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7187614077
-
2 # 楊鋒詩書畫
先生之問,誠習書者常見之問題也。王國維先生講作詞三境界,如將書法比之,問此問題者之書法,尚在第一境界與第二境界之間也。
古人云,乒馬未動,糧草先行。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意乃佈局謀篇,設計藍圖,提綱挈領也。筆乃筆劃之意,筆先乃執筆寫字先也。
意在筆先,乃提筆寫字之先,要打好腹稿。
-
3 # 麓風軒
關於“意在筆先”,本人曾經做過論述,今日補充說明一下,力求用最通俗的話來說明:
意在筆先最早是衛夫人提出來的。後來王羲之在《書論》中說,大凡創作書法,貴在沉靜,使意在筆前,字居心後,在沒有創作之前,就已經構思好了,也就是通常說的成竹在胸。
到了唐代,又有一位書法家叫韓方明,在衛夫人和王羲之的基礎上,說的更加清楚,他強調的兩個字叫——構思!按照他的講法,可以分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構思他認為想要創作書法應當預先構思,看看所書寫的一張紙當中寫什麼詞句,有多少字,以及是什麼紙類,用什麼書體來表達最相乘,比如是用楷書,隸書,行書還是草書最能表達詞句意境?
第二步:解決難寫之字落筆之前先要構思,構思好以後才落筆寫字。特別是遇到難寫的字,一定要構思好。我們現在有時候寫字拿不準的時候,比如寫篆書時篆法不清楚時,寫草書碰到草法不明時,也是先去查《篆書字典》、《草書字典》解決。
第三步:寫小樣要做到意在筆寫,除了構思和解決難寫之字,還可以先寫小樣。在草稿紙上先寫一寫,不能臨時創作時候不知所措。寫小樣就可以把構思具體落實到紙面上,這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韓方明對於“意在筆先”的說法,我認為是比較通俗化的講解,應該讀者朋友們都能理解了。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
4 # 翰墨書道
毛筆書法書寫時一定要意在筆先。
簡單來說就是想好了在去書寫。書法的書寫練習或創作都不能任筆成行,盲目塗抹,一點一畫都要有出處,一點一畫一字都要胸有成竹,有了這個出處和成竹,就具備了意在筆先的條件,這是其一。
在者就是特別是創作時,要醞釀情緒或找準感覺,使得書法風格和文字內容的風格和諧統一。書含情,自然動人,引人入勝。
這是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一種較高極的意在筆先的“意”。以上說的意,實際上是書法愛好者或一般書法水平的書法家的“意在筆先”的兩種情況。
真正的意在筆先是書法在技法嫻熟,人書具老,任筆揮灑而不逾越規矩的境界的前提下的“意在筆先”。這時的意是無法,無我的,唯有一個“情”字的“意”,也就是有感而發的“感”。如《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等都是這類作品。這種創作或書寫之前或之中的情感意,是真情實意。和一般的有意而為之的意,是有根本的區別的。比如毛澤東在革命時期創作的詩詞和新中國成立以後,晚年專門整理自已一生詩詞時書寫的自做詩詞的書法,那樣的“意”,是自己一生的情感的凝結非“意”,這個意是真真摯的情意。所以說,書法是真善美的藝術的原因也在於此。
-
5 # 史介鴻
跟據我自己的體會,對書寫者而言,“意在筆先”至少應該有四層意思:
一是指經過反覆練習之後的“熟”;
二是指應有的變化全在可掌控的範圍之內;
三是指對“出乎意外”的適時“承接”和“補救”;
四是對文字內容的深刻理解和體悟,以及情緒的配合。
反正,不管怎麼說都不是提前設計、安排或形成固定模式。
除了這四點之外,還有更深刻的一個言外之意: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質和綜合素養才是關鍵。
在漫長的書法實踐中,古人也早已發現,書法事實上是個人品性、情操和綜合素養的再現,書寫的動機、態度和目的,會在更深層次上決定著書寫的品質。
回覆列表
只有學而不成,沒有不學而成者,臨帖要認真,看準,不可架結,到一定功力才可創作,上次看你寫的,顏歐放一塊,你說是臨的,我不知何帖,關於意在筆先,你認真臨自然會明白,要清之前,因古人有法,現人之字,是不可臨的,大都樣大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