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業引擎
-
2 # 農人新視角
黃瓜發生枯萎病,主要是細菌引起的,典型的是細菌性枯萎病。黃瓜細菌性枯萎病又稱青枯病、細菌性萎蔫病,保護地嫁接黃瓜發生較重。發病請的大棚種植死亡率為30%,嚴重的全棚枯死。一、黃瓜細菌性枯萎病的症狀。
在嫁接黃瓜植株上發病快,自根栽培的發病較慢。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開花結瓜期發病嚴重。葉片受害呈現暗綠色水浸狀病斑,莖部受害呈現水漬狀,病部以上葉片萎蔫,並迅速擴充套件到全株,不久植株便凋萎死亡。剖開病株莖蔓,用手擠壓維管束,橫斷面有白色菌膿溢位,嚴重時靠地面莖部腐爛,且周圍可見白色菌膿,有惡臭味;病部導管一般不變色,根部未見腐爛。
三、黃瓜細菌性枯萎病的傳播途徑。病原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病原從根部傷口侵入,有時也可從莖基部侵入,引起黃瓜發病;種子帶菌,引起黃瓜發病。黃瓜條葉甲與黃瓜十二星葉甲攜帶病原,取食的同時,將病原傳到黃瓜上。
四、黃瓜細菌性枯萎病的發生規律。低溫高溼的環境,病害易發生。持續陰天, 雨雪天氣較多,造成棚內溫度極低, 加之光照少,通風換氣不良,棚內溼度過大,相對溼度在85% 以上,這種條件下,大棚發病率多在30%一45%。鄰作是小麥或上茬是甜瓜、南瓜、西葫蘆等,則此病重。自然條件下,自根栽培的黃瓜沒見發生此病,而嫁接栽培的黃瓜均有發生。
五、黃瓜細菌性枯萎病的綜合防治。(1)種子處理。用次氯酸鈣300倍液浸種30--60分鐘,或用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15小時,或用100萬單位硫酸鏈黴素500倍液浸種2小時,然後沖洗乾淨,催芽播種。
(2)農業防治
①選用適宜的品種。實施輪作,與非瓜類蔬菜實行2年以上輪作。生長期和收穫後清除病葉,及時深埋。雨天及時排水,澆水要少澆勤澆,防止大水漫灌。②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在開花結果盛期增施鉀肥,可以在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等,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及時噴施14%絡氨銅水劑300 ~ 4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倍液,隔7--10天 噴1次,連續噴3~ 4次。或用60%琥•乙膦鋁5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可溼性粉劑4000倍液灌根,每株用150~ 200毫升,隔10天灌根1次連續2~3次。
回覆列表
黃瓜枯萎病的症狀有哪些?
黃瓜枯萎病是黃瓜常見的一種病,在開花結果後開始發病,被害植株先表現為部分葉片或植株的一側葉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狀,到早晚就可以恢復。
以後萎蔫葉片不斷增多,逐漸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復原,並很快枯死。
黃瓜枯萎病常常發生很普遍,黃瓜連作種植主要障礙,黃瓜的整個生長期都會發生,開花結瓜期發病最為嚴重。
苗期發病一般莖基部萎蔫碎倒、變褐縊縮。典型的症狀是萎蔫,從接近地面的莖基部葉片開始發病,開始一般在中午植株出現萎蔫,早晚恢復正常,如果沒有恢復,最後就會枯死。
病株莖基部呈水漬狀溢縮,主蔓呈水浸狀縱裂,維管束變成褐色,成株發病時,初期受害植株表現為部分葉片或植株的一側葉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狀,但早晚都可以恢復,數天後不能再恢復而萎蔫枯死。
主蔓莖基部縱裂,撕開根莖病部,維管束變黃褐到黑褐色並向上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