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王小霞

    改善玉米種植模式就要改善所要糧食種植模式。

    其實玉米的種植方式基本上就是播種、收穫,無非就是這些種植式方式。現在唯一能看得到的變化就是從最早的全手工變成了現在的機械化,但是我們對它的種植方式幾乎沒多大的改變。

    需要改變的是土地種植模式

    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土地的種植模式,最簡單的就是學習國外先進農業的種植經驗,大面積播種及大面積收穫。這種大面積作業的最大好處就是降低生產成本,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提高價格競爭力。這一點不僅在玉米應用到,同樣在所有的農業生產中都可以模仿。

    已經在改變

    再者,國內農業種植已經在改變了。相關部門推出了合作社,推出了家庭農場,慢慢的在向國外一些先進農業種植模式學習。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農業將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現代化。

  • 2 # 鄉村農民老鄭

    現在玉米種植面積很廣,以前種玉米產量低,一畝地只有400-500斤,現如今玉米一畝地1000多斤,雖然玉米高產了,可價格很低。賣不上價錢。可如今農民都有吃不完的糧食。很多玉米打出來都賣了,有的做成了飼料。

    雖說玉米產量提高了,但傳統玉米還有待改變,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種植了甜玉米,甜玉米很受市場青睞,消費者很喜歡吃,營養價值很高。價格也很高,比傳統玉米質量好。

    可很多農民不認可,還是種傳統玉米。因為傳統玉米打出來都能賣錢。這都是受文化限制。

    還有一種黑玉米種植的也很多, 而且營養價值高,很受消費者青睞。

  • 3 # 天道新農

    在過去沒有化肥,良種的四百多年的農耕時代,只靠施點農家肥,肥力不足,又沒有水澆條件,所以產量僅在100一300斤排徊。

    七十年代有了化肥,良種,水澆條件後玉米產量猛増到800斤。

    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後,農民極積性空前高漲,玉米畝產量增加到1000一1300斤,有的、突破1500斤。

    然而近些年來,化肥,種子投入的越來越多,產量卻出現了排徊甚至下降的趨勢。

    究其原因:1,土壤質量隨著化肥量的逐年超量施用,變得越來越差。

    2,投入的肥料不全面,不均衡。由於木桶效立原理,形成玉米產量是以土壤中含量最低的那種元素決定的,其他元素施得再多,只是浪費多,汙染多,化肥施用量越大對土壤質地破壞越大。

    2010年我在德州生物茵肥廠任農業技術專家兼講師,宣傳推廣生物菌肥時,應農戶需求,對小麥,蔬菜,果樹,玉米進行配方施肥。根據目標產量(玉米畝產量1600斤),生物菌肥十足量全面均衡的各種大中微量元素,畝化肥投入成本增加135元,與他同一地塊的另一個畦做對照,畝增產495斤,在用工用地都一樣的情況下,畝增收益333元(玉米價格0、93元/斤)。

    王米地套種可增收,但太費工。

    玉米田配方施肥是可取之方。

  • 4 # 麥大師

    我覺得玉米產量現在幾乎已經達到了土地承受的極限,應該玉米走優質化發展道路。一味的高產並不是玉米發展的最好方向!

  • 5 # 三農舟樹19580413

    傳統的玉米種植已經種植近500百年,現在如何來改變傳統種植?你的問題提的太專一,你怎麼想的,畫這麼大個餅,讓飢餓者,可望而不可求。你提傳統種植500百年。社會在逐步提高,完善。沒改變嗎?舊社會咱就不說了。從建國初期,到建設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集體化生產,種植。就改變了舊社會一些種植模式,當時情況,沒開放,各種先進種植技術沒有。全部人工,沒有化肥,產量低,每畝產量四百來斤,最好的。自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快40年了。農業逐步,吸收先進,科技發展完善,改變了沒開放前,一切人工種植模式,現在農業,化肥,農藥,機械化,現代化,初步成熟。產量也可以了。現在要想改變經營模式,逐步推進可以,要想改變種植模式,提高更高產量。那要想高產,必須資源消耗提高。現在農村農業資源已經消耗過多了,水資源。化肥,農藥過多使用。土地汙染農藥殘留,人民生活健康,受到嚴重衝擊傷害。現在餅再往大處畫。我看農民看也看不到,不要說吃。現在農業種植,不要剛求高產。怎麼減少水,肥,藥利用。就是產量再低,這也是社會發展方向,和人民生活必需要的。隨著農村土地整合,現代機械化,電氣化發展逐步完善推進,要一定向生態農業,環保農業,無公害農業,大踏步推進。謝謝大家。不當之處請見諒。共同努力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天,黃金會變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