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u堇禾
-
2 # 小本生意43
心情很沉重,世上有啥比血緣更親近的人?一母同袍,能不親近、疼愛嗎?
結合俺在村裡駐隊期間的親身經歷,俺可真是看見了這樣能人家,有那麼一家人。老倆口有二女一子,身為長姐的她在結婚前,所掙的工資都給了她媽。
嫁人後聽說她的一弟一妹,在大學畢業前夕雙雙考上碩士把她高興壞了由衷的高興,心裡想弟、妹越有出息越好,她也能跟著沾沾光。
結婚時她沒向母親要陪嫁,一連幾年打工所掙的錢給了家裡,為家裡做了貢獻。
婚後因經歷情況不好,又添了孩子,所以生活一直很拮据,儘管這樣她還是盡力做好女兒、好姐姐。
可是當弟弟妹妹成了家,她才發現別人日子就是別人的日子,親情可有可無,弟弟妹妹結婚生小孩,喬遷新居她那次都沒落下,而妹妹的孩子八歲了,從來沒來過她這個大姨媽家。各位看官你們懂她的意思嗎?
她那八歲的外甥女從沒來過她的家,很少聯絡,她的妹妹嫁了個官二代,從她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出,總怕婆家看不起,不敢過多的和她那個大姐熱情,怕她那個姐姐沾上她們。
弟弟呢沒事從不打電話,一旦有了電話準有事“借錢”,父母呢一是疼兒子這是肯定的,二是疼妹妹。因為人家家庭條件好,即使看不起他們,可是在關鍵時刻能那出錢,因此她的父母比較疼愛妹妹。
父母窮怕了,所以當看見有的弟弟妹妹時,臉上佈滿了其樂融融的樣子。
就是她本人沒有體會到生活的快樂,生活在她面前總是曇花一現,生活讓她心力交瘁,現在的她再也不會主動的聯絡弟弟妹妹了,看透了,也不想埋怨往事,讓它隨風去吧,有些事不能強求,過好自己的日子吧!!!
-
3 # 白勞斯TM
我是白勞斯™,我是獨生子女,沒有親兄弟姐妹,但是這個問題我想回答下,剛好看到不少,以前總覺得血濃於水,沒想到親兄妹不來往的真的挺多的。
親兄妹不來往的,我看到的大多數是為了【利益】。
第一次看到親兄妹不來往,還是初中的時候。隔壁鄰居家庭比較複雜,兄弟姐妹也比較多,母親過世的時候兄弟姐妹為了喪葬費鬧得不可開交。因為老母親沒有收入,所以也沒有積蓄,走後的費用需要大家來出。老母親走後,彼此間就再也不來往了。 後來就很少聽到或者看到親兄妹不來往的。 直到去年下半年,我遇見了自己人生中可能是一次跌破眼球的經歷吧。至少有10以上的家庭在同一個時期內兄弟姐妹反目成仇,鬧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有不少原本很和睦的家庭忽然一下兄弟姐妹關係緊張,然後決裂。主要原因都是與房產有關。在利益上分配不均,在老人的贍養上你推我就。“血濃於水”這四個字,讓我忽然感覺陌生。這是一個沉痛的話題,我個人覺得。雖然是同根生,但每個個體確實會不同,這個跟家庭中的母親有很大關係。我是獨生子女,很是羨慕別人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人和人(不論是不是親屬關係)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要磨合的。如果有兄弟姐妹,大家還是要包容和珍惜呢~ -
4 # 笑口常開254742342
其實真對來說,親兄妹來往不來往以從小在父母的教養很重要,從小父母教養的好,子女長大後,在各方面自然都很懂事,親兄妹之間,不管是窮還是富,都不會看清一個人和斤斤計較。
我有六兄妹,其中我是兄妹裡面的老二,我們是在父母的教養下成長的,自從我們六兄妹有工作,然後又建立了家庭的情況下,我父親就提出我們兄妹每個月都要交養老費,其實我父母都有退休工資就是不多,哪當時來說,我們兄妹都很聽話,那時的工資比較低,每個月就每人交20元,隨著時間後來就交50元,前幾年開始,兄妹每個人每月要交100元。
我父親雖然去世15年了,我父親病重,住院一年才去世,六兄妹,為了輪流照顧好父親大家都要上班還有家務孩子上學,在這繁忙的時間裡,兄妹之間都沒有任何爭吵和意見,即使有事自己互相調理好,在醫院守護照顧了父親一年,病房裡和左右的病友都說我們家的兄妹很團結,父親住院這麼久從沒聽過你們在病房裡爭吵,得到了所有病友的好評。
