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陳可辛導演用一部iPhoneX拍攝的7分鐘電影短片成功引爆熱點,讓人們在關注服務行業工作人員春節難以團圓的同時,也對拍電影的裝置有了新的認識。
陳可辛用iPhoneX拍攝的廣告短片《三分鐘》
的確,如今的科技發展,給普通人提供了越來越多親身接觸電影的機會。如果你的夢想是一名導演,一部iPhone或許就足以幫你實現夢想。你也不用擔心自己用的不是最新款,2011年就已經有導演用手機拍攝出了金熊獎影片,那時候iPhone4 才剛剛面世。
那些年我們視為高科技神作的iPhone4
最初,導演們選擇手機進行電影拍攝,是為了節約成本。而隨著手機智慧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用手機拍電影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簡單、便捷的時尚潮流。
接下來,咱就來看一下那些用iPhone拍攝的精品電影。你是不是能從中找到一絲靈感?
這部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金熊獎的30分鐘短片,全程用手機拍攝。該片導演樸贊鬱率領一支由80人組成的攝製組,僅用10天時間、86萬元人民幣,就完成了這部電影。
該片講述孤獨中年老者與河底女屍的故事,在豆瓣拿下了7.1的評分,可謂開手機拍攝電影的先河。
2012年,瑞典導演馬利克·本德耶盧正在拍攝新片《尋找小糖人》。然而,這部音樂紀錄片完成了90%之後,卻遭遇了製作經費緊張的難題。萬般無奈之下,本德耶盧用iPhone4完成了最後10%的拍攝內容。
然而正是這部由iPhone參與拍攝的電影,最終拿下了第8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而導演本人也表示 ,最後階段用手機拍攝的部分,與其他部分拍攝的效果“幾乎一樣好”。
這部片長90分鐘的驚悚片耗資僅1萬美元,全程使用iPhone5拍攝。導演是一位不甚出名的美華人。
而這部驚悚片,則是自iPhone開始被用於拍攝電影以來獨立完成的最長、也是最完整的影片。不過,據說導演當時的裝備包括Turtleback鏡頭轉接器+尼康電影級別鏡頭Nikon Cinema Prime等,每一個配件的價格都遠高於iPhone本身。
同樣因為預算問題,美國導演肖恩·貝克放棄了專業電影拍攝裝備,轉而用iPhone5s拍攝了一部時長88分鐘的影片。該片聚焦好萊塢那些並不光鮮的變性妓女,在聖丹斯國際電影節上一經展播,便受到了廣泛關注。
貝克表示,iPhone拍攝有專業電影拍攝裝置難以比擬的優勢,比如無需從洛杉磯市政廳購買電影拍攝許可等。
今年2月在柏林電影節展映的《失心病狂》,是奧斯卡最佳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新片。片長98分鐘,全程使用iPhone 7拍攝完成。
相對於專業的攝影裝置,手機所獨有的穩定性相對較差等問題,反而在這部驚悚片中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製造出了一種更加神秘的恐怖氛圍。
以上這些影片,讓我們看到了科技賦予普通人的無限可能。而如何實現這種可能,關鍵在於對科技產品更好的挖潛與利用。比如當年DV面世時,賈樟柯就痴迷於用DV記錄身邊的一切,而他最終也以類紀錄片的拍攝方式獨樹一幟,成為蜚聲國際的著名導演。
年初,陳可辛導演用一部iPhoneX拍攝的7分鐘電影短片成功引爆熱點,讓人們在關注服務行業工作人員春節難以團圓的同時,也對拍電影的裝置有了新的認識。
陳可辛用iPhoneX拍攝的廣告短片《三分鐘》
的確,如今的科技發展,給普通人提供了越來越多親身接觸電影的機會。如果你的夢想是一名導演,一部iPhone或許就足以幫你實現夢想。你也不用擔心自己用的不是最新款,2011年就已經有導演用手機拍攝出了金熊獎影片,那時候iPhone4 才剛剛面世。
那些年我們視為高科技神作的iPhone4
最初,導演們選擇手機進行電影拍攝,是為了節約成本。而隨著手機智慧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用手機拍電影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簡單、便捷的時尚潮流。
接下來,咱就來看一下那些用iPhone拍攝的精品電影。你是不是能從中找到一絲靈感?
iPhone4:《波瀾萬丈》(2011年)這部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金熊獎的30分鐘短片,全程用手機拍攝。該片導演樸贊鬱率領一支由80人組成的攝製組,僅用10天時間、86萬元人民幣,就完成了這部電影。
該片講述孤獨中年老者與河底女屍的故事,在豆瓣拿下了7.1的評分,可謂開手機拍攝電影的先河。
iPhone4:《尋找小糖人》(2012年)2012年,瑞典導演馬利克·本德耶盧正在拍攝新片《尋找小糖人》。然而,這部音樂紀錄片完成了90%之後,卻遭遇了製作經費緊張的難題。萬般無奈之下,本德耶盧用iPhone4完成了最後10%的拍攝內容。
然而正是這部由iPhone參與拍攝的電影,最終拿下了第8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而導演本人也表示 ,最後階段用手機拍攝的部分,與其他部分拍攝的效果“幾乎一樣好”。
iPhone5:《不安的心》(2014年)這部片長90分鐘的驚悚片耗資僅1萬美元,全程使用iPhone5拍攝。導演是一位不甚出名的美華人。
而這部驚悚片,則是自iPhone開始被用於拍攝電影以來獨立完成的最長、也是最完整的影片。不過,據說導演當時的裝備包括Turtleback鏡頭轉接器+尼康電影級別鏡頭Nikon Cinema Prime等,每一個配件的價格都遠高於iPhone本身。
iPhone5s:《橘色》(2015年)同樣因為預算問題,美國導演肖恩·貝克放棄了專業電影拍攝裝備,轉而用iPhone5s拍攝了一部時長88分鐘的影片。該片聚焦好萊塢那些並不光鮮的變性妓女,在聖丹斯國際電影節上一經展播,便受到了廣泛關注。
貝克表示,iPhone拍攝有專業電影拍攝裝置難以比擬的優勢,比如無需從洛杉磯市政廳購買電影拍攝許可等。
iPhone 7:《失心病狂》(2018年)今年2月在柏林電影節展映的《失心病狂》,是奧斯卡最佳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新片。片長98分鐘,全程使用iPhone 7拍攝完成。
相對於專業的攝影裝置,手機所獨有的穩定性相對較差等問題,反而在這部驚悚片中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製造出了一種更加神秘的恐怖氛圍。
以上這些影片,讓我們看到了科技賦予普通人的無限可能。而如何實現這種可能,關鍵在於對科技產品更好的挖潛與利用。比如當年DV面世時,賈樟柯就痴迷於用DV記錄身邊的一切,而他最終也以類紀錄片的拍攝方式獨樹一幟,成為蜚聲國際的著名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