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彈酒笙歌
-
2 # 胖子小馬哥
暴風雪即雪暴,是指大量的雪不是飄落下來,而是被強風捲著飛行,且判定不出當時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見度不足1km的天氣現象。暴風雪是一種自然氣象災害,是-5℃以下大降水量天氣的統稱,且伴有強烈的冷空氣氣流現象。
暴風雪的形成與暴風雨相似。通常是指在冬天,雲中的溫度較低時,雲中的小水滴便會結凍。當這些結凍的小水滴撞到其他的小水滴時,這些小水滴就變成了雪。當它們變成雪之後,它們會繼續與其他小水滴或雪相撞。當這些雪變得太大時,它們就會往下落。雖然大多數的雪是無害的,但一旦風速達到56千米/h時,溫度便會降到-5℃以下,如果這時有大量的雪時,暴風雪便形成了。
經常有人談到降雪量,當有人說“昨天有6英寸的降雪”時,這是什麼意思呢?步出戶外,你也許能夠也許不能夠看見6英寸(15釐米)的雪。更可能的是你發現一些地方的雪不過是3英尺(7。5釐米)厚,但也有的地方雪超過了1英尺(30釐米)深,還有的地方其實根本就沒有雪。所以人們到底是怎麼得出了6英寸降雪這樣一個數字的呢?
雪跟雨不同,雨作為液體,是流動而且不能被壓縮的。就算用用力擠壓水時,它的量也是不會改變的。在空曠的地面,如果沒有任何東西遮掩,1英寸(25毫米)的降雨在哪裡都是一樣的。雪則不會流動,它落地後開始堆積,風又把它吹到特定的地方,所以一些地方的積雪就比別的地方要厚。雪與雪之間也並非相同,溼潤的雪呈薄片狀,比干燥的粉末狀的雪要要佔據更多的空間。因為乾燥的雪粒之間是有空隙的,因此可以被壓縮。
必須說明的是,當我們談到“6英寸的雪”時,還必須指明是哪一種型別的雪,並且這個深度值是在哪發現的。也許只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認真選擇一個地方去測量雪的深度,然後把降雪當作降雨來考慮。這就是氣象學家的工作,結果會告訴他們比降雪量更有用的資訊。資料會告訴他們有多少降水。他們收集了雪,然後進行融化,最後他們報出的降雪量是等量的雨水。這個資料因溫度不同也有一些差異。表格顯示了在一定溫度範圍內的與降雨相當的降雪量。在華氏29~34℃時,初降的雪只同它1/10深度的水是等量的。
1977年7月下旬,發生於美國水牛城地區的暴風雪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暴風雪之一。水牛城正好位於美國五大湖東部的雪帶上,在大多數的冬季,幾英尺的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然而,1977年的暴風雪比這還要糟糕。從加拿大來的溼潤的風已經以70MPH(113km/h)的速度吹了五天了,在早幾天降下的3英尺(0.9米)的雪上又堆積了4英尺(1.2米)的雪。而在有的地方則更深,積雪達到了30英尺(9米)的厚度,這樣的厚度是十分罕見的。
當風引來積雪,這並意味著風的威力就會給我們帶來麻煩,而是風帶來的雪的數量會使我們望而生畏。風與雪是密不可分,強大的風可以把雪從地面上舉起來,把它們加到正在降落的雪的隊伍中。這就是水牛城在1997年曾發生過的事情,堆積在Erie湖冰面上的大量的積雪被大風捲起,隨之被傾倒在水牛城中。
風在吹動的過程中自身的能量在不斷的減少,而風所能夠攜帶的物體的量取決於它有多大的能量。在這一點上風就像河流。一條快速流動的河流攜帶著淤泥、沙子和小塊的石子,一聲大雨之後,河水會變得混濁,那是因為河流此時攜帶了大量的泥土。當河流減慢,能量降低,較重的物質如石頭等就會沉到河底。河流再也不能帶走它們,隨著能量的降低越來越多的物質沉下來,最重的物質最先沉到底部。相似的是,當風失去它的能量,那麼它所攜帶的物體便會降落下來。當風載雪的能量失去時,雪就會飄落下來,在地面形成厚厚的積雪。
-
3 # 菇友阿洋
在冬天,當雲中的溫度變得很低時,使雲中的小水滴結凍。當這些結凍的小水滴撞到其他的小水滴時,這些小水滴就變成了雪,當它們變成雪之後,它們會繼續與其他小水滴或雪相撞。當這些雪變得太大時,它們就會往下落。大多數雪是無害的,但當風速達到56km/h(約15.6m/s),溫度降到-5℃以下,並有大量的雪時,暴風雪便形成了
回覆列表
暴風雪其實是暴雪天氣,通常伴隨大風天氣,可見度很低,讓你很難看清飛雪。
形成大範圍雨雪天氣主要原因是大氣環流異帝,尤其是歐亞地區的大氣環流發生異常!
在混合雲中,由於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斷凝華增大,成為雪花,當雲下氣溫低於0℃時,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形成降雪!暴雪指24小時降雪量,融化後大於或等於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