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可吐文

    什麼是有錢人?

    首先,有錢比較難界定,普通人看資產,富人看財富排名。通常來說,我們眼中的有錢意味著:豪宅、豪車、奢侈品、富足的存款,甚至股票和期權。

    90年代的時候,如果誰家有個100萬在當地算是有錢人了;可如今,擁有100萬還算是有錢人麼?他可能有錢,但不富有。要知道,100萬在上海等某些城市連個首付也付不了。所以說有錢人不等於富人。

    富人會認為自己有錢麼?

    反過來想,在富人眼裡,他們會認為自己有錢麼?錢在富人眼中只不過是工具、是計算現金流的符號。

    在富人眼中,他們的價值在於使命感、被社會需要。你比如馬雲和BYD創始人王傳福,錢不是他們的興趣。富人眼中,真正的富裕在於精神和物質的同時滿足。

    當然,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窮人有窮人的快樂。每個人價值觀不同,許多平常人擁有的財富並非能用金錢表示,他們擁有的財富就是知足和幸福。

    低調的有錢人

    問題中的低調我看來應該是指節儉。富是一種財富,節儉是一種對財富的態度。

    如果要求同時滿足富有和低調這兩個條件,我第一反應想到的是吳尊。沒錯,就是曾經紅極一時的“飛輪海”組合的成員吳尊。出身名門貴族、汶萊十大首付之一,家世顯赫,還有顏、有錢、有閒、有事業,契合了你對富人的各種想象。

    他低調到什麼程度呢?

    記得主持人李靜曾問起他的家境,而他的回答只是簡簡單單的“還不錯”。某一期的《爸爸去哪兒》,他更是用言傳身教,以勤儉節約的觀念影響孩子。

    就拿早餐吃饅頭的事件來說,他的孩子挑食、不吃饅頭,他耐心解釋食物的珍貴,尊重食物,愛護食物,不能浪費食物。並且教育他們:“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吃不起饅頭,所以要珍惜現在有東西吃的日子,不能浪費。”

    這就是富人低調的態度——可以用好的,但是不會浪費。

  • 2 # 彭勃70313

    最最低調的人我遇到過一次,那是真低調的不要不要的了!大概九五年左右吧,成天在外面瞎玩,其中一個朋友家搞建築行業的比較有錢,家裡給買個電話,那時大概六千多一部吧,其餘我們四五個人都是屌絲級別,我一個月才賺一千,本地市面上能拿的起電話的基本都是生意做的不錯的人,雖然我們穿的貌似油光水滑的,其實兜比臉都乾淨。每天去館子吃飯都是那個哥們買單,只是偶爾我們買一下。有一天我們大大咧咧的進了一個館子,坐下來點菜肆無忌憚的喝酒,鄰桌坐一老大爺大媽也在吃飯,一看就像農村進城打工的,穿的衣服那是相當埋汰,還有一股怪味。包括服務員都比較鄙視他倆,我看在眼裡挺同情的,不一會老頭的傳呼機想了,老頭拿起來看,我們就驚奇這個像大車老闆兒的還有傳呼機,萬萬沒想到的是這老頭順手又從褲兜裡掏出個和朋友一模一樣的電話,電話內容是這一車魚配送到哪個市場,那一車魚配送到另一個市場等等內容,實在是沒想到人家是成車倒騰海鮮的人,無論他財富具體是多少,問題是人家絕對具備穿漂亮衣服的能力,可是人家恰恰就這麼不顯山漏水

  • 3 # 臨泃雜談

    來一個周邊事實故事聊聊吧。

    座標北京周邊,第一次聽說這個人是領導司機聊天時候說的,零幾年的時候,我們領導司機開大車給人送貨,去某縣給工地送瓷磚,到目的地小區時大門口有幾個人在幹活,他開進去裡面人幫著卸完貨後,說給我籤個字,我好把單子給會計。工人說找老闆,老闆在門口乾活呢,之後司機就到門口找老闆,工人給指出來了,蹲在門口鏟水泥鋪磚那個就是老闆,老頭當時身上穿著什麼呢,軍綠色農民工幹活時經常穿的衣服,一身迷彩服,腳踏迷彩橡膠鞋,帶著看不出本色的白手套,臉上都是灰,給司機簽完字後扭頭繼續幹活。

