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作為移動端晶片業的霸主,憑藉著手中握有大量的2/3/4G通訊專利過的是如魚得水,所以現在很多手機廠商都以首發高通旗艦晶片為榮,並且以搭載高通驍龍處理器為手機賣點。聯發科最早的時候在山寨手機市場做的很不錯,和高通一個佔據中高階市場,一個佔據低端入門級市場也是過的挺可以的。但是隨著智慧手機的興起,手機對於硬體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手機又不像電腦一樣可以一直插著電源,所以就需要手機效能表現好得同時還要儘可能的節能。所以伴隨著智慧手機的興起,手機中最重要的處理器也開始發生改變,從2010年前的單核心慢慢發展到現在的十核心。看一部手機流暢不流暢,並不是看是幾個核心,主要看主頻大小。因為手機中的app在執行時是單個核心在執行,而多核心手機在多工執行時更快更好罷了,比如早前的java手機時代,手機只用於打個電話發個簡訊,並不存在打電話的同時發簡訊的可能,所以那個時候只需要低頻率單核心的處理器就行了,所以待機時間十幾天很平常。但是現在不同了,一部智慧手機在刷微博的時候還放著歌,而且時不時的用微信和別人聊個天什麼的,如果還是用單核心的話,你刷微博的時候突然來了個微信訊息,等你回完訊息返回微博時,微博會重新載入進入,所以單核心在多工執行能力上差也是事實。雖然手機多核心是聯發科首先挑起的,但是聯發科這麼做也是有苦衷的,比如高通驍龍801處理器是2014年上市的4核處理器,而聯發科2015年上市的8核心的X10(MT6795)處理器,擁有更多的核心數和上市更晚,但是其效能表現卻不如驍龍801。這是因為驍龍801除了高通採用自己研發的架構外,其核心主頻更高,再加上聯發科是直接採用公版架構,而高通是在公版架構上最佳化而來的架構,所以高通晶片在效能上吊打聯發科也是事實。但是兩部晶片在功耗上驍龍801卻不如X10,這是因為X10雖然主頻較低,但是在日常待機的時候8核心可以只有一兩個核心執行,其餘核心處於關閉狀態,再加之其主頻較低所以功耗就比較低。而高通採用的節能方式是降低主頻頻率的方式來降低功耗,就算主頻降的再低還是4個核心執行,功耗節省上肯定不如聯發科了。就相當於現在汽車為了降低油耗除了降低排量外,氣缸數也降低到三缸了一個道理,油耗是降低了,但是效能也降低了。所以也可以將聯發科認為小排量三缸發動機,油耗低效能弱;而高通比喻為大排量8/12缸發動機,效能強但是費油。所以曾經有段時間聯發科的低功耗晶片p10賣的火熱,而高通匆匆上馬的8核晶片驍龍810因為功耗太大也被稱之為“火龍”。近兩年聯發科受制於晶片設計能力市場表現一直不佳,雖然其在功耗控制上比較拿手,但是在效能上始終上不去,為了提高跑分從8核堆到了10核,但是手機畢竟是看主頻的,雖然採用的多叢集架構是想要在效能和功耗上找到平衡,但是卻是“一核有難,八/九核圍觀”的狀態。所以魅族的MX6雖然搭載了聯發科的X20但是市場表現終究不好,也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大的敗筆。包括魅族引以為傲的PRO7搭載的p25和pro7plus搭載的主頻更高的X30都讓這三款旗艦機型成了市場上的笑話、閒魚上沒人買的跳樓機。當然並不是說時至今日仍是聯發科旗艦晶片的X30效能不好,只是其效能追趕上高通的驍龍820的時候,高通的驍龍835憑藉著更高的效能表現爭奪了大部分高階市場。說了這麼多,那為什麼高通和聯發科不再設計一款4核心大主頻的晶片呢?手機晶片由單核走到10核是聯發科為了在效能和功耗上取得平衡的結果,因為主頻太高的話一個發熱量太大,另一個功耗太高,而聯發科做不到高主頻高效能的同時保持發熱較低和功耗不變,所以只能靠堆核心數來解決;而高通也面臨這個問題,因為隨著手機處理器面對的任務越來越多,如果一味的提高主頻,首先發熱量太大,系統會自動降低頻率,其次主頻高的同時也意味著功耗增大,所以為了節省只能採用多核心的架構,就像電腦超頻時用最冷的液氮降溫一個道理。總結一下就是聯發科和高通現在都使用多核心是為了保證效能增強的同時功耗不至於過高,雖然arm每年釋出更新的系統架構,就算採用雙核A76這種大核心和A55這種小核心相比採用2/4個A76和4/6個A55核心在效能和功耗的綜合表現上前者是不如後者的,4核雖然功耗相比8核低,但是效能絕對不如8核。
