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河記和田玉
-
2 # 藏玉
簡單來說,熟的籽料更加油潤,而且與白度沒有太多關係。熟的籽料外形、玉色等看起來都更加舒服。就像蘋果一樣,即使它不紅,你也能感覺出它內在的誘人果香。
別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別管紅蘋果、青蘋果,長熟的蘋果就有它的味道。
別管白籽料還是青籽料,老熟才是王道!
-
3 # 老山玉器
“老熟度”是判斷和田玉籽料品質的重要指標,一句話老氣成熟度高的料是好料。“老熟”的料子怎麼理解呢?它油浸透的紙,油油的不是水水的,脂粉好,沉甸甸帶著內光深成而不浮透。
如何看和田玉籽料的“老熟度”?
一、玉質:
前幾年俄料白玉進入中國後,玉商為了推銷俄山料白玉,比潤比不過,於是鼓吹“以白為美,以凝脂為美”,然而凝結後的羊脂肪已經失去了靈動之感,誘導玉友們忽視了和田玉最大的特色即晶瑩潤澤、有生命感覺及老結成熟的皮色。
買玉勿求白,白的不一定都是羊脂玉,一味追求白度就容易受騙,白不過巴玉,透不過青海料,和田玉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手觸之細膩溫潤,觀之色澤似剛宰殺羊的脂肪,晶瑩靈動且有生命感覺則為羊脂玉,羊脂是指玉石本身的晶瑩潤澤,皮色證明和田玉自然進化的歷程,羊脂玉就是老熟料的典型代表。
二、皮色:
談皮色的成熟度:皮色也有成熟度,源自皮色是和田玉外表的玉肉在自然界中進化形成的,有進化好的,謂之成熟了,有進化初期的,謂之成熟度差,也有山料在形成之後沒有經過籽料所經歷的進化過程,謂之無皮色成熟度,因為無皮無色(這裡玉的原色和糖玉色除處)。
有皮色的籽如何來區分成熟度?
標準是有的,那就是進化的完全與否,活皮色即薄薄的色生長在薄薄的表面玉層之下,自然流暢,僵皮色是色生在了籽料的玉與石混和的外表之處,自然成熟度與玉肉一樣的差了,這一點對於喜歡偏重於玩皮色的玉友尤其重要
再有就是油皮,皮色成熟度較高,著色的玉質成熟度也適中,相對油皮的成熟度也就趨於適中了,沁色則是皮色成熟度較高,但著色的玉質成熟度較差,相對油皮的成熟度也就趨於適中偏下了,其中也有很多的例外,還有一類就是剛剛自然著色還沒有來及自然退色就被拾玉轉入。
這一類的皮色是真但由於成熟度低,大部分玉友會認為是人為著色,這要依賴於識玉人豐富的經驗來判定了,對於我們玩家自然是沒有太多的必要來研究此類的,玩就要玩成熟度雙高的籽,玉質和皮色的成熟度越高自然是越好。
三、外形:
看玉要做到肉、皮、形、特,玩料籽最大的特點就是唯一性強,你有別人一定沒有,因此也就能充分體現出個性化,是當下最為搶手的。對於籽料衡量好壞的也就是四項指標,即肉、皮、型和特,這籽四項全部佔全了,肉熟,皮好,型好且完整,皮沁也很有特色。
回覆列表
和田玉行業有些傳統的詞彙來形容玉石本身的所具有的特性,很多東西都很形象。
包括這個“熟度”。
我們華人一大愛好就是吃,我們對很多喜歡的東西都喜歡把這個東西“食物化”。
這是有傳統的。
比如耳熟能詳的“食色”,比如“王羲之食墨”的典故,比如我們的微博起名字就叫“山河食玉君”。
某些東西因為經常接觸,所以產生喜愛,成為一個人心裡的“必需品”,“熟度”這個詞從精神層面體現出人們對於和田玉的生活認知是非常親近的。
所謂熟度,是對和田玉品質的一種綜合性描述,我們現在來看,也就是和田玉本身的光澤、肉質密度、透明度這幾項因素的有機結合,“熟度”大都指向的觀感層面,也就是說肉眼能看到的。
和田玉的老熟度,大都來自於人體體脂體液在玉石上長期裹附的作用,也來自於玉石在長期自然摩擦後,其微觀表層的一些在工藝拋光過程中並不能被工藝處理得十分細微的紋理在自然摩擦中被磨平。一塊玉被人長期盤玩後,不光是人的體脂逐漸填充到了玉石的細小空隙裡(細小指的是顯微鏡級),加之玉石本身和衣料、面板等物體接觸摩擦後有長年累月的磨光作用,其表面在這種磨光作用下被這種日積月累的摩擦打磨得極為光滑細潤。
這種光滑細潤是玉石本身所不具備的,也是新品玉石雕刻所不具備的。
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一些木製傢俱的邊角被磨得鋥亮,基本與玉石料本身的老熟過程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