    這個老頭,現在70左右了,十多年前60左右,在相鄰的兩個縣有3個房地產專案,國有土地擁有不詳,房屋多處,一子一女,因為工作關係跟他們有些交際,大概知道其身家,大約不到十億。至於為什麼知道這些情況,聽我後續道來。

    作者見他第一次的時候是在集團下屬的擔保公司,有天正在辦公室,有個老頭敲門進來,說想要融資,80年代土灰色上衣,軍綠色的褲子,下面挽著褲腳,穿的軍綠色膠鞋,夾著一個上書深圳的黑色布包,我們屋的幾個人因為不懂業務,外加看人這身打扮沒人上前。作者剛好主管融資方面的業務,所以就上前接待了。

    幾番交談之後大致瞭解到,想用400萬元,做專案啟動資金,後續用4000-5000萬元左右,我說我們得需要反擔保物,您有什麼資產?老頭從包裡掏出了一摞房產證與土地證,跟我說你看著挑,後來這筆業務沒做成,但是他從我們貸款公司做了幾筆業務,直接用房做的抵押,他兒子來辦的。

    老人每次出門都是打出租車,他兒子住獨棟別墅不跟他爸一塊,他們家老頭自己住,老太太跟兒子住,女兒嫁人了,給老頭管管賬。兒子手機尾數五個8,豪車有幾輛,愛好釣魚,老頭愛好就是掙錢,攢錢。能自己做的事從來不僱傭別人做,省的給別人發工資。

    後期跟老頭接觸瞭解到,老人的發家史是這樣,老家東北,北京當兵,轉業後在北京某報社工作,後辭職下海,在北京周邊落腳生根,有政府關係,有遠見,就成功了。妻兒老小對他的摳,他的生活習慣很不認同,老頭經常自己一個人。

    這樣一個人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你是不是認為就是個上歲數的農民工同志呢?

  • 4 # 鍾馗評鬼1

    戴15元手錶,租一居室,捐出560億,他活出了上帝的模樣

    他衣衫襤褸,戴著一塊15美元的卡西歐手錶,戴著從街邊雜貨店買來的破舊眼鏡,沒有自己的私家車,出行乘坐公共汽車和地鐵,一直乘坐經濟艙。

    但他,卻祕密捐出560億,並採取嚴密措施隱藏自己的善舉,以至於幾乎沒人知道他的名。

    沃倫·巴菲特和比爾·蓋茨

    說起慈善事業,想必大家都會想到美國慈善界的標杆人物。

    但你可知道在慈善界,這兩位大名鼎鼎的鉅富慈善家,都是同一人的粉絲,而且將他視作慈善界的英雄與導師,一直緊緊追隨他的腳步。

    他是86歲的美國富豪查克•費尼——一個幾十年來隱姓埋名做慈善,自己卻“衣衫襤褸的慈善家”。

    他行事低調,刻意匿名做慈善,2014年底前,已經悄無聲息地捐掉了450億。

    他曾為康乃爾大學捐了5.88億美元,為加州大學捐了1.25億美元,為史丹福大學捐了6000萬美元。

    他曾投入10億美元改造、新建愛爾蘭的7所大學,北愛爾蘭的2所大學。

    他曾設立“微笑行動”慈善基金,為發展中國家的脣顎裂兒童做手術提供醫療費用。

    他曾為控制非洲的瘟疫和疾病投入鉅額資金……

    費尼被稱為“慈善界的詹姆斯•邦德”。

    過去30年,他一直奔走在世界各地,執行著一項祕密使命,悄悄地把75億美元身家全部捐贈出去。

    他的目標是把剩下的13億儘快捐掉,“無牽無掛地去見上帝!”