在這個問題上,除了從小在父母的教養之外,兄妹之間老大,我哥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家都很聽我哥的話,除了父母一切都我哥說了算,就是有不同的看法都會好好交流,不會大吵大鬧,老大做的好在兄妹裡面說話就有威心。
現在就還剩下我母親,我母親已有86高齡了還有高血壓,慢性病……自己生活不能自理了,我哥就吩咐把母親輪到每個子女家去生活照顧。
目前來說,我們兄妹的來往還是可以,誰家有事有困難都會向前,在經濟方面來說,有錢都會借,能幫到的都會幫上,也懂得感恩不會忘恩負義,一切的一切兄妹之間在和氣在團結,都是父母教養出來的好結果。
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母親不在了,我相信我們六兄妹照常繼續團結,有來往,把優良作風傳給下一代。
-
5 # 騎驢長征
按說家醜不可外揚,但是今天遇到了這個話題,不說心裡堵得慌,也只能在網路裡,傾訴一下心裡的苦悶了。
原來對兄弟姐妹不和這種事,感到無法理解,直到這件事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才深有體會。
我們家是兄弟姐妹四人,老大是哥哥,老二,老三是姐姐,我老四是弟弟。
父母在世時,兄弟姐妹很團結親密,一心為家庭的建設盡心出力。80年代父親退休後,回到老家,搞了點副業,購置三套舊民房,把其中的兩套進行了翻建, 分別給哥哥和我各一套,自住了一套。那時哥哥和兩個姐姐都已結婚成家。幾年後,父親肺癌醫治無效去世了,我努力的勸說母親跟著我過,由我來養老送終。當時房產證的名字都是父親的名字,他去世後兄妹四人經協商,分別過戶到哥哥,大姐和我的名下。二姐當時放棄房產的權利,就沒有寫她的名字。在母親和我一起生活的期間,哥哥以四萬多元賣掉了他名下的房產。原父母住的那處房子,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需要翻建,哥哥提議要賣掉大姐名下的舊房,兩個姐姐沒有意見,當時我極力反對。最後達成口頭協議,以四萬的價格賣給我,四萬元由姊妹四個每人一萬元分掉。協議達成後,我沒有給他們三個分錢,而是我出資6.5萬元,翻建了舊房。並給他們每人一把鑰匙,誰都可以來住,等拆遷之後,大家共同受益。母親的身體越來越差,在82歲那年,與世長辭了。出殯後的當晚,二姐夫拿出了母親的遺囑,大致內容是,三處房子有一半是母親的,要把她的財產給兩個女兒。遺囑落款日期是1989年。也就是房子剛建完的日期。當時他們三個都已結婚成家,我那時剛剛參加工作不久,還是單身。遺囑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大家都無言。期間也相安無事。十年後,舊城改造要對這些房子進行拆遷,根據拆遷政策,分到了兩套樓房和部分拆遷金。在財產的分配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同時也出現了當年母親的遺囑。在給孩子辦生日宴的那天,邀請了哥哥姐姐們,想在飯桌上討論一個大家共同接受的方案。可是到場的只有哥哥,兩個姐姐拒絕參加。哥哥當場拿走了所有的拆遷手續和賠償金。說由他給做分配,但遲遲不見他的分配方案,卻獨自揮霍了賠償金,從此不見蹤影。給他打了幾百遍的電話,就是不接,也不和我聯絡。從此兄弟姐妹再無來往!由於拆遷合同上面的名字分別是我和大姐,他無法支取,只能寄還回來。
這就是再親的兄弟姐妹,在利益面前也會產生矛盾,矛盾產生了不解決,如何來往?
其實我們姊妹四個除了大姐經濟都不算差。還真沒必要為這點事鬧矛盾!
哥哥是醫生,可是退休後熱衷於傳銷跑到廣西參加了1040等傳銷專案。
大姐是企業員工,當年單位實行下崗後,我和二姐出資開了一家網咖,讓她兩口子幹,維持生活供養兩個孩子長大成人並且成家。後跟著大哥跑到廣西去幹傳銷。現在回家過退休生活了。
二姐開了一家大酒店,收入不菲。過著有錢人的生活。也是現四人當中最富裕的。
最後說一下我,當年買了一部分原始股票,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成為兄妹四人當年最有錢的一位。所以對他們都有不同的資助。比如侄女上大學要買膝上型電腦,我出資一萬給買上。大姐開網咖我出資給墊上。二姐開酒店需要資金,我賣掉所有的股票幫助她。為了家族,為了親情,把心掏出來都可以的我,最後卻落得個眾叛親離!孤苦伶仃!這就是所謂的兄弟姐妹!
