讓你還回去;
類似的還有之前“空空狐”餘小丹和周亞輝的撕×事件,在這類故事中,資本扮演的角色並不讓人愉悅。
投資人和創業者出於不同的需求和出發點而走到了一起,有著各自的利益訴求,雙贏是最好的結果,雙輸是最壞的結果,正確的處理方式可能就像豪豬與豪豬之間需要有一個合適的距離。
“廚師”和“大餐”如果把創業企業比喻成大餐的材料,創業者便是廚師,而投資人在其中的作用便是幫助廚師尋找合適的配料(對接各種企業欠缺的資源),幫助廚師學藝(幫企業梳理商業模式,進行專案診斷等),最終由廚師做出一道美味大餐(比如IPO),投資人參與享用大餐而後滿意而歸。
“養兒”和“養豬”創業企業成長的過程,對於創業者來說是“養兒”,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則更像是“養豬”(養豬的目的是為了賣豬,正如投資圈公認的規則:不以退出為目的的投資都是耍流氓),兩者之間往往會因為利益的問題而發生衝突。
尤其是當企業經營面臨困難時,投資人的想法可能是轉讓、併購或者清算的方式收回投資,但創業者心裡想的卻可能是“我還能再搶救一會”;
投資人的目的是為了獲利,因此,可能會同創業者簽署一系列保證其投資利益的條款,對賭協議、回購約定等等,而這些約定多是有利於投資人而對創業者不利。
“欺騙”與“被欺騙”創業者可能會利用資訊的不對稱,欺騙投資人,導致投資人出現損失。
也可能,投資者在融資過程中故意拖延時間導致融資失敗,專案終結;甚至是在簽署投資協議後不按照約定打款導致資金無法及時注入,專案運作出現困難。
“控制者”與“輔助者”在實踐中,有些投資機構的控制慾非常強,喜歡對創業企業指手畫腳,干涉企業的正常經營,讓創業者無所適從;
有些投資機構則剛好相反,投資打款之後,對被投資企業不聞不問,純粹“放羊”;
專業的投資機構則是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在創業企業需要的時候能及時出手,幫助企業共同成長。
-
3 # 實體經濟守望者
問題好,我是一名創業者,嘗試回答。
如何看待創業團隊和投資人之間的博弈?我認為很正常。
一,人性
對利益的最大化追求是每一個人的正常慾望,只要遵循遊戲規則,博弈雙方無誰對誰錯。
二,理念
團隊創業者的經營理念與投資人的投資理念肯定不會在一條平行線上,雙方的交織碰撞在所難免,結局如何?取決於雙方的智慧和能力。
三,發展
企業是創業團隊的親生子,是投資者的搖錢樹,誰都希望企業迅速成長,誰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只要有利於企業成長,博弈雙方都無可厚非。
就回答到這裡,感謝閱讀。
-
4 #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創始團隊和投資人之間的博弈是考驗雙方智慧的,創始團隊與投資人之的博弈有兩個案例比較有代表性,一個是阿里的馬雲團隊,一個是牛根生的蒙牛團隊。
阿里的馬雲團隊和投資人之間的博弈從一開始就佔主動,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只給投資人股權,不給管理權,牢牢的把管理權和阿里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所以,阿里能做強做大,至今阿里的創始人團隊依然保持著對阿里的控制權。
牛根的蒙牛團隊則不同,一開始與投資人之間簽了對賭協議,創始人團隊從一開始將隨時會被投資人踢出,牛根生的蒙牛創始人團隊在蒙牛的股權佔比太少,又沒有把企業的掌握權與管理權與股權分割,從一開始就沒有保護創始人團隊的利益,當企業發展遇到問題時,新的投資人一進來就把創始人團隊踢出去了,創始人團隊失去了掌控企業的能力,企業也不能更好的發展。
當然站在投資人的立場投資就是養豬,把豬養成肥豬然後賣個好價錢,如果創始人團隊也是這樣考慮把豬養成肥豬就賣了,那麼豬就養不肥了。創始團隊只有當企業當兒子養大才可能把企業做強做大,讓企業成長起來。
投資人創始團人之間的博弈還要看雙方手裡籌碼,如果創始人團隊的商業模式就是未來的獨角獸企業,創始人團隊的話語權就強,如果投資人手裡資源強大能更好地幫助創始人團隊獲得成功,投資人的話語權就比較強。當然還要看領導人的智慧。
回覆列表
新興公司的創始團隊和投資人的博弈不可避免,雙方合作才能達到共贏。一個新專案起初,都一定是在一片質疑聲中進行的,創始人除了有情懷,有技術,但是缺乏資金的,這時候投資人的加入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大部分的創業創新專案都是失敗的,只有少數才能成功。所以在投資的時候,投資人採用分散投資,海選的方式進行操作,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風險。而人們往往只看到了某幾個成功的專案背後的投資人獲取了超額收益,而忽視了投資人在其他失敗專案上的血本無歸。
所以,投資人對單個專案的投資總額必然是有限的,一般也不會去幹涉創業公司的經營和決策權。 當創業專案不斷髮展,需要進一步融資時,創業者的持股比例一定是進一步減少的,只有這樣才有機會吸引更多的資金來做大做強。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當初創始人的股份都是一再減少,現在企業的大股東都是各種投資基金,創始人本身持股比例是下降的。
這樣的結構也有利於企業的發展。畢竟創始人不可能每個決策都正確,創始人的下一代也未必具有能力接班。所以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大股東讓位給投資基金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過程。
這裡面雙方雖然會有利益博弈,但是隻有這種分散操作,才能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儘可能地避免犯嚴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