    他已經通過自己創辦的大西洋慈善基金,已經將62億美元捐到了世界各國的教育、科學、醫療、養老和人權等領域,這使他成為世界上有生之年捐款最多的人。

    而這身家千億的老人,雖經營著全球聞名的DFS奢侈品免稅店,渾身上下卻沒有一件奢侈品,簡樸的程度令人咋舌。

    穿著幾十塊的衣服,常年佩戴一塊15美元的卡西歐手錶,“我的手錶跟勞力士一樣準時。”

    有次會見愛爾蘭首相,他竟然戴著副破舊的眼鏡,上面夾著一個別針,這眼鏡還是他當初從街頭雜貨店裡買來的。

    他曾在倫敦、巴黎、紐約公園大道有6處豪宅,如今,一幢也不留,和妻子蝸居在舊金山租來的一居室裡。

    沒車沒房,出行就乘公共汽車、地鐵,75歲前乘飛機,只坐二等艙,後來膝蓋老化,止不住地顫抖,才開始坐頭等艙,他說“頭等艙也不會讓我先到某地。”

    老頭的妻子赫爾佳,不管走到哪、出席什麼場合,老頭都摟她飲食方面,“我可以去高檔餐廳,一頓吃掉100美金,但25美元的飯已經讓我相當滿意。”

    他有5個兒女,在假期時,他們都得到賓館、飯店和超市打工。女兒貝利十幾歲時,有段時間打了不少長途電話。

    她父親發現長長的話費賬單後,立刻切斷了電話線,並在家中貼出了一張本市地圖,上面標出了附近的公用電話。

    對於爸爸隱形埋名地散財,子女們也很贊成,“這讓我們與普通人無異。”

    查克·菲尼1931年出生於美國東岸紐澤西州的一個愛爾蘭藍領社群,父親是一位愛爾蘭移民的兒子,在一家保險公司當業務員,母親麥德琳是位護士。

    他出生時正是大蕭條時期,父母為了養家活口努力工作。

    費尼的父母都樂於助人,至今他還記得,母親每天早晨上班時都會把一位殘疾鄰居順路送到公共汽車站。母親的職業多多少少給了小菲尼潛移默化的影響:照顧、關心有需要的人。

    但小小的查克很早便展現出經商頭腦,他會在聖誕節制作精美的卡片出售,也會在暴風雪季,組織幾個朋友提供剷雪服務。

    查克的父母和他的兩個姐姐

    1948年,費尼加入美國空軍,成為一名訊號兵,先後在日本和南韓服役4年。

    退役後,他靠軍隊提供的獎學金進入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由於獎學金每月只有110美元,遠遠不夠開銷,他就和一位同學做起了賣三明治的生意,收入還不錯。

    1956年大學畢業後,費尼又來到法國東南部的格勒諾布林大學學習政治學。

    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名校畢業的學生,好像對做學問並不感興趣,一畢業就和在大學認識的好基友羅伯特·米勒,跑到船上向船員兜售免稅烈酒。

    畢業後,費尼沒有立刻回國,而是打起了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的主意。

    當時艦隊的軍艦經常駐紮在濱海自由城,他就在那裡辦了一個夏令營,主要服務隨軍子女。不久,他又開始向艦隊官兵推銷起了免稅商品,包括白蘭地、香菸、收音機等。

    查克•費尼和羅伯特•米勒

    在此期間,他遇到了康奈爾大學的校友羅伯特•米勒,兩人開始合作,賣的東西也擴大到汽車、香水和珠寶等。

    1960年,兩人成立了環球免稅集團(DFS)。他們最早在檀香山和香港這兩個美國軍艦最常光顧的港口開店,到1964年時,店面已經鋪到27個國家,僱員人數也超過了200人。