-
6 # 順其自然159220662
親兄妹不來往的太多太多了!
個人認為主要原因,來至於父母!
如果父母恩愛,一輩子沒有吵架的記錄,孩子們決沒有怨天怨地的情緒。一定相處很好!
如果父母矛盾不斷,孩子們的世界觀價值觀都受影響!
說有錢沒錢的,親情沒有錢重要的,整天你錯了我對了的,觀念都是父母的家教出了問題,沒有容人意識。所以也相處不好!只看利益,親情少!只怪別人,不看自己!導致爭家產,爭錢,爭一句寡話……爭來爭去!自己都搞不清楚爭了些什麼!
父母的恩愛,留給子女是親情!
父母不和諧,子女爭吵,少來往!
-
7 # 貓寧說
我已經很久都沒有回過孃家了,其實我孃家不遠,也就半個小時的路程,可是,一年之中,除了過年過節,或者父母生病需要我去服侍,其他時間,我則是儘量不去想自己還有個孃家的存在。
只要一看到是爸媽的電話,我就知道,準是有事找來了。
其實做兒女的照顧老人天經地義,可是我弟弟弟媳明明和他們住在一起,卻什麼麻煩事都不和他們說,也不讓他們做。
我懷二胎的時候,因為是高齡懷孕,有先兆流產的現像,請了一個月的病假在家臥床養胎。
這時我媽媽在家血壓高犯了,爸爸一個電話打我這裡來,讓我帶媽媽去醫院看病。
我和爸爸說了自己的情況,並試著出主意,要不你讓弟弟或者弟媳請下假,先帶媽去醫院檢查一下再說。
爸爸聽完發怒了:他們上班這麼忙,這點小事還讓你弟弟去,要你幹什麼用?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多的都讓人心寒了,所以,弟弟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永遠都提醒我在孃家是一個卑微的存在。
他們永遠是有事就找我,沒事就消失,我和他們的交往,也是能少就少。
-
8 # 東音八度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過去,我是絕對不會相信,也不可能相信的。親兄妹怎麼能不來往呢?親情、手足情,血濃於水。是任何情況下也改變不了的,世上還有比這更珍貴的東西麼?
現在,我不得不承認,這已成了現實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也是帶有社會普遍性的問題。
此話怎講?因為我個人深有體會,也曾為此傷痕累累。我曾經有意就這個問題,問過我周圍所認識的人。他(她)們幾乎是用搖頭嘆息的方式,回答了我的問詢。有的,竟像被戳中了軟肋,落淚傷心。
當然,世間的人和事,不是絕對的,不可一概而論。人和人也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歸結起來就是人品。
不得不說,如今的兄妹關係,更多地參雜了世俗的偏見和誘惑,將貧窮、富有、有無權勢,用來衡量關係的距離。說白了,你值得我仰望,就有攀附的價值;你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與你關係親近,何利可圖?
我的一位同事,兄妹三人。原來關係非常融洽,來往密切,相依相扶。哪成想,父親去世後,撇下老母一人,長期有病,需人床前照顧。為這一問題,兄妹之間開始互相推諉,發生分歧。老大說:他要照看孫子,離不開;老二說:她身體不好,自己還管不了自己;老三呢?揚言經濟不寬裕,要上班掙錢,兒子還沒結婚。你推我,我推你。推來推去,把老母推進了養老院。兄妹關係也陷入僵局,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這樣的例子,現實中不勝列舉。之所以親情疏離,是商品社會下,人與人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築起了一道無形的壁壘,成了親情交融的障礙。
還有的兄妹,為了爭奪老人遺產,反目成仇,打得不可開交。原本和睦融洽的親請關係,在利益面前,頓時分崩離析。
我這樣說,並無意抹殺和詆譭兄妹關係,而是對這種親情割裂的現象,感到無比痛心。
每當看到生活中那些親如一家的兄妹,其樂融融、親情環繞的場面,也會讓我感慨不已,也曾為此動容!
