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谷歷史
-
2 # 安東尼先生1
如果從親密的角度來看,安東尼認為乾隆和劉墉更近一些。
劉墉和紀曉嵐年齡相仿,進去仕途的時間也相隔不久。但是劉墉是靠著父親的關係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科舉並高中,紀曉嵐的父親雖然也是官員,但是遠遠比不上劉墉的父親。所以紀曉嵐是完全靠著科考一路披荊斬棘高中進士的。
進入仕途後他們起點都是翰林院庶吉士,不同的是乾隆皇帝從一開始便對劉墉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像他的父親劉統勳一樣為朝廷鞠躬盡瘁。所以對劉墉多方栽培甚至在劉墉被判死罪後加恩詔免,不久便被重新起用。後來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相比於劉墉,紀曉嵐更多是靠他的才氣被乾隆賞識。並且主持完成了《四庫全書》!後來做到禮部尚書。
劉墉和紀曉嵐的關係也是非常不錯的,當年紀曉嵐因罪被髮配新疆,是劉墉舉薦他回京修書。
-
3 # 農民看笑話
個人覺得,乾隆與劉墉關係很好,不是民間傳說的,也是現實歷史中的,想斬又不捨得斬!
乾隆有次因為紀曉嵐干政,頗為不快,罵紀曉嵐為“戲子”這是有歷史可證明的!紀曉嵐在歷史上跟和珅關係也很好,雖然扳倒和珅時他也出力了,確實是左右搖擺的人!
劉墉與乾隆
關於劉墉與乾隆的關係,民間有很多傳說,比如說劉墉是皇太后的乾兒子,那麼就是乾隆的幹兄弟了。還有“和珅使壞,劉墉參萬歲”的傳說,這個傳說還被編入了傳統相聲《官場鬥》。總之,把劉墉說成是連皇帝都不怕,連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當然,這些事沒有什麼根據,也不可能發生,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種良好願望。那麼,歷史上的劉墉與乾隆的關係究竟怎樣?
上文已經說過,劉墉是大學士劉統勳的兒子,他前期在官場中的榮辱進退很大程度上與其父的遭際有關。而劉統勳是乾隆皇帝頗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總的看,這個時期乾隆對劉墉還是比較關照的。劉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蘇學政,乾隆都有詩相贈,可見關注與期許。後來,劉墉因陽曲知縣段成功虧空案被判斬決,乾隆也是看在劉統勳的面子上從輕發落並重新起用。
當然,劉墉作為官場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關係。乾隆四十二年秋天,當時任江蘇學政的劉墉向乾隆皇帝奏請自行刊刻乾隆的《御製新樂府》、《全韻詩》,使之在江蘇全省流佈,並建議敕發各直省刊刻。這一建議自然讓乾隆皇帝覺得很舒服,此後一段時間裡,劉墉的官職也升遷很快。
劉墉入朝為官後,雖然多次因懶於任事、行事模稜受到乾隆皇帝申飭,但官位還算平穩。據說,乾隆六十年禪位於嘉慶時發生過一件“爭大寶”之事。據當時一位參加過禪位大典的北韓官員給其國君的報告說,臨當受賀時,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璽,劉墉於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賀,自己入內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寶。“半日力爭,卒得大寶而出,始行賀禮”。如果此記載屬實,則證明劉墉在大事上依舊保持著“勁直”之風,並非一味模稜。同時也隱約看出,做了很長時間上書房總師傅的劉墉,與新君嘉慶的關係似乎更密切些。
劉墉和紀昀
如果說劉墉與和珅處於對立面的話,那麼,他與紀昀的關係則相當融洽。紀昀出自劉墉之父劉統勳的門下,兩人有師兄、師弟之誼。大學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筆記》中記載,紀昀與劉墉關係極好,紀昀才思敏捷,劉墉字寫得很好,故紀昀常請劉墉為自己寫對聯。比如“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是紀昀非常喜歡的詩句,生前他曾將此詩作為自輓聯。紀昀去世後,劉墉即將其寫下來,作為輓聯相贈。
劉墉與紀昀都好收藏硯臺,兩人也時相贈送唱和。
嘉慶九年,劉墉去世之前,還給紀昀送過硯,紀昀在硯上題詞說,“餘與石庵(劉墉)皆好蓄硯,每互相贈送。亦互相攘奪,雖至愛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聲色貨利相矜,而惟以此事為笑樂,殆亦後來之佳話歟?”
除了寫詩贈硯,兩人還經常在一起暢談佛法。可見兩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