    戰後經濟飛速發展,旅遊業興旺發達,許多國家都放寬國民旅行的限制,像當今的中國旅行者一樣,當時歐洲、美、日等國家的公民手裡有充足的現金。

    他們帶著大把的鈔票,到世界各地買買買。而查克則瞅準時機,在全球各地的免稅商店進購香水、名錶、皮包等等奢侈品。還聘請漂亮的姑娘做導購,給帶來遊客的導遊發工資。

    日本人的錢太好賺了,費尼於是請分析師來預測他們的下一個旅遊熱點會是哪裡。當分析師稱塞班島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熱點時,費尼發現那裡竟然沒有機場。

    1976年,DFS投資500萬美元把塞班島的機場建了起來,這後來為集團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就這樣他迅速在全球各地的機場,建立起免稅店,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免稅店運營商。

    單是1988年,他就從生意中獲利1.55億美金,這在當年可是十分驚人的數字。

    不過這個傢伙卻並不愛錢,尤其不愛花錢,但這樣一個不愛金錢,不貪圖享受的人,當初為什麼要費集心思積累財富?

    或許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觀點可以給出答案:塵世的成功證明著上帝的恩寵,經濟衝動與宗教情懷可以是相互支援的。

    擁有鉅額財富的查克,為了更好管理自己的財富,成立了大西洋慈善基金,開始了在全球範圍內的捐助。

    不過他做事卻相當低調,是那種刻意匿名的“隱士型”慈善家,捐助上百億,卻幾乎沒人知道他的名字。

    為了隱藏自己的善舉,他採取了很多嚴密措施:為了避開美國法律,關於基金會資訊披露的有關規定,他跑到遠離美國本土的百慕大群島註冊。

    註冊基金會的名字,沒有使用查克·費尼或與他相關的人的名字。

    他甚至要求基金會的員工,不告訴家人自己在哪裡工作。

    根據他的苛刻要求,接受捐贈的機構不能為他放置一塊銘牌。

    如此苛刻的隱性捐助,甚至一度讓受捐5.88億美金的康奈爾大學相當苦惱,當時的校長羅德先生說:

    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向董事會解釋,這筆錢並非來路不明,它也不是來自黑手黨或者恐怖分子......

    這樣的隱性慈善事業,一做就是幾十年,直到1997年,全球奢侈品免稅產業開始降溫,查克也決定激流勇退。

    他的免稅購物連鎖店被法國奢侈品巨頭以35億美金收購。

    這樣重大的收購案,免不了重要資訊的披露,公眾這時候才知道,查克的股份已經轉交大西洋慈善基金會。

    他捐贈的數額竟然遠超麥克阿瑟、洛克菲勒等家族設立的鼎鼎大名的基金會。

    全球慈善界已然震驚。

    此後,隱姓埋名做慈善顯然已無法實現,但他和他的慈善基金會仍然保持低調。

    不專門釋出捐助訊息;拒絕設立各式銘牌;資助建設的大樓不能用他的名字命名。

    對此他說:“誰建起樓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樓房能建起來。”

    愛爾蘭著名傳記作家康諾,被這位隱形富豪打動,他跟隨查克兩年寫出了《不是億萬富豪的億萬富豪:查克·費尼如何祕密地聚財和散財》。

    查克說:“上帝那裡沒有銀行,每個人都是赤裸裸地誕生,最後又孑然而去,沒有人能帶走自己一生苦苦經營的財富與盛名!”