呼喚親情,呼喚親情的迴歸。
-
9 # 草原之旅14
17年,和弟弟一起投資了一家快餐店,快餐店是弟弟3萬元加盟回來的,我投20萬,他投現金5萬+3萬加盟費,當時為了公允,也怕日後起矛盾,就多了個心眼,雙方簽了一份合作協議。協議的大致內容是,(一)財務及採購歸我,當然必須有明細賬(進貨都是我與弟媳之前一起去買貨的店鋪),店內微信、支付寶等收款二維碼用專用的手機,還有利潤分成由剛開始約定的3:7,改成4:6,我6,他4(因為心疼弟弟有外債),外再給弟媳每月開2500元工資(我們這裡當年算是高工資了),(二)經營,怎麼用工歸他,我不得插手管他如何經營。可是,營業沒多久,店裡的所有收款二維碼都成他們兩口的了。還有由於剛開始沒有員工,我們不得不在店裡幫忙,可是我們的工資是沒有的,在我們共同精心經營的第一年,我與他各分7萬與6萬。18年開始,我們各交了55000的房費,這時候,弟弟到我家裡哭著給我說:姐,18年不行你先別分錢呢,讓我先還還我的外債,說19年所有的錢都歸你,我就問他,18年一年你的外債能還完嗎?他確信的說,絕對可以,那我就說,好吧沒問題,先顧你吧!可是18年過完了,店面卻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轉讓了,我什麼都沒拿到,轉讓費以及店裡所有的東西,更氣人的是,當我打電話問他的時候,他卻嫌我說了他,從此再不接我的電話了,微信也拉黑了。有一天在他家門口我堵住了他,人家跟我大吵了一架,就給我打了11萬的借條(其中8萬可是他買房及裝修房子的時候我借給他的一直都沒還,這次就一次性都讓他打了借條),快餐店最終結局是,我投資二十多萬就只拿回來了3萬元,還是借條,就此就跟仇人一樣了,我很無語,這錢,在他的心裡就如此重要嗎?
-
10 # 隨心94487
不知道其他家庭情況 我家兄弟姐妹八個 四個姐 兩個哥 還有一個弟 雖然現在都各自成家多年 遠近都有 但弟兄姊妹間一直感情都可以 無論誰家有困難 都會盡力幫助 有錢出錢 沒錢出力 也許是因為我們弟兄姊妹都比較貧窮 就沒有那麼看重錢 比如 前兩年 我繼父生病住院 誰有錢誰先墊著 出院後 我一個人算賬 然後給他們說一聲 每人多少錢 誰都不會質疑 後來 我繼父去世了 也是我一個人記賬 算賬 他們看都不看一下 所以 我們家基本不會因為錢而弟兄姊妹鬧矛盾 在其他事情上也是 比如 農村修房 城裡買房裝修 或是辦酒 有空的都會提前去幫忙 不論時間長短 也不計較誰做多了 誰做少了 以前 農村老房子完好的時候 每年春節 我們家總是全都回去 從初一到初五 天天我我家裡吃飯 (就我和父母一起 其他弟兄姊妹都不在老家坐) 然後打牌 每頓吃飯都是四桌左右的人 或站著 或坐著 我五姐 五姐夫 六姐 六姐夫不喜歡打牌 就每頓做飯 左鄰右舍好遠的人都來我家耍 來打牌或是看打牌 或是幾個老年疼坐在火爐邊吹牛 真的是好不熱鬧 現在還回味無窮 可是 後來 我們對面那家人家裡失火 把我們的老房子也燒了 只剩下後來修的樓房 因為做飯不方便了 加上我們都各自在外面買了房子 所以過年就不回家了 但過年還是總會在我家或是我姐家聚上兩天 反正就是 我媽在誰家 我們就在誰家聚 感覺弟兄姊妹多真的很好
-
11 # 黎佳佳
五年沒見哥哥了,突然接到他的電話:回家來看看吧,再不回來,可能就永遠見不著了。
這是我老公朋友的故事。
老公的朋友小周今年35歲,如果他不說,我都不知道他還有個哥哥。在我的印象裡,小週一直是孤單的,像一片樹葉,隨風飄零。
小周從小就沒有了媽媽,原因說出來令人心酸。不務正業的父親,和鄰居嬸嬸好上了,鄰居嬸嬸慫恿父親:只要你離,我就離。
小周的父親信以為真,狠心地和老婆離 了。母親傷心離開,遠走他鄉,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留下了小周和哥哥,跟著奶奶生活,那年小周才9歲,哥哥12歲。
隨著年齡的越來越大,奶奶也走了,小周和哥哥最後的依靠也沒有了。
這一年,小周11歲,哥哥13歲。
小周經常和我們說:我的童年,就是一片飄零的落葉,風吹到哪,我就飄到哪!
