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過紫禁城

    范仲淹和包拯基本是同一時代的人物。

    范仲淹

    范仲淹(989.8.29——1052.5.20),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及第。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與另一位名臣韓琦共同經略陝西,鞏固西北邊防,時稱“韓範”。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上疏宋仁宗,與韓琦、富弼等名臣共同發起“慶曆新政”。新政受挫後,范仲淹被貶,於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去世,諡號“文正”。范仲淹一生,文武兼備、鞠躬盡瘁,踐行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為政理念。

    包拯

    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包拯及第。之後歷任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授龍圖閣直學士、開封府知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第二年病逝,諡號“孝肅”。包拯本身剛正清廉,再加上後世不斷加工演繹,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清官”。

    總結

    范仲淹和包拯都是北宋中期名臣。范仲淹活躍於宋真宗後期和仁宗時期(主要是仁宗時期),包拯則活躍於仁宗時期。宋仁宗(在位42年)時代名臣輩出,如范仲淹、韓琦、富弼、司馬光、呂夷簡、王珪、文彥博、王曾、曾公亮、龐籍、包拯、歐陽修等等。范仲淹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而包拯作為仁宗朝著名的直臣,也是千古“清官”的代表和楷模。

  • 2 # 吳鉤的鉤沉

    我們先來看看范仲淹與包拯二人的生平:

    包拯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范仲淹生於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從年齡來看,范仲淹比包拯大10歲。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中進士,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中進士 ,範氏踏入仕途的時間也早於包氏。慶曆元年(1041年),包拯知端州,慶曆三年(1043年),包拯任監察御史,此時范仲淹為參知政事,二人同朝為官。慶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擔任契丹正旦使,出使遼朝,范仲淹罷參知政事,任陝西四路按撫使。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逝世,享年64歲,此時,包拯擔任河北都轉運使。過了10年,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病逝,享年也是64歲。

    從上面的個人履歷來看,范仲淹與包拯大致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主要活動時期都是宋仁宗朝。只不過,范仲淹出生、入仕、去世的時間都比包拯早一些。

  • 3 # 宛如清揚

    范仲淹和包拯是同一時代人。

    首先,兩人的生卒年頗為接近,有大段時間重疊。

    范仲淹年紀大些,生於公元989年,包拯年紀小十歲,生於公元999年,兩人都在宋仁宗朝為官,都活了64歲。

    其次,范仲淹與包拯屬於兩個不同的陣營,幾乎無私交,在政見上,屬於兩個敵對陣營。

    范仲淹早在宋真宗年間便考中進士,在宋仁宗繼位之處,就因為上書彈劾章獻太后名動天下。後來在地方履歷要職,在慶曆年間被宋仁宗任命為參知政事,主持了大名鼎鼎的“慶曆新政”。

    范仲淹是宋仁宗慶曆新政改革派魁首,共同參與新政改革的,還有韓琦、歐陽修等人。

    包拯在宋仁宗初年出仕,在慶曆年間擔任監察御史,對慶曆新政改革調律多有不滿,屢次上書彈劾反對。

    後來,包拯出任契丹正旦使,代表宋朝出使遼國。因為應對得宜,回國後頗受重要。後來慶曆新政失敗,歐陽修、范仲淹等人被貶,包拯在地方為官,後來重回朝廷出任開封府尹、御史中丞以至於樞密副使等重要職務。

    第三,范仲淹與包拯互相敬重,並無私仇。

    兩人之間雖然屬於兩個陣營,但是,彼此都很敬重對方的人品。對於包拯多次彈劾新政,同為革新派的歐陽修就十分氣憤,一直到包拯晚年,都對包拯頗有怨言。范仲淹則不然,屢次讚揚包拯為人端方,敢於正道直行。

    在慶曆新政失敗後,守舊黨群起攻之要將新法全部廢黜,將執行新法期間提拔的官員一律貶斥,包拯上書,建議皇帝要分辨清濁,不要一棍子打死。

    范仲淹是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對國家有許多好的構想,包拯則始終秉持公心,有利就支援,不利就反對,兩人都是一代偉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控宏程式怎麼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