    “人們習慣於賺錢,成為富人對大多數人都很有吸引力。我並不是要去告訴人們應當做什麼,我只是相信,如果人們能為公益事業提供捐助,他們將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

    或許正是這樣的行為和話語,帶動美國網際網路科技和金融界的鉅富,紛紛裸捐。

    目前,查克正以每年4億美元的速度“散財”。最終他的基金會將捐出80億美金,(約560億人民幣)。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需要幫助,因此,捐助來不得半點兒延誤。

    他笑著發誓說:“這錢要是不能花掉,我死了都不能瞑目。”

    他懂多國語言,沒事就到世界各地轉,自主選擇慈善專案。

    向越南兒童提供交通安全基金。

    為澳洲癌症研究及菲律賓面癱兒童整形手術提供費用。

    建立“微笑行動”基金,為發展中國家的顎裂兒童做手術提供免費的醫療費用。

    有一次,他在一處候診室裡見到了一名準備接受手術的女孩,女孩用手掩著嘴,掩飾不住激動與期望。

    “做完手術後,她微笑著,似乎在說‘我現在再也不是你以前看到的那個樣子了’。”查克說,他在這樣的時刻才會覺得,財富是有價值的。

    他還為古巴的培訓醫生購買大量醫療用品,為控制非洲的瘟疫和疾病注入鉅額資金,這樣的慈善事業不勝列舉。

    今年,查克本人將完成自己所有的捐贈,他的大西洋基金會也會在2020年,結束使命。

    不過跟許多富豪死後才將財產捐出的行為不同,查克更願意在生前看到,這些錢去了哪裡,它們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因而每一筆錢投向的慈善專案,都會持續跟蹤。

    對於將金錢留給後代的行為,查克也非常不贊同,“如果富人手握財產傳給下一代,這無疑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麻煩。

    今天的錢就應該解決今天的問題,後代有什麼問題,應該由自己來解決。”

    查克·菲尼曾說:“人們常問我如何尋歡作樂,我知道我在幫助人們的時候就很開心,不幫助人的時候就不開心。”

    有人問他為何在世時就將全部財富捐給社會,他說:“我看不到有什麼理由延遲捐款,這麼好的事情現在就可以完成有什麼不好呢?”

    “我赤身處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這是出自《聖經·約伯記》一句經文,也是查克.費尼踐行著的人生觀。

    目前,大西洋慈善基金正以每年4億美元的速度“散財”,而費尼個人的淨資產只有200萬美元左右。

    媒體追問查克·費尼,為何非要捐得一乾二淨?