小時候,衣服舊了,髒了,自己就拿到河邊去洗,怎麼洗也洗不乾淨。鄰居奶奶說:小周,洗衣服要放洗衣粉才能洗乾淨。
肚子餓了,拿起快長毛的饅頭,咬兩口。隔壁阿姨看不下去了,給小周和哥哥送來了雞肉;小周說,那是他這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美味,不僅是因為肉多香,更是因為那份溫暖,那心疼的眼神,像極了媽媽。
每當聽到這些,我們都特別難過,小周的妻子說:如果小時候我們就能認識多好,你就可以去我家吃飯了。
小周的妻子小靜,是小周打工時認識的女孩。就是這個善良的女孩,給了小週一個家,又為他生了兩個可愛的孩子,如今一家四口幸福無比。
小靜的溫柔,體貼讓小周漸漸地放下怨念,開始從心裡試著接受父親。
15歲開始,小周就離開了那個家,外出打工養活自己;而哥哥則選擇了留在老家,和父親一起生活。
父親聽從了鄰居嬸嬸的話,說只要他離,她也離,然後他倆一起生活。小周的父親信以為真,把小周的母親趕走了,夢想著能和鄰居重組家庭。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小周的父親把老婆趕走了,人家鄰居不離了,和老公安心地繼續過日子,小周的父親頓時傻了眼;說也不敢說,鬧也不敢鬧,白白吃了啞巴虧,這幾十年,一直是孤家寡人,也算是報應不爽吧!
小周的父親不務正業,好吃懶做,也不怎麼管兩個兒子。
小周的哥哥長大後,結了婚,成了家,留在老家生活。
所以,眼不見,心不煩,小周明明有哥哥,有父親,但是很少來往。
其實,這不是小周不回家的原因,小周不回家,和父親,哥哥斷絕來往,是另一件事,就是這件事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就是這件事,讓小周十年沒有回家,他從心裡hen父親和哥哥。
小周18 歲那年認識了妻子小靜,21歲兩個人便商量著結婚。
結婚當然是要見雙方家長啊!小周先見了小靜的爸媽,也就是未來的準岳父岳母。小靜的爸媽也是通情達理的人,他們知道小周家庭困難,便也沒有為難他,車,房,彩禮全免,只要對他們的女兒好就行。
到現在,小周都特別感恩岳父岳母,當初沒有嫌棄他,還肯把唯一的女兒嫁給他。所以,如今的小周,事業有成之際,也不忘回報岳父岳母,給他們買了房子,接到了城裡一起生活。
小周感恩岳父岳母,給了他缺失已久的父愛和母愛;直到現在,小周也視他們如親生父母,為他們養老,讓他們安享晚年。
言歸正傳,到底是什麼事讓小周十年不回家呢?
據小周的妻子小靜講:其實,這麼多年不是我們不回去,而是被公公和哥哥傷透了心。
原來,小周和小靜當初是在老家結的婚;兩個人就在那家小破屋裡,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婚後,兩個人就留在了老家生活,可能是在外漂泊久了,小周也想落葉歸根吧。
於是,小周小靜就用自己的積蓄,把房子翻新了,又買上了家電,傢俱,一個小家就這樣建成了;全程哥哥和父親都沒有幫任何忙,全是小周自己找人,出資,修建房屋。
有了妻子,有了房子有了家,本以為可以一直幸福下去。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讓小周夫妻倆徹底寒了心。
小周和小靜靠著自己的雙手,為自己安置了一個家。可是,哥哥卻說:這房子不是你的,咱爸把這房子早就給我了。
小周和小靜聽哥哥這麼一說,氣不打一出來,自己辛辛苦苦翻修的房子,哥哥竟然說這房子是他的,還有沒有理可講?
小周便去找父親,想讓父親為自己主持公道。結果,父親卻站在了哥哥這邊,堅稱這房子就是給你哥的。
原來,這是一處舊宅,是奶奶以前住的老房子。
哥哥結婚時,父親給哥哥又重新蓋了幾間新房;當小周結婚時,沒有房子住,自己便把空置多年的,奶奶生前住的房子翻新了,作為自己的婚房。
當初蓋的時候,也沒有想到哥哥會來搶啊,所以就沒寫什麼合同之類的。
如今哥哥非說那房子是父親給他的,原因就是哥哥家有了孩子,是個男孩,這個房子是留給孫子的。
而小周家生的是女孩,再加上哥哥這些年,也一直是和父親一起生活的,所以,從感情上來說父親是偏心哥哥的;也不排除是為了討好哥哥,為他養老。
哥哥和父親要來搶房子,小周夫妻倆據理力爭,各不相讓。
一天午後,外出的小周和小靜回家時,發現自己辛苦購置的傢俱,家電,生活用品等等,全被人從屋裡挪到了院子裡,而自己的房子,也被人換了鎖。
小周夫妻倆知道,這一定是哥哥和嫂子乾的。於是跑去找他們理論,哥嫂拒不承認,一口咬定是父親允許的。
小周又跑去問父親:爸,是你把我們的門鎖換了?
