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機靈小不懂呀
-
2 # 南極生活錄
一旦立秋,民間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此稱之“秋膘”。
含義中國民間有“貼秋膘”說法在夏季因為缺覺、出汗、食慾不高等原因,使得身體消瘦,體質下降,因此立秋後要把身體虧欠的透過食療補起來。“貼秋膘”起源北京,北京人自古好吃,比如說立春吃春餅,穀雨煮麵條,端午包粽子,立秋燉大肉,戲稱“貼秋膘”。中醫有“苦夏”之說,夏季人群常有相對性脾胃亞健康之症候。既有季節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身體亦呈消耗之勢。一旦立秋,民間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稱之“貼秋膘”。此習俗從北到南廣為流傳。廣東民間也有適逢季節交替進補的習慣,例如“秋風起,食臘味”即是廣東中秋、國慶節日的習俗之一。解釋“貼秋膘”之說後,20世紀的年輕人,卻不這麼看,他們對“膘”有自己的想法。“膘”是福還是禍?都市年輕男女,大多數人一提起“膘”,難免退避三舍,聽而變色。從營養師的角度看,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膘多了當然不好,但少了也會出問題。“膘”,從運動營養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身體皮下脂肪,專業上稱為皮褶厚度,是身體成分的重要相關指標。在人體的觀測點,多選擇上臂後部、肩胛下部、腹部、髂部、大腿前部的標準點用皮褶厚度計進行測量與比較。可以據此推算身體密度、身體體脂含量及瘦體重。膘越厚,也就是皮下脂肪越多,相應身體的體脂含量就越多,瘦體重就越少;膘越少,身體的體脂含量相應就會少些,瘦體重理論上應相對多些。瘦體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體的蛋白質的含量,與身體的基礎體能與免疫力有很大的關係。最近在都市人群亞健康課題的研究中最新發現:大多數超重者體重超標,體脂超標,瘦體重不足,這是容易理解的。但是部分瘦弱者體重不足,體脂卻超標,瘦體重也是不足,這種情況幾乎成為都市青、中年女性中的因愛美盲目減肥者的一種常見病態現象。這兩種人群均是免疫力低下,臟腑易失調的亞健康及慢性病症候群。原因分析實際上在炎熱的夏季,北京人有“苦夏”之說。由於天太熱,人們什麼都吃不下去,有厭食之感。每日除了花樣翻新的吃一些個過水涼麵條以外,再也沒別的可吃。這既是一種季節反映,同時也是一種心裡反映。一但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溼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這種習慣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卻流傳到了今天。每到立秋這天,您看吧市場上賣得最好的就是肉,回民買牛羊肉、漢民買豬肉,總之在這一天裡不分民族家家戶戶都在燉肉,不信您儘可以隨便到北京的哪個家庭裡調查,迎接您的準是燉肉。北京人在這天吃燉肉別提多講究了,特別是漢滿兩族。首先家裡的主婦要到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豬後臀尖肉,回到家裡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裡面除了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蔥、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用文火燉。在這裡面的料包可不簡單,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可以說在這一天裡,整個北京城完全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裡。其實北京人在這天吃燉肉,除了久遠的風俗習慣以外,對養生保健也是大有好處的。因為夏天太熱,人們會不自覺的造成偏食,這對人體的生態平衡是非常有害的,往往還會對人體的內分泌和生物機能造成影響。而就在這個時候,人們用吃燉肉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體內既補衝了必要的營養、脂肪、蛋白、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強肌體抵抗能力的作用,同時料包內的各種中草藥的中和,對人體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溼、平補平瀉的療效。
立秋過後,大家就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稱之為“秋膘”。
夏天天熱,經常出汗、食慾不高,使得身體消瘦,因此立秋後要把身體透過食療方法補起來。
“貼秋膘”這一說法起源於北京。
秋天身體易長胖也是貼秋膘的一個說法。
秋季易胖的原因是因為季節交替使人體能量需求發生變化。入秋後人的食慾改善,加之氣溫變化,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就會比夏季有所降低。所以熱量更易在體內蓄積成脂肪,形成秋膘。
擔心貼秋膘長胖,一是要飲食上要注意,切忌大魚大肉,二是要加強鍛鍊,管住嘴邁開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