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好無限

    談中華傳統文化與語文學習 社會在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如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特別是在語文學習中如何更好地向青年學生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馬克思說:“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進步。”文化是在傳承的基礎上進步的,然而,中國的許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正在消失,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如何做好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呢? 一、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文化傳統就是民族精神。中華傳統文化並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地從數千年曆史長河中、經過大浪淘沙流傳下來的經典的、人性的和有時代特徵的文學藝術等。其內容自然也應當包括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生活、語言,從而形成了它們共同的意識、共同的文化。偉大的華夏民族的每個成員,正是在這種共同的生活理念中誕生、成長和發展,透過這種語言載體來認知世界、體驗生活、形成意識、表達願望和傳承文化的。中華傳統文化產生於過去,帶有鮮明的過去時代的烙印;傳統文化始成於本民族祖先,帶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時代性和民族性,在傳統文化上表現得最為鮮明,在歷史上都起過積極作用,值得後人重視、傳承與發展。 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當務之急。隨著外來文化的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遭到空前冷遇。由於教育在傳統文化傳承方面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公民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比較淡薄。社會上不只是青少年,也包括我們的許多文化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本民族傳統文化,有的連起碼的常識都缺乏,更談不上積極地去開展文化的傳承工作。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感嘆:現在的孩子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看的是日本、南韓動畫片,過的是洋人節,這樣下去連自己是華人都快忘記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熱衷於外來文化,中國的年輕一代正越來越遠離我們的傳統文化。目前外語學習越來越紅火,孩子從幼兒園起就學英語。但是對能否準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卻不夠重視,存在不少問題,現在有的大學生連寫書信都感到困難。陳香梅女士說,一些外華人認為“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中華傳統文化。外華人這樣認為情有可原,一些中國孩子也這樣認為就很可悲了。這說明我們在宣傳傳統文化方面實在太落後了。 我們融入國際社會,自然要尊重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但更應尊重本國文化,愛護民族語言文字。中國社會進步,既要從傳統的文化中尋找合理成分,又要從別人的經驗裡吸取有效營養。如果一個人、民族和國家對自己的歷史不瞭解、不重視,那麼就會對自己的文化認同、自身處境的理解產生偏差。自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受西方文化衝擊程度之 烈為亙古所未見,但那都是在被動的狀態下產生的。如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進一步加大了融入國際潮流的步伐。中外文化在一種更加複雜和多元化的時代更深入地“親密接觸”,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積極主動地採取“拿來主義”。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同其民族特點一樣是多元一體和豐富多彩的。我們在走自己的路時,也應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及時對自己的歷史進行深刻的反思。事實上唯有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始終能起到激勵和提倡的作用,這裡包括社會的推崇和個人的嚮往,成為本民族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力量。 三、語文教學中要讓中華傳統文化占主導地位。隨著中國現代化程序的加速,認識國學、呼喚國學、振興國學,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文化建設,勢在必然。而學校中的語文課,正是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學科。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東西不少,僅從文學角度而言,從《詩經》到當代作家的優秀作品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我們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學習經典,努力讓學生沉浸進去,從閱讀中得到美感,產生愉悅之情。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中國唐宋時期的文學作品,那些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最輝煌的,李杜韓柳,歐王蘇鞏等,一代風流,多麼精彩!但在考試測驗時卻讓學生選擇ABCD填充,把思想、美感、意境、韻味破壞殆盡,誰還會對這些傳統文化作品有學習的興趣呢?因此,語文教師首先自己要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要有文學根基和藝術修養,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東西表達出來,挖掘出其豐富的內涵,而且還要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學生喜歡了,願意去讀去欣賞,自然就會去傳承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匡胤能一朝變天,僅僅是運氣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