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宗心說

    以現代方式重返經典,沒有什麼比從《詩經》開始最好的選擇了。

    中國有詩教傳統,而最早的詩歌總集就是《詩經》。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

    又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花木之名。這裡的“詩”,指的都是《詩經》。

    要了解李白、杜甫等唐宋詩詞的情感源頭,需要回歸《詩經》。《詩經》是中國文學的起源,奠定了華人獨特的審美傳統。

    《詩經》是先民的歌唱,創作於夏商周,特別是周王朝時期,這也是中國文化、傳統和民族性的形成時期。

    《詩經》是萬花筒,折射了孔子一直想回歸的理想社會——周王朝的政治、社會制度,以及民情。

    為什麼中國沒有西方的史詩傳統?為什麼中國很早就遠離了宗教信仰?為什麼同姓不婚?為什麼中國傳統社會的重農主義得以持續幾千年?為什麼重農主義和天人合一的獨特政治哲學觀點互為表裡?

    這些問題,以及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都可以從《詩經》中尋找到答案和源頭。

  • 2 # 此岸

    總的來說,詩經是現實主義詩歌,是周朝各諸侯國的詩歌,15國風大都為無名的詩人所寫,被採集到一起。而雅頌則與祭神法祖相關。詩經與楚辭是中國最早的兩部詩歌總集。與後世的詩歌,有著一脈相承的作用。

    如,為大家熟悉的《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牛運震評,此乃國風第一篇縹緲文字,極纏綿,極倘恍。

    到後來的,古詩十九首中的,“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羅馬詩人桓吉爾的名詩,“望對岸而伸手嚮往”。

    再到當今瓊瑤的《在水一方》,都是描寫苦戀哭求的感受。

    我們讀詩經,還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民俗,如同樣戰爭題材的詩歌,秦地的“有車鄰鄰”,就與其它的不同;又如陳風尚巫,《宛丘》中就描寫的是對一位巫女的愛慕之情。

    另外,我們也可以學習到國風樸實的,一唱三嘆,反覆回沓的手法。詩經還是許多詩歌風格的鼻祖。

    所以,學習詩詞,詩經是繞不開的。

  • 3 # 蜜獾傳奇

    認現代方式重返經典,沒有什麼比從《詩經》開始最好的選擇了。

    中國有詩教傳統,而最早的詩歌總集就是《詩經》。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

    又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花木之名。這裡的“詩”,指約都是“詩經”。“詩經”是中國文學的起源,奠定了華人獨特的審美傳統。

  • 4 # 我有春意

    熱愛詩詞的人一定要讀《詩經》。

    這是因為《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305篇都是周代的詩。

    從時間上看,產生於大約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葉的五百多年時間裡。從產生的時間來看,約在今天的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湖北北部。從內容上看,大體反映了周代的社會社會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詩三百都有樂調的,詩樂不分,到春秋時期,成為了外交家們鍛鍊口才的好教材,進一步帶動了當時上層人物學詩的風氣,孔子有“不學詩,無以言”之說。《左傳》引詩的百分之九十五都見於《詩經》。

    《詩經》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藝術手法燦爛。作者善於塑造眾多逼真的人物形象,像鮮花一樣美麗,像圖畫一樣逼真。這種藝術境界,是與其語言藝術的高度成就分不開。經過歷代人民的總結,常用的表現手法就是賦、比、興。但是,它的藝術魅力還遠不止於此,還有很多修辭手法也運用得非常好。如復疊、對偶、誇張、設問、頂真、排比、擬人、借代等等,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詩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份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文化自信的今天,我們更加感到了中華文明的偉大。

    作為熱愛詩詞的人,如果不讀《詩經》,將會對詩歌的起源無所瞭解,而且也體會不到前人詩歌的獨特魅力,吸取不了養份,也就更談不上弘揚詩歌文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袋妖怪永恆之沫的寵物怎麼超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