    他說,“裹屍布上沒有口袋”。

  • 5 # 傾聽自己TT

    我見過的有錢人,是我們公司老闆的朋友。

    這個朋友,是個八十多歲的老頭。

    老人住上海,在市中心有八套房子,女兒、兒子都做生意,條件好到爆,根本不貪圖他的家產。

    他每次來,不打出租,不要人送,都是親自從上海坐兩小時的公交車過來,回去的時候再坐公交回去,拒絕接送。

    腳上每次都穿著十塊錢的布鞋,衣服也很樸實。

    吃飯也不講究,不喜歡去飯店,就好家常素菜,吃得很歡。

    這位老人已經八十多歲了,但身體一直很好。我想,這與他生活淡泊,親力親為,多少有點關係。

  • 6 # museguo

    又一次我拉貨,幾張桌子。從合肥濱湖拉倒包河合工大旁邊。找了一個阿姨,開著一個麵包車來了。很熱情幫我搬貨,給拿東西。只要100元就行。

    我老婆開車在前門帶路,我在阿姨車裡一起走。路上跟她聊天,

    我說,阿姨,您這麼大,還出來拉貨,真不容易。

    阿姨說,沒事,在家很急。我也就下午出活,上午在家。你是外地人吧。

    我回答,是的。是外地的,在合肥定居,生活比較艱難。

    阿姨說,你們很努力,我兒子就知道玩。35歲也不上班。要不是家裡房子租金,都活不下了

    我問,阿姨您家有多少房子。

    阿姨笑著說, 沒多少,21套房子

    我突然下吧掉了,退被電直了。半晌沒出話。心理真實五味雜陳,及羞愧也很無奈。

    我說,您兒子真幸福。我們拼死拼活,僅僅為了能留在合肥。房貸車貸,孩子,難

    阿姨說,是呀,我們天天就是收租,要麼就是有人搬家,要麼就是有人來租房,我們籤合同寫字都累。所以我就出來拉貨,叫我兒子去搞。

    我也不想問她房子那裡來的,不管是拆遷還是其他方式,我覺得我們根本不是一類人。儘管今天坐在一個車裡。

    濱湖目前一套房100平大概200w+,假如她的房子都在濱湖就是4200w+,這僅僅是房產,拆遷款多少,就不知道了。

  • 7 #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真正的有錢人其實大部分場合都很低調。

    也許是影視作品的關係,在大眾眼裡,有錢人出場都是炫富拉風,跩得不知天高地厚的。

    由於職業的原因,我和近百位可以在中國財富排行榜的富豪有過或多或少的接觸,在我印象裡,我見過的有錢人中,居然沒有一個是影視劇裡那種土豪形象。

    相反,我覺得他們大部分人,都很平易近人。

    (網路截圖,非實景照片)

    某年我去浙江杭州參加一個企業家沙龍講座,沙龍講座是在一個200人的會議室裡舉辦的,會議室座無虛席,甚至還有好多站著的,但是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抽菸(當時室內不禁菸),上半場都在認真地聽浙江大學某學者的巨集觀經濟形勢報告,我把座位讓給身邊一位站著的晚來的白髮蒼蒼的長者。他輕聲道謝後,再坐下認真聽講。

    中場休息時,好多人去會場外抽菸聊天,看上去就和學校裡課間休息的氣氛一樣,沒看出誰特別有錢,特別豪氣。

    和他熟悉後,他告訴我,據他所知,在場的企業家和哇哈哈老闆(當時我孤陋寡聞,只知道哇哈哈老闆是浙江省最大的有錢人之一)差不多身價的,就有近20位,像他自己這種根本不稀奇。

    他說,別的地方不知道,我們浙江企業家基本上都是“出門做老闆”,可以“在家睡地板”,沒有必要的話,不會講究排場的。

    當時我聽得將信將疑。

    第二天,浙江省開民營企業家大會,會議千人規模,坐在主席臺上的第一陣容的企業家中,果然有好多是那晚聽講座的熟面孔。

    這次坐在旁聽席上的我,從身邊一個貌似30多歲企業家口中得知,能夠參加正式會議的企業家都是至少億級的,他這種雖然夠級別的老闆,因為是新冒頭的,爭取旁聽已不錯了。他是做豆製品的。

  • 8 # 我是路人甲一方

    我有個客戶,是個頂足 的土豪。那個時候我是做汽車銷售的,每天店裡來來往往的很多客戶,打醬油的居多,接代的累了,很多銷售都看到進來的人,都會假裝自己在忙,不想接代,但是不接待的話領導會扣KPI考核。那天正好我值班,遇到一個大哥,開著個90年代的老的沃爾沃,銀色的,就是那種一看除了喇叭不會響,全車都會響的那種,一個穿著橫格子T,灰色大褲衩一雙那種地攤上買的塑料拖鞋的大哥走出來了,同事們一看立馬拿著手機佯裝給客戶聯絡。那隻能我去了,反正接都接了,我想著就好好接代吧,按照接代流程走,誰知道這哥們進來之後要看賓士的GLE,看完沒怎麼談價格,就走了,下午給我打電話說還能便宜不,我說不行了,然後他說一會他來定,來了沒帶錢要轉賬,90多萬的車,一下子全轉了,然後給我看轉賬記錄,因為是50多歲的,用著老年手機,也不咋滴靈活,點了半天才出來的那種,後來我不小心瞄到了他的餘額,有好多串數字哦,有個8.9位數,後來我說加他微信,到時間,把進度告訴他,掃出來他的頭像是一副在田間扛著鋤頭帶著草帽的圖片。然後後來我問他在哪邊住,做啥的,他是深圳本地的村民,有30多棟房子,還有很多套廠房出租,自己沒啥做生意的頭腦,就是種田,養魚。在村裡佔點股份。

