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36867717565

    孔雀綠釉玉壺春瓶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是難得一見、極為名貴的珍稀品種。目前珍藏於中國各大博物館的實物標本資料也極為有限稀少,因而確實彌足珍貴。

    孔雀綠釉,又稱“法翠”。它屬於西亞地區的傳統釉色,因唐宋時期開始在北方民窯中陸續製作。至元代,景德鎮浮樑瓷局建立後,也生產過一些孔雀綠釉瓷器。景德鎮御窯廠舊址曾出土宣德時低溫鉛綠釉和孔雀綠釉的製品,其中的鉛綠釉產品還錐刻花紋裝飾。

    孔雀綠釉的產品見有三足爐、高足碗盤、玉壺春瓶等多種器型標本出土傳世。至康熙時極盛。需要說明的是,在明代宣德孔雀綠釉燒製成熟以前,所有的綠釉都呈深暗青綠色,沒有達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完美的孔雀綠釉都是明、清時期的產品。而“孔雀綠”之名稱,系明宣德時期的產品因呈色翠綠透亮、似孔雀羽毛而得名。 閩北私人收藏有一件“明代孔雀綠釉玉壺春瓶”。該瓶高9釐米,口徑3.6釐米,腹徑5.5釐米,足徑3.5釐米。瓶的腹部和頸部可見兩道接痕,為三段坯胎製作。該瓶具有元瓷的某些特徵,圈足外撇,足內露胎,足端平切,內見旋削痕和中心突起。瓶內口沿及外壁施滿孔雀綠釉,因年久風化和土壤侵蝕,瓶體部分成片剝釉,內見光滑素燒澀胎,可見文獻所言為二次入窯燒成,所言不虛。

    瓶外孔雀綠釉釉層中可見密集細小開片;轉折積釉處為深綠色,釉表有嚴重的土沁包裹,應系出土物。從該瓶的器型、胎釉、製作工藝、出土地點等綜合分析鑑別,應為明代早期景德鎮窯的孔雀綠釉製品。該瓶因器型較小,剝釉嚴重,又為土沁所包裹,瓶腹部還見一橫向窯裂痕為明早期瓷器特徵。經筆者多方考證,實為難得一見、不可多得的孔雀綠釉瓷斷代標準型器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離異,從小就跟著母親生活的人應不應該在成年後與父親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