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師者
-
2 # 違心的笑
一般孩子正常接受能力,在五歲到六歲左右!
1.孩子在1歲零6個月時要單獨上廁所,一是要訓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給孩子一個思考問題的時間,讓孩子明顯提高對周圍事物的感悟,而不只是單純去上廁所。
2.孩子在2歲初時要學會繫鞋帶。這樣是要提高孩子的複雜記憶能力,也就是訓練孩子的統籌能力。孩子在2歲6個月時要獨自吃飯,也就是在吃飯時要一個人坐在那裡,有菜、有肉、有飯等,都要由自己來吃。不管浪費多少,這樣做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好的。孩子在2歲末時要獨自穿衣服。
3.孩子在3歲時要對孩子進行自尊教育,也就是品格教育。自愛教育,自己愛護自己,也叫安全意識。
4.孩子在4歲的時候要教會孩子關於團結的教育。
5.當孩子到了6歲的年齡,就要為“面子”而活著,培養競爭意識。
首先現在基本沒有,以後也不會再有學前班這個設定,唯一的就是學前教育階段。一般名稱多為早教機構、幼兒園。其中幼兒園又根據有沒有國家支援分為:私立幼兒園、民辦普惠幼兒園和公辦幼兒園。
私立幼兒園,舉辦主體多為私人或集團,環境優良,裝置先進,師資力量雄厚,佔地規模較大。理念超前偏向於西式,一般至少雙語教學,有外教支援。當然收費也很昂貴,不是一般工薪階層所能接受的,多為中產階層以上服務,所以主要在一二線城市發展,數量較少。
民辦普惠幼兒園,舉辦主體多為私人,接收國家普惠性幼兒園專項補助。環境優良,裝置一般,師資力量尚可,佔地規模較小。理念一般適合國情,多見雙語教學,無外教或臨時外教。收費可觀,一般工薪階層能接受,多為工薪階層首選,所以再三四線城市多見,數量較多,一般都在小區附近。
公辦幼兒園,舉辦主體為國家教育機構,教職員工工資由國家財政負擔,享受幼兒園教育經費和學前教育補助(大班一年)。環境較好,裝置優良,師資力量雄厚,佔地規模適中。理念嚴格按照教育部2012 年10 月9 日正式頒佈實施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準,一般為漢語教學,無外教。收費低廉,適合所有人群,目前全國各地正在發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所以數量少學位緊張,而且一般位置比較偏,導致大部分家長只能望園興嘆。
幼兒園一般為三年學前教育,所以主要服務於3-5歲這個年齡段。當然私立的幼兒園和民辦普惠的幼兒園會有一些所謂的小小班,服務於3歲之前的寶寶。不過小編以為,3歲之前孩子太小,家人陪護更好一些;3-5歲之間儘量選擇公辦幼兒園,吃的好,吃多少是多少,不會在飲食上掙錢,當然也有弊端就是教育部規定的零基礎入學,在公辦幼兒園是必須落實到位的,所以公辦幼兒園以五大領域為主要課程,不會提前為小學階段做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