  • 9 # 世界無限大

    說到有錢人能低調到什麼程度我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形容,我見過一個富豪他的做法可能大家都想象不到,我就把他說一下。

    在08年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在打工,我是做家庭裝修的,客戶家裡有需要就去幫他做事,有一天一個老人家來到我的店裡面,說他家裡面的一個門鎖壞了,叫我去幫他換一把鎖,老人家騎著一步老式自行車,就是那種28槓的,我就馬上撿好工具跟著他一起去,到了一棟大別墅的大門停下來了,開門進去了就幫他換,搞了一個多小時搞好了,他問我多少錢,我就說鎖一把成本120,工資100塊,他就給了我300,我正要找錢給他他說不用了,我就說謝謝大爺了,後面還和他一起泡了半個小時的茶就回家了,回到家我也沒有把這事放心頭,這樣過了10幾天。

    有一天一個開著寶馬740的年輕人到我店裡面說要換2把鎖,叫我帶好工具跟他一起去,我馬上撿好工具跟著他們走,到了一看還是上次這家,我就心裡面有點納悶了,這家人挺有錢的,那上次那個老人家是誰呢?等我把鎖換好以後跟年輕人在一起泡茶,好奇心強的我就問了他一下,說上次一個老大爺是也是叫我來這裡換鎖,那他是什麼人啊,年輕人就跟我說了一句說,他是這別墅的主人,我就說那他怎麼還騎著自行車呢?年輕人又跟我說,他是晉工集團的董事長,我當場就傻了,一個穿著渾身不超過200,還穿著一雙人字拖,踩著一輛老舊自行車的人會是一個大集團的董事長,一個身家幾百億的能低調到那種程度。

    後面我跟那人年輕人又聊了一些,他跟我說了很多,說他們董事長年輕的時候是怎麼的苦,到後面怎麼發展起來一個大集團的事情,想想現在的年輕人有點錢就高調的不行,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低調的人能把事業做大做強的原因吧。

  • 10 # 菲魚

    低調?我覺得我爸不能以低調形容

    我生為我爸的親生女兒,不知道老爸是做什麼的,直到我爸和他女婿也就是我老公兩個男人在一起聊天時,我老公回來告訴我的

    平時老爸穿著普通,涼鞋短褲襯衫是標配,乾乾淨淨的,老家住的是單位的瓦房,離市區很偏要1小時的車程,家裡養了一堆老母雞,種了果樹青菜之類,從小到大老爸沒說過自己做的是什麼,唯一覺得家裡小資是因為老爸解決了兩位哥哥一位弟弟的住房問題,每人一套,自家鎮裡還有一棟樓,爸媽住著市內一套。給兩位哥哥購車娶媳婦等等,一切費用都是老爸出的。借給大姐60萬,到現在沒還。老媽愛打麻將輸了40多萬(當前還在麻將路上漸行漸遠)

    低調是他現在出行是騎著90年代那種摩托,還是中間有個空空的那種(不知怎麼形容)早出晚歸。

    我不知道我老爸有多少錢,畢竟從沒有逼過他一把,但是聽老公說:老爸海南有一個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湛江有一個200畝的發財樹農場,投資了湛江4箇中等型房地產,佔股都還挺大的。有時候也不難怪小時候老爸回來一身泥巴帶著個斗笠簡直太樸實了

    最讓人無語的是保險和銀行理財買了一大堆,還都不知道買的是什麼

    我不知道這種算不算低調,但是我覺得是他習慣使然吧

    慶幸的是我們兄妹都還不知道他的產業,不過他現在在家閒下來了,每月到處旅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民辦教師步入老齡,有的已經離世,面對現存的原民辦教師的狀況,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