小周父親沉默了一會,長嘆一口氣說:是你嫂子鬧得,我也沒辦法,我還指望他給我養老呢!
小周很難過,他覺得自己再一次被拋棄了。
心有不甘的小周和小靜,去找村支書,村支書調解了好久,哥哥才答應,給弟弟兩萬作為翻修費,但房子肯定是不會給的。
小靜勸小周:我們離開這裡吧,這裡已經沒有我們的家了。
事已至此,小周夫妻倆覺得再無爭下去的必要了,他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離開這裡,離開這裡所有的人和事。
於是,小周處理了家電,傢俱,帶著老婆孩子離開了那個傷心的地方,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回去過。
小周和小靜帶著孩子又回到了城裡,先是租了房子,一家三口一租就是好幾年。
這些年,小周努力打拼,為的就是不讓老婆孩子再受苦,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事業小有所成;買了房子,買了車,又買了第二套房子,將岳父岳母接到了身邊,小週一家終於苦盡甘來。
日子就這麼平淡幸福地過著,如果不是那一個電話,小周快忘了他還有父親和哥哥。
時隔十年,哥哥突然打來電話。
電話裡,哥哥稱父親年齡大了,身體不好,這些日子一直唸叨著你們,希望你們能回來看看。
小周猶豫著,內心五味雜陳,有怨,但也有思念。
這時,妻子小靜勸他:回去看看吧,再怎麼說是你的家人,父親歲數大了,見一面少一面了。
在妻子小靜的支援下,夫妻倆帶著孩子,又回到了那個闊別已久的地方,見到了年邁的父親,和哥哥一家。
十年未見,父親老了,哥哥也老了,沒有了當初的強勢。見到小兒子一家回來,父親當場老淚縱橫,或許他早已後悔,後悔虧待了小兒子,年齡越大,就越渴望親情,思念孩子;哥哥說:咱爸這幾年,每天都念叨你們,但又不好意思找你們,還是表弟給了我們你的手機號碼,就是一直不敢打。
小周默默的聽著,任眼淚肆虐,這麼多年的委屈,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小周看著已經長大的侄子,又看了看哥嫂一家的環境。
哥嫂這些年也一定生活得很辛苦吧!房子依舊是舊的,傢俱也已破爛不堪,可能是血緣親情使然,看到哥哥一家的生存環境,小周竟然感覺到了難過和心疼。這一刻,小周選擇了放下,放下怨念,放下委屈。
臨行前,小周給父親留下了10000元,又給哥哥留下了10000,希望他好好照顧父親,以後有時間,會盡量多回來看看。
數十年的恩怨,此時得到化解。小周頓時覺得輕鬆無比,真的,有時,恨一個人是很辛苦的。
題主的問題是:親兄妹不來往的多嗎?
我想說的是這種現象很常見,多是以利益為主,造成了兄弟姐妹之間的疏離。
血緣親情為什麼會在利益面前,這麼不堪一擊?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兄弟姐妹之間不來往,大多是父母偏心造成。
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父母一碗水端平,那麼產生矛盾的機率就會小很多。
所以說,父母對於孩子的愛,一定要平衡,否則將會影響到孩子之間的感情。
再就是利益方面,如果有一方打破規則,將自身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侵 犯他人的利益,這樣也會將矛盾激化,造成兄弟之間如同陌生人,互不往來。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團結,只要兄弟姐妹之間團結一心,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所以說,血緣親情是割捨不斷的,不要為了眼前那點蠅頭小利,而丟失了寶貴的親情。
-
12 # 羅小曉
父親和叔叔10多年沒來往了,兩人就像陌生人一樣。去年過年,叔叔突然打電話來,說想見見父親,父親去了,兩兄弟見面後,相擁而泣。
父親兄妹三個,么叔文化最高,也是家裡混得最好的,他在城裡買車買房,姑姑嫁到隔壁村,家裡條件一般。
