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樂販
-
2 # 虎皮青貓
只要有觀眾,就不怕沒投資;只要有投資,電影工業體系不愁建立不起來。只是走彎路在所難免,劣幣佔據高地的事情時有發生。
說說個人感受吧。大概是讀4年級的時候,本地電影院放《星球大戰》,哪一部不記得了。一天晚上,老爸說帶我去看電影,我當時就激動得不行。
沒想到剛走出院子,他又站住了,我心裡咯噔一聲……“哦,下週期末考了吧,不去了。”說完,他便回到屋裡,開啟電視,還不忘叮囑我好好複習。
那種心理落差,現在的小孩可能很難體會到。整整兩天,我都沒心情學習,跟丟了魂一樣。老媽問我怎麼了我也不敢講,因為她管得更嚴,絕對不允許我去電影院。
後來上了初中,電子遊戲的風潮悄悄刮到這個小城鎮,VCD\DVD也越來越常見,MP3最火的時候還出現了MP4,可以玩的東西太多了。
然而本地僅有的一家電影院卻不思進取,用的還是80年代的裝置,椅子缺脖子少腿,廁所直通池塘,完全沒有現代電影院的樣子。
再加上盜版氾濫,人們幾乎毫不猶豫地選擇下載和買盜版碟,電影院門可羅雀。那段時間,可能是中國產電影最艱苦的時候。
然而,艱苦歲月已經過去好久了。盜版得到遏制的同時,人們的消費觀也發生了變化。有一次老媽到某大城市出差,回來告訴我們和同事們看了一場電影,可好看了。
她說了一個票價,相當於當時全家人一天的伙食費。並不是消費不起,只是因為看慣了免費的,那時我還覺得有點奢侈。
現在每個月我至少去一次電影院。前段時間《流浪地球》大熱,我又是那種不喜歡熱鬧的人,等了一週都買不到“包場票”,只得硬著頭皮去看午夜場。
值得一提的是,老家的新電影院也建好很多年了。規模比舊的大了三四倍,裝置都是新的,毗鄰市政廣場,人流密度堪比旅遊景點。
中國產電影的土壤已經足夠肥沃,能發展到哪個程度、發展得多快就看導演們的匠人精神了。
“美國電影票房從100億人民幣到100億美金經歷了30年。而中國,2010年票房100億人民幣,2017年已達到了559億,所以大家預測2020年就可以跨越100億美金。”深創投執行總經理劉綱曾預估,我們只需要10年時間完成美國30年的發展軌跡,因此中國電影產業還有非常巨大的發展空間。
這塊“肥肉”吸引了不少資本的關注,包括VC/PE機構。2009年,一壹影視文化股權投資基金正式設立,號稱是國內“首支以影視文化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人民幣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2013年開始介入影視文化投資的東方富海,也已設立了專門影視文化基金。2015年,深創投聯合多方發起了北電紅土影視文化投資基金,首期規模20億元人民幣。如今,幾乎所有的大中型VC/PE都設立了影視投資部門,或者乾脆成立影視子基金公司。
目前,VC/PE 投資中國電影產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對影片或影視機構的單獨投資。2014年,經緯創投投資韓寒導演的《後會無期》,這部製作成本6000萬元的電影,經歷8個月的投資製作之後,實現超過6億元的票房回報,成為VC/PE機構投資電影的典型成功案例。另一種則是瞄準了影視文化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公司。2017年大火的《前任3》,上映18天票房累計超19億,其背後營銷推手和聯合出品方自在傳媒功不可沒。值得一提的是,自在傳媒的背後投資方是本土老牌PE機構同創偉業。資本的進入,令中國電影行業各個環節生機勃勃。
粗略一算,中國電影行業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才不過短短15年,卻已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市場,堪稱傳奇。回過頭來看,這股市場化的力量不可謂不強大,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如今,八一電影廠成為了歷史,而中國電影正創造著屬於自己的新歷史。
中國電影之路從中國引進電影開始就一直在路上。出路也在於中國電影融匯世界電影藝術,這是一個程序也是一個過程。如果不從一個曾落後的國家來說,而從一個崛起或者是一個正在走復興的國家來說。中國電影將伴隨著華夏文明的復興立足於世界文明一樣,而立足於世界電影之林。不偏執的去看待的話,中國電影一直在發展,好與壞共存,事物都是這樣的,陰陽互立。這符合中國這樣具有文化傳承的國家。一切的興衰都伴隨著這個國家的文明跌宕起伏,或高潮,或低谷。我們具有包容,學習,融匯等特質,善於學習優秀的文化,融合優秀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