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般若健康談

    中醫的養生,起於先秦,主要是從飲食和生活習慣著手,達到保健防病延年益壽的目的,這種思想,就算今天看來,也是很了不起的。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同時,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它畢竟缺乏系統的論證和實驗資料的支援,包括中醫中提到的一些養生的食品,其理由給人感覺很玄乎,甚至牽強,也許只有深愛中國文化的人才能接受。中醫養生更像一種文化,一種哲學,而非科學。當然,這一點不能怪古人,這隻能怪我們沒有能夠把它發揚好。

    如果能夠把中醫養生的指導思想,結合現代營養學,利用現代科學的手段,必然會發揚光大。

    事實上,國際上一些大型的營養食品公司,也開始在中國設研究室,透過實驗,研究中醫提出的養生食物,究竟是哪些有效成份在起作用,並提煉。

    中醫一直都有“治未病”的思想,這種思想也是很先進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預防勝於治療。

    如果說,要選擇一個三種結合的方法來達到健康的話,我更傾向於:營養學,中國傳統醫學(俗稱中醫)和現代醫學(俗稱西醫),三位一體。

  • 2 # 周身通暢源

    一、傳統中醫學早就提出,治未病(預防)、治欲病(除病的根基和有病防變和防傳)、治已病(已顯現有病症)。

    二、可歷代都重視治已病上,未病之預防有其名無其實;欲病也只用在防變防傳上,病的根基之理和方法古今中外基本是空白,這個環節若能補上對慢性病的根除大有希望;至於已病一直比較重視,但只是因和症的概念,若加上預防和治欲病(但欲病是需通暢而非治)三者有主有次,我們的真健康方有保證。

    三、無論是預防、除欲病和治已病都需探求到,身體的真正所需滿足它,方是自然健康之道!淺見。

  • 3 # 白開水40654

    這個提法老調常談,沒什麼用,只能當個口號喊一喊。醫生的水平不提高,不能再疾病未發即將發作時給於及時消滅,怎麼防治?往往都是病已成了才能被醫生髮現,就那還很多都治不好,更別提防治了。所以說你這口號沒多大意義。還不如給醫生弄一個口號喊喊,如何提高醫生的技術才是正道。

  • 4 # 西蜀過客甘紅兵

    中醫體系中的的確確有這樣的法門能防百病治百病,只是須要開發,本人曾是個頸椎三四骨折神經壓迫的 高位癱瘓者,身體傷殘病弱,一身的病,感謝上蒼讓我成功的研究出了我養生體系中的一項專攻病殘血弱的氣道學,現以康復如常,身體強壯,雖在運動靈活度還沒完全康復到正常人的水平,但完全能正常生活,而且百病不侵,這成就我歸於中國上古賢人早就提出偉大的氣血論,如果我說假話騙人,自願接受大國律法治裁以騙子論罪,同時也希望國家職能部門監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sublime編輯器執行python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