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澤歷史

    單純的來看, 甲午海戰的失敗確實跟頤和園沒有什麼關係,畢竟頤和園只是一個皇家園林,能跟一場國家戰爭的成與敗有什麼關係。但仔細分析一下頤和園修建的時間和修建的資金,甲午海戰的失敗跟頤和園必然是有一定聯絡的,下面就我個人的看法來描述一下這個問題。

    (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號,也是當時整個日本艦隊最快最先進的一艘軍艦)

    1885年清政府調整了國防戰略,確定了以海軍建設為先、以防禦日本為主的戰略指導,但是在此後至甲午戰爭爆發的十多年中,清政府並沒有始終如一地進一步加強對海軍的建設,相反地是,在中日兩國關係已經進一步惡化的過程中,由於封建政治勢力的強力干預,使得北洋水師的建設止步不前。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則是從天皇開始節衣縮食,舉國上下為加強海軍的建設而籌集軍費,可在1888年北洋水師成軍之後,清政府就一步一步的減少對海軍的投資,僅僅在1890年添置了中國產岸防鐵甲艦“平遠”號,從福建水師那裡調入了魚雷艇“福龍”號。

    (北洋艦隊福龍號魚雷艇)

    1891年,清政府又根據戶部的意見,下令停購外洋軍火船炮兩年,這也是甲午海戰北洋艦隊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本身北洋艦隊的各大主力戰艦就是依靠國外進口,且在北洋水師成軍後,近代中國海軍的第一大主力艦隊卻未曾增添一船一炮,就連北洋水師曾計劃為主要戰艦添配18門120毫米和更換3門105毫米炮,共需要用銀60多萬兩的軍費都難以籌措,那麼這些原本該用於北洋水師建設的海軍經費去了哪呢?這不得不就要跟頤和園聯絡在一起,而甲午海戰北洋艦隊的慘敗也自然而然跟頤和園這個花巨資修建的皇家園林所掛鉤。

    (威海衛保衛戰中自爆沉沒於港內的北洋水師定遠級鐵甲艦——旗艦定遠號)

    關於北洋水師的海軍經費問題,截止到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所有的海防建設包括購買軍艦、組建海軍的經費,總計約為3500兩白銀,僅僅佔了同期清政府財政開支的2%,遠低於同期全國陸軍的軍費開支。但即便是如此,海防經費仍然被大量挪用。據資料記載,1888年光緒皇帝大婚用去白銀約500萬兩,此後又挪用了大量海軍經費用於西太后慈禧修建頤和園和重建京城三海公園的建設工程。從1891年至1895年,為了三海的修建和慈禧太后的慶壽工程,又從海軍衙門挪借了白銀141.5萬兩,在1885年至1895年期間,整個三海工程共計挪借海軍衙門經費437萬兩。

    至於頤和園工程究竟耗費了多少白銀,目前尚難考證清楚。早先是在清末梁啟超等人揭露,海軍初興頤和園工程大起,海軍衙門所用於修建頤和園工程的費用大約為2000萬至3000萬兩之間。當然,這些資料僅僅是清末時期所揭露了,根據目前的網上資料記載,整個頤和園工程所用白銀約為1200萬兩左右。

    慈禧太后為了修建頤和園,過著奢侈豪逸的腐朽生活,大肆的挪借海軍經費,也促使了北洋艦隊成軍後就未再有增添船炮,改善裝備。那麼1200多萬兩白銀對於北洋艦隊來說代表了什麼,倘若是訂購新的海軍艦艇,能訂購像“定遠、鎮遠、濟遠”號各三艘,共計九艘(三艘合價400多萬餘兩白銀),此外在頤和園正式修建之前,慈禧還從海軍經費中挪取了400多萬兩白銀去重修“三海”工程,這筆款又可以再購買三艘大型軍艦,與此同時整個北洋艦隊的實力就會大幅度提高。

    (日本“橋立號”裝備的320毫米主炮巨炮,似乎正隨時隨刻的瞄準著北洋艦隊,但清廷的統治者仍然在昏睡中。)但事實並不是這樣,1894年11月7日,清政府更是為慈禧舉辦了極盡奢華的“萬壽慶典”。一面是歌舞昇平,另一面是前線告急。

    這樣腐朽落後的朝廷統籌戰爭全域性,北洋艦隊怎能不敗,整個甲午海戰的慘敗又怎能不與頤和園的修建脫離干係?

