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妙蓮華794

    弟子規第1門課。是叫我們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心裡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 都要照顧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當先。

  • 2 # 布衣閒人10

    《弟子規》在說什麼?

    《弟子規》主要是指導少年兒童如何按照儒家的道德要求做人。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著名學者李毓秀根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編寫的,共有360句,1080個字,全篇由“總敘”和“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八個部分組成。具體來說,《弟子規》要求一個人從青少年起,就要懂得在家庭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尊重兄弟姐妹;在外對人要謙恭,要彬彬有禮;在日常生活中,一切言行都要遵守儒家提倡的道德規範;交友要交益友;在道德素養提高的前提下,有餘力再學文化,……。《弟子規》三字一句,和轍押韻,朗朗上口,是對青少年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最隹啟蒙讀物。

    對父母有個好態度,全心全意地孝敬父母,這已經是完全固化了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身為人子,就得孝敬父母;忤逆父母,枉為人子。孝敬父母,就得對父母有個好態度。怎樣做才是對父母的好態度呢?“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承順。……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規》),這就是對父母的好態度。有些事情,父母說的做的既使不對,也不可急頭白臉地直接頂撞,這才是人子之道。

    在現代社會條件下,孝敬父母,不但體現在態度上,還要體現在贍養上。贍養父母是兒女不可推卸的責任。有自己花的、吃的、穿的、用的,就必須有父母花的、吃的、穿的、用的,兒女沒有任何理由拒絕贍養父母。有些兒女,為了自身利享樂,在贍養父母的問題上放棄責任,把父母看成累贅,推來堆去,不管不顧,迫使父母晚年陷入無依無靠,極端痛苦的境地。不贍養父母的人,連畜性都不如,天地不容。

    讓兒女、子孫學學《弟子規》,是完全必要的,要讓他們懂得先學會做人,再去做事!

  • 3 # 使用者108814836197

    說幾個觀點:

    一、《弟子規》不是儒家經典。

    二、它套用了論語的一句,但核心內容都是違背儒家文化精神的。

    三、儒家文化鼓勵學生立身行道,而弟子規要求孩子言聽計從。

    四、儒家文化鼓勵創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弟子規卻禁止孩子各種獨立思考。

    五、儒家文化是立身行道,修齊治平。《弟子規》卻是教孩子做奴才,完全違背儒家天道精神。

  • 4 # 可知天邊有琦景

    所以說這些教條太死板,不利於人的獨立健全人格的發展,有弟子規要求孩子,那有什麼要求做父母的呢?如果有,那估計更可怕,父母與孩子相處就像機器的吻合一般。古時儒家所倡導的人倫,君臣父子都是單向服從的關係。這在現在看來,是不靈活的,禁錮人們人格的東西。

  • 5 # 靜遠

    弟子規,在說規矩,說戒律,教為人,教處事。

    弟子規的問題在於,說的太多,管的太寬,節無大小,事無鉅細。有些是常理,有些悖公理。

    誰也不可能以弟子規為規範都做到,都做到了你啥也做不了。包括作者也做不到!你仔細觀察一下,絕大多數講弟子規的,一面給別人講,你一對照,講的人正在違犯者。

    人往往是能做到的會欣然去做,可以透過努力做到的也會去做。明知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他就會放棄了,或者弄虛作假。弟子規明顯屬於後者!

    弟子規,讀讀看看,取其精華還是可以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師重道,都是非常好的,是需要倡導弘揚的!

  • 6 # 東方30388

    現在學弟子規,下一步學什麼?君叫臣死,不死不忠,父叫子亡,不亡不孝。上學時批判過這種腐朽的思想,幾十年後又讓孩子們學上了,說什麼?怎麼說?

  • 7 # 老漁破船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老漁是從《《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開始進入對《弟子規》孝篇的理解,《三字經》比之《弟子規》更博雜廣聞,《弟子規》在人生啟蒙上更詳細。從人之初性本善的生命幼芽史起的弟子之規,說到這裡讓老漁很糾結,雖然《弟子規》和《三字經》在出書時間以及內容都有很大的差異,《弟子規》在待人接物,衣食住行上規範的更詳細。這次的提問是對父母態度的問題,所以老漁建議應該在《弟子規》的第一章“入則孝”(常說的“孝篇”)裡尋找答案。以儒家文化為基礎的《弟子規》被稱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 ”,規範了做人的最基本的行為,在傳統文化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霍華德去了奇才,林書豪去了老鷹,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