父親小時候家裡窮,爺爺去世得早,奶奶一個人養三個孩子,吃了不少苦,還被人欺負。奶奶是個女強人,她沒有退縮,也沒有改嫁。
在那個吃不飽的年代,奶奶卻堅持送父親和叔叔上學,奶奶說只有讀書了才有出息。
在奶奶的教育下,父親和叔叔的成績都好,當時家裡實在拿不出來這麼多錢,奶奶就去找二爺爺借錢,二爺爺家條件好,但他不借,還說奶奶思想頑固,非要送孩子讀書。
奶奶沒辦法,跪著求二爺爺,最後二爺爺還是沒借,父親知道了,心裡很難受,主動跟奶奶說,他不上學了,讓叔叔上學,他是家裡的老大,應該掙錢養家。
父親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主動退學,讓叔叔上學,奶奶也無能為力。
父親退學後,就跟著奶奶幹活,多一個人幹活,家裡的日子也輕鬆一些。
後來,父親成家了,為了掙錢,和母親去了廣東打工。
那時,父親和母親兩人才掙幾百塊錢,每月還要給叔叔寄100塊錢回去。
好在叔叔爭氣,大學畢業了,就自己考研,出來直接在國家單位上班,待遇還不錯。那時叔叔跟父親的關係好,叔叔拿到的第一份工資,就交給了父親。
沒多久,叔叔結婚了,娶了一個城裡的姑娘,嬸嬸家條件好,父母都是做生意的。
叔叔結婚後,人就慢慢變了,很少再回老家,過年父親給他打電話,喊他回來過年,他就說自己忙,沒時間回來。
我們只知道叔叔在城裡混得好,買了幾套房,還買了一輛幾十萬的車。
從那以後,叔叔就很少跟父親聯絡了,過年也不回來,慢慢的,關係就越來越疏遠,或許是父親和叔叔的差距太大,叔叔看不起父親。
那年,我結婚準備買房,家裡還差幾萬塊錢,父親想著叔叔有錢,就去找叔叔開口,借五萬塊錢,到時有了就會還。
叔叔聽了,不借就算了,還說了一些難聽的話,當時嬸嬸也在,叔叔一點不給父親面子,說道:“你買得起房嗎?幾十萬呢,就別做夢了”。
父親聽了很生氣,沒想到叔叔會說出這樣的話,父親對叔叔說:“你不借就算了,還這麼看不起人,別忘了當初我是怎麼幫你的”。
叔叔聽了,可能覺得自己過分了,又假心假意地說:“我不是這個意思,買房需要很多錢,我怕你壓力大,這樣吧,我手裡只有兩萬塊錢,你先拿去用”。
父親狠狠地瞪了一眼叔叔,說道:“不需要你的錢了”,說完父親就走了。
叔叔把父親的自尊心傷到了,父親很難過,回到家,臉色很難看,母親問父親怎麼了?父親就把事情的經過跟母親說了。
母親也很生氣,罵道:“真是一隻白眼狼,當初我們支援他讀書,現在有錢了就翻臉不認人,不借就算了,不稀罕他那幾個臭錢,以後少跟他來往”。
父親聽了,也沒說什麼,或許是對叔叔太失望了。
自從這件事後,父親和叔叔的關係就不怎麼好了,以前過年,父親還主動打電話問候叔叔,後面電話也不打了。
沒幾年,奶奶得了重病,需要人照顧,父親就給叔叔打電話,喊他回去商量奶奶的事情,接下來該怎麼辦?
叔叔回到家,還沒等父親開口,叔叔就說:“你也知道我工作忙,沒有時間回來照顧母親,你就幫著照顧一下,每月我給1000塊錢”。
叔叔都這麼說了,父親人老實,也沒去計較這些,只好答應了。
母親因為這件事,跟父親吵了一架,母親覺得叔叔太精明瞭,給1000塊錢,就把爛攤子扔給父親,何況1000塊錢連個保姆都請不到。
父親讓母親不要去計較了,自己的母親照顧也是應該的,叔叔出點錢就行了。
就這樣,為了照顧奶奶,父親辭掉工作,回老家務農,母親一個人去外地打工。
父親在家照顧了整整兩年,人都憔悴了許多,這期間叔叔和姑姑偶爾回來看一下,待幾天就走了,都不想照顧奶奶。
奶奶知道父親孝順,覺得自己拖累了父親,所以在生前,奶奶就對父親說,她去世後,留下的財產給父親一個人,叔叔已經在城裡安家,不差錢,以後也不會回來。
沒多久,奶奶去世了,父親照顧了奶奶,家裡也沒什麼錢,父親就把財產拿著了。
叔叔知道後,不甘心,氣沖沖地來找父親,說他也是奶奶的兒子,財產應該分他一半才對。
母親罵叔叔不要臉,奶奶生病的時候,沒見回來照顧,分財產倒是積極。
母親直接說道:“沒你的份,你就別指望了”。
叔叔聽了,知道財產不好要,就翻臉了,跟母親兩人吵了起來,父親就在旁邊勸架,讓他們別吵了。
叔叔不聽,推了父親一下,父親也推了叔叔一下,把他推倒在地,叔叔爬起來,就拿板凳砸向父親,父親還沒反應過來,額頭就直接流血了,縫了六針。