  • 2 #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中日海戰失敗跟頤和園有關的說法是來自修建頤和園的部分軍費是來自原本用於北洋海軍的軍費。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為乾隆皇帝所造。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將清漪園與圓明園等幾座皇家園林一起焚燬。

    重修這幾座皇家園林,實際上一直是愛新覺羅王朝皇族們念念不忘的政績工程。

    1886年,奕譞奉懿旨巡閱北洋海防,受到啟發,想出了重建清漪園的最好理由,就是恢復昆明湖水操歸制,以供臨幸。

    翁同龢在日記中寫道:

    “蓋以昆明(湖)易渤海,萬壽山換灤陽也。”

    這裡的“渤海”是指北洋海軍;“灤陽”就是承德的別稱,“萬壽山”則是現在頤和園裡的那人工堆出的萬壽山。

    奕譞以訓練水師之名,將海防經費用來修建清漪園行宮,行偷樑換柱之計。

    從這年起,在籌建昆明湖水師學堂的名義下,清漪園工程便悄悄地上馬了。

    1888年,清漪園改名為頤和園。

    實頤和園工程挪用的海防經費也不能全怪在慈禧、奕譞等人身上,光緒也沒少花錢。

    雖說光緒帝在日後的甲午戰爭的危機中極力主戰,召見軍機大臣時"言及宗社,聲淚併發",也為後人嘆惜不已,不過這位主戰的皇帝當年"辦理大婚之款,四百萬兩尚不敷用。著戶部再行籌撥一百萬兩"。

    光緒皇帝成婚竟要以相當於兩年的海軍經費為代價,且正值北洋經費短絀、無力再添艦船之時。

    光緒皇帝

    甲午中日海戰失敗的失敗實際上與修建頤和園關係不大,而是與清朝對日戰略與戰術的全面失誤有關。

    愛新覺羅王朝在推進水師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幾乎每做一事,都受到了號稱堅持華夏傳統的“耿直”官員的多方抵制和出面反對。

    如福州船政局開工造船後,他們便以“縻費太重”為由要求停止製造,甚至認為,製造輪船,“名為遠謀,實為虛耗”。再如購買外國艦船一事,他們則指斥“鐵甲船有害無利”,決“不可購買洋船”,甚至質問道:“豈有必效敵人長技始能備禦敵人之理?

    福州船政局

    自1888年北洋成軍後,"添船購炮"的工作突然完全停止,這與李鴻章在朝中政敵甚多有關。

    愛新覺羅王朝末年,隨著滿族中央政權的衰弱,漢族官僚紛紛崛起。他們辦洋務、興局廠、練新軍,在求自強的口號下鬧得轟轟烈烈,李鴻章則是其中之集大成者。

    當時北洋海軍在相當一部分滿清權貴們看來,幾乎已成為李鴻章的個人資本。

    用現代社會的比方,李鴻章依然僅僅是個承包商,他承包的是朝廷或者說是西太后的安全,這個承包商的工程裝置就是那支北洋新軍和北洋水師。

    兵部早有人上奏,說北洋水師有變成"李鴻章之水師"的危險,"再閱數年,(李鴻章)兵權益盛,恐用以禦敵則不足,挾以自重則有餘”。

    他們要削弱李鴻章,就要削弱這支艦隊。所以限制北洋海軍就是限制李鴻章,打擊北洋海軍就是打擊李鴻章,已經是他們的一個心照不宣的目標。

    種種桌面之下個人和集團的私怨私利,最後幾乎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不過所有這一切雙方都是高舉著為了"大清江山"的旗幟。

    建設一支近代海軍,首要的事情是要選擇好海軍統帥。李鴻章也有私心,他選擇了丁汝昌。

    丁汝昌原為太平軍程學啟的部下,後隨程部投降了曾國藩。1862年,程部轉歸李鴻章隸屬,丁汝昌隨即歸屬淮軍體系。其在鎮壓太平天國、進剿捻軍中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因而為李鴻章所賞識。

    丁汝昌

    然而丁汝昌對近代海軍一無所知。

    李鴻章當年組建淮軍時,手下能幹將吏原本就甚為少有,丁日昌也曾向李鴻章建議大膽起用船政學堂的學生統領海軍,但李最終選擇丁汝昌的根本因素還是為了更好地控制海軍。

    你讓一個聽話的馬伕改行去養鯊魚,還要養成世界最強的鯊魚,這不是笑話麼?

    這實際上給後來北洋海軍作戰表現和甲午海戰失敗的悲劇埋下了第一個伏筆:甲午海戰第一回合北洋海軍吃虧後,北洋海軍就龜縮在軍港裡......

    北洋海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都是麥芽濃度為10%的啤酒會有不同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