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詩經》,想到詩歌裡最常見的手法是賦比興,所以想要了解一下。
21
回覆列表
  • 1 # 侃劇娛扒婆

    賦、比、興,是詩歌創作的手法。

    首先,釐清各個意義。

    賦指的是直言實寫,直接陳述事實;比指的是曲抒胸臆,抒發感情;興指的是生髮情志,表達議論。

    這三種方法在詩歌創作中要綜合使用,才能創造出好的詩作。

    1. 詩歌創作“賦”舉例說明:

    第一, 直接陳述事實,這是最傳統的方式。

    比如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這都是就事論事,直接把已有的事實講清楚,說明白。

    第二, 根據事實照寫,就像白描一樣,有畫面感。

    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讀到這句詩,腦海裡生出一副畫面,明月、清泉,交相映襯。

    2. 詩歌創作“比”舉例說明:

    第一, 傳統的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

    比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羈鳥念舊林,池魚思故淵。”這裡就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鳥和魚擬人化,託物言志,生動形象表達自己的感情。

    第二, 透過誇張、渲染、烘托的方式虛寫。

    比如李白的《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把頭髮誇張為三千丈長,來表達自己的哀愁。

    第三, 用借代、雙關、用典、互文等間接方式。

    比如李商隱的《無題》“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就用了雙關的技巧。

    3. 詩歌創作“興”舉例說明:

    第一, 透過景、物、人、史、事來抒情。

    比如杜甫的《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就是借諸葛亮這個人物來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心情。

    第二, 透過問句的形式,來抒發感情。

    比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用對紅豆的疑問來抒發相思。

    第三, 反覆用同一個字,起強調作用。

    比如白居易的《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又比如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二者都反覆使用同一個字來強調。

  • 2 # 蘭影竹風

    一、詩歌修辭手法:賦

    鋪陳排敘,直抒胸意義,或讚美,或諷刺!如:

    《木蘭辭》

    二、詩歌修辭手法:比

    比方,比擬,比喻,形成聯想的效果!如:

    美麗的人兒啊

    你就象哪天邊的彩雲

    可望而不可及

    三、詩歌修辭手法:興

    託物起興,借引事物引起正題,由彼及此興起詠歎!如: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由戰地喝酒,引發到人生家國感嘆!

  • 3 # 西廨七叔

    賦比興是對《詩經》中修辭手法的歸類。賦,類似與直敘白描。以平鋪的方式,來進行文字表述;比,有意和形兩種。意指同義或近義比擬,透過類比進行闡述和表達;興,引發,以一件事引發對另一件事的描述。

  • 4 # 行在路上8

    答:賦、比、興是詩歌的寫作手法。賦是直接敘述;比即譬喻;興是寄託。後來比、興成為文學寫作的兩種手法。這裡需指出的是,賦最早是文體名,“賦者,古詩之流也”。發乎情,止乎禮義。賦是“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賦最早在《詩經》常用,多見於《大雅》和《頌》,例如《大雅》中的《生民》《國風》中的《七月》。賦作為一種文體,戰國時期已有,如荀子的《賦篇》,賈誼的《吊屈原賦》巜鵬鳥賦》,枚乘的《七發》。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西漢的楊雄的《甘泉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等。他們四人被合稱漢賦四大家。

    比就是打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對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更鮮明的表現事物的特點,更深刻地暴露事物的本質。有明喻和暗喻,有正面和反面的比。比如《相鼠》和巜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引發:“三歲貫女,莫我肯勞”。興,一般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開頭,觸景生情。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引發:“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再如巜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引發後又二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當然以後的唐詩宋詞就用的更多更好更精彩了,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行在路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會玩絕地求生,真的是智商堪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