舅公知道了,把叔叔罵了一頓,也偏向父親,舅公跟叔叔說:“大哥在家照顧母親兩年,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你很少回來,財產給大哥也是應該的,何況你條件這麼好,就不要再爭了”。
叔叔聽了,知道自己沒理,就開車回城裡了,從那以後,就很少再回來。
這件事後,父親和叔叔的關係降到了冰點,兩人就像陌生人一樣,不再來往。有時,叔叔回老家,也不來我家,父親知道了,也不喊他。
就這樣,父親和叔叔十多年沒有來往,堂弟結婚,父親也沒去,兩家徹底斷了聯絡。
直到去年過年,叔叔突然給我打電話,只聽見他在電話那邊微弱的聲音,感覺精神不怎麼好,叔叔說他想見父親,十幾年沒看到了,想父親了。
我把叔叔的話傳達給了父親,父親聽了,滿含淚水,一句話沒說,坐在沙發上發呆。
第二天,父親一早起來把我喊醒,讓我陪他去叔叔家。
我和父親買了車票,坐上大巴車就去了城裡,坐了四個小時的車,終於到了,堂弟提前來車站接我們,堂弟看到我們了,很熱情,還幫著拿行李。
又坐了半個多小時的車,終於到了叔叔家,叔叔坐在輪椅上,瘦骨嶙峋,頭髮也白完了,看著老了許多。
父親看到叔叔這樣,很心疼,一下過去抱住叔叔,兩兄弟相擁而泣,都哭了起來。
叔叔一邊哭,一邊拉著父親的手說:“大哥,我對不起你,當年不應該那樣對你,怪我心眼小”。
父親流著淚說:“弟,別說了,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我早已原諒了你”。
叔叔說:“跟你絕交後,我心裡也不好受,一直想跟你認錯,但又開不了口,現在我身體一天比一天差,不想再留下遺憾”。
父親說:“我也有錯,不該那麼倔,現在說開就好了”。
我們在旁邊看著也流淚了,父親和叔叔終於和好了,正如那句話:“兄弟之間,打斷骨頭連著筋”。
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叔叔得了ai症,身體很差,叔叔怕留下遺憾,所以主動打電話來,想見父親一眼,兩人冰釋前嫌。
我和父親在叔叔家玩了幾天,就準備回去了,離別的時候,叔叔又哭了起來,對父親說:“下次不知道還能不能再看到”。
父親對叔叔說:“放心吧,過段時間我又來看你”,叔叔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我們和叔叔一家告別後,就回去了。
那麼,親兄妹不來往得多嗎?
像我們父輩那一代,兄妹之間不來往的很常見,都是為了一點利益或者一些小事情,彼此心裡都有了隔閡,誰也不低頭,然後就不來往了。
就像父親跟叔叔之間,哪有什麼仇恨,只不過為了一點財產,心懷不滿罷了,只要說開就好了。
親兄妹之間,難免會鬧矛盾,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傷害兄弟情誼,這樣不值得,有什麼事就當面說清楚,兄妹之間只有團結一心,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回覆列表
我老公和他姐吧。
他姐吧,過得挺好的,即使現在她老公不在了,也還是比其他人過的好的那種!
我們呢,之前開店也賺了不少錢,後來回老家了,重新開了一個就虧本了,然後就回了我孃家成都。現在也在努力準備明年重新開一個。
我婆婆去世之前,他姐也是很好的。婆婆生病花的錢,她沒有給過一分,原因是她嫁出去了,不該她管。(這之前她剛結婚那會,找我婆婆拿了好幾次錢,這個錢都是從我們這拿的。)她雖然每天去看婆婆,後來婆婆走了,欠下的錢也是我們慢慢還的。而且之前借的錢她沒提過。後來生活慢慢好起來了,她到處誇她弟有多能幹。公公前年去世之後,就沒理過我們了,我們那時候也是事業低谷期,她說我們就算了,還聯合親戚,甚至她的朋友都來說我們!說話超級難聽,還要跟我老公斷絕關係!
她後面老公去世的時候,打電話找我們幫忙,後面還說那是我們該做的,畢竟那是她親弟!需要你的時候就是親弟,不需要的時候就斷絕關係!
我簡直了,反正現在離的遠,我們也不靠著她,也不需要她幫忙!以後就這樣不聯絡!
等我們有錢了,看你們是不是又要來認親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