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具體的代表戰役有哪些?
9
回覆列表
  • 1 # 戰武奇兵

    先來講一點支援大縱深戰略的必要條件!第一,要有廣闊的國土面積(戰場面積)。第二,要有大規模的突擊力量和兵員。第三,要有充足的後勤支援和保障。這三點缺一點都不行!通俗一點的講就是有持續性的大縱深攻擊能力。

    大縱深戰略理論的倡導者,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

    大縱深作戰理論強調突擊與追擊,同時兼顧反突擊。大縱深作戰理論要求為了贏得全面勝利,必須對敵人進行一連串連續的攻擊,打擊所有的敵軍部隊,使其沒有組織能力,繼而不能有效反抗。這種理論意在與敵軍主力決戰,透過自身的絕對優勢。根據這個理論,蘇聯的方面軍被認為是一個戰略單位,並執行統帥部賦予的任務。它統轄一個戰區內的軍隊,並能夠為了解決一個總戰略任務而在幾個作戰方向上實施進攻。

    一般情況最少也有幾個方面軍上百萬人投入戰鬥,進攻地帶的寬度定為300-400公里,戰役的縱深定為200公里。隨著軍隊大量裝備新式武器和技術兵器,於是,大縱深作戰應運而生。

    戰役發展梯隊必須開拓並保持一條至少5公里的通道

    這包括突擊集團和軍隊戰役集團、組織突破敵防禦及發展集團等。分為一、二、三等梯隊。突擊梯隊完全突破敵戰術縱深開啟突破口後,戰役集團和防禦發展集團順勢跟進,開始像兩側攻擊並防禦。突擊集團以坦克集團軍為主,後續軍團和梯隊包括步坦、步炮等快速鞏固和擴大戰果,直至突擊力量停下為主,而幾百裡的縱深攻擊早已將敵人的整個防線徹底撕碎!

    大縱深作戰下被俘的德軍在大縱深戰略下,橫掃關東軍猶如秋風掃落葉般容易。70萬關東軍被150萬蘇軍在絕對的優勢之下區區幾天就圍殲了,武器裝備與戰略戰術存在代差的可怕性。
  • 2 # 紅色手電筒

    大縱深理論本身就是一個簡稱了,一般的完整的叫法應該是大縱深戰役理論。

    大縱深戰役理論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提出一個概念,並且由當時的眾多蘇軍高階將領共同補充完善的一個作戰理論,其中圖哈切夫斯基是靈魂人物,但是其他的高階將領的完善也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縱深戰役有三個特徵,一對敵人的防禦配置實施全縱深突擊。二在突破戰術地幅後立即投入發展勝利梯隊。三必須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於工業生產的發展,各國的新式武器比如坦克飛機等都已經改變了一戰時期那種貧弱的樣子,各種效能和可靠性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已經是可以在戰場上一展身手了,而如何使用這些新式武器在當時的各個軍事強國都產生了很多理論,大縱深戰役理論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種。

    對於大縱深戰役理論,俄華人自己沒有一本專門的著作,可能最有可能能夠全面闡述這個理論的會是圖哈切夫斯基計劃寫的<<戰爭的新問題>>但是由於圖哈切夫斯基的被殺,這本書並沒有寫成,軍科這本書實際上是一本蒐集了一大堆當時蘇聯有關於大縱深戰役理論的文集,裡邊涉及瞭如何使用坦克飛機等問題,應該說,二戰中的蘇軍各次進攻戰役都是按照大縱深戰役理論來組織的。

    大縱深戰役理論是建立在機械化戰爭的基礎上,圖哈切夫斯基明確的把可能爆發的戰爭叫做發動機戰爭,由於各種內燃機的使用,整個軍隊都會由機械裝置來運載,戰爭的節奏將會變得非常快,同時裡邊還有部分德國的總體戰的內容,軍隊的武器是由國家的工廠提供的,只有工業化國家才能提供大縱深戰役理論所需要的武器裝備。

    應該說,大縱深戰役理論對於蘇俄的軍事理論一直影響到了今天,特別是要求對於敵人的整個防禦地幅進行打擊的原則,在今天看起來就是斬首行動的前身。而且陸軍機械化的理論基礎就是大縱深戰役理論。

    不過,大縱深戰役理論中對於戰役防禦研究不多,主要的內容都是如何實施大縱深進攻,可能是進攻是蘇俄的軍事特色,對於大縱深防禦的研究不足也是蘇軍在戰爭之初吃了不小的虧。蘇軍在二戰中的各次防禦戰役是用實踐彌補了圖哈切夫斯基提的不足。

  • 3 # 軍武先鋒隊

    有持續攻擊能力的進攻,攻擊正面達到上百里,攻擊縱深也達到一二百公里,將敵人的防線徹底撕碎,不給敵人喘息之機。

    它應該是閃電戰的升級版本,比閃電戰更有持續性,規模也要比閃電戰大的多。這種戰略出現在蘇德戰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微企業經濟危機下應該如何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