高通作為移動端晶片業的霸主,憑藉著手中握有大量的2/3/4G通訊專利過的是如魚得水,所以現在很多手機廠商都以首發高通旗艦晶片為榮,並且以搭載高通驍龍處理器為手機賣點。聯發科最早的時候在山寨手機市場做的很不錯,和高通一個佔據中高階市場,一個佔據低端入門級市場也是過的挺可以的。但是隨著智慧手機的興起,手機對於硬體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手機又不像電腦一樣可以一直插著電源,所以就需要手機效能表現好得同時還要儘可能的節能。所以伴隨著智慧手機的興起,手機中最重要的處理器也開始發生改變,從2010年前的單核心慢慢發展到現在的十核心。看一部手機流暢不流暢,並不是看是幾個核心,主要看主頻大小。因為手機中的app在執行時是單個核心在執行,而多核心手機在多工執行時更快更好罷了,比如早前的java手機時代,手機只用於打個電話發個簡訊,並不存在打電話的同時發簡訊的可能,所以那個時候只需要低頻率單核心的處理器就行了,所以待機時間十幾天很平常。但是現在不同了,一部智慧手機在刷微博的時候還放著歌,而且時不時的用微信和別人聊個天什麼的,如果還是用單核心的話,你刷微博的時候突然來了個微信訊息,等你回完訊息返回微博時,微博會重新載入進入,所以單核心在多工執行能力上差也是事實。雖然手機多核心是聯發科首先挑起的,但是聯發科這麼做也是有苦衷的,比如高通驍龍801處理器是2014年上市的4核處理器,而聯發科2015年上市的8核心的X10(MT6795)處理器,擁有更多的核心數和上市更晚,但是其效能表現卻不如驍龍801。這是因為驍龍801除了高通採用自己研發的架構外,其核心主頻更高,再加上聯發科是直接採用公版架構,而高通是在公版架構上最佳化而來的架構,所以高通晶片在效能上吊打聯發科也是事實。但是兩部晶片在功耗上驍龍801卻不如X10,這是因為X10雖然主頻較低,但是在日常待機的時候8核心可以只有一兩個核心執行,其餘核心處於關閉狀態,再加之其主頻較低所以功耗就比較低。而高通採用的節能方式是降低主頻頻率的方式來降低功耗,就算主頻降的再低還是4個核心執行,功耗節省上肯定不如聯發科了。就相當於現在汽車為了降低油耗除了降低排量外,氣缸數也降低到三缸了一個道理,油耗是降低了,但是效能也降低了。所以也可以將聯發科認為小排量三缸發動機,油耗低效能弱;而高通比喻為大排量8/12缸發動機,效能強但是費油。所以曾經有段時間聯發科的低功耗晶片p10賣的火熱,而高通匆匆上馬的8核晶片驍龍810因為功耗太大也被稱之為“火龍”。近兩年聯發科受制於晶片設計能力市場表現一直不佳,雖然其在功耗控制上比較拿手,但是在效能上始終上不去,為了提高跑分從8核堆到了10核,但是手機畢竟是看主頻的,雖然採用的多叢集架構是想要在效能和功耗上找到平衡,但是卻是“一核有難,八/九核圍觀”的狀態。所以魅族的MX6雖然搭載了聯發科的X20但是市場表現終究不好,也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大的敗筆。包括魅族引以為傲的PRO7搭載的p25和pro7plus搭載的主頻更高的X30都讓這三款旗艦機型成了市場上的笑話、閒魚上沒人買的跳樓機。當然並不是說時至今日仍是聯發科旗艦晶片的X30效能不好,只是其效能追趕上高通的驍龍820的時候,高通的驍龍835憑藉著更高的效能表現爭奪了大部分高階市場。說了這麼多,那為什麼高通和聯發科不再設計一款4核心大主頻的晶片呢?手機晶片由單核走到10核是聯發科為了在效能和功耗上取得平衡的結果,因為主頻太高的話一個發熱量太大,另一個功耗太高,而聯發科做不到高主頻高效能的同時保持發熱較低和功耗不變,所以只能靠堆核心數來解決;而高通也面臨這個問題,因為隨著手機處理器面對的任務越來越多,如果一味的提高主頻,首先發熱量太大,系統會自動降低頻率,其次主頻高的同時也意味著功耗增大,所以為了節省只能採用多核心的架構,就像電腦超頻時用最冷的液氮降溫一個道理。總結一下就是聯發科和高通現在都使用多核心是為了保證效能增強的同時功耗不至於過高,雖然arm每年釋出更新的系統架構,就算採用雙核A76這種大核心和A55這種小核心相比採用2/4個A76和4/6個A55核心在效能和功耗的綜合表現上前者是不如後者的,4核雖然功耗相比8核低,但是效能絕對不如8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