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頂o凍人

    曾經營茶葉店7年,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分析下,有以下問題:

    1,自己不懂,怕買到變味的茶

    2,茶葉是不是正宗的

    3,店裡泡的茶,為什麼會比家裡泡的好喝,是不是貨不對板,被換了?

    4,茶葉是不是說越貴就越好?其實只有適合自己口味的才是好茶

    5,會不會缺斤少兩等

    6,茶葉有沒有加色素,新增香精等

    如何規避以上問題,我就分享一下購買茶葉的小知識吧,以供參考:

    1,超市的茶儘量不要買,哪怕茶葉再貴

    2,沒放冰櫃的綠茶(龍井,碧螺春,毛尖等),鐵觀音(老鐵,炭焙茶可以不用放冰箱),單叢等儘量不要買!

    3,購買茶葉一定要試茶,而且多試幾種,挑好適合自己的茶

    4,試茶可以讓老闆用白瓷蓋碗沖泡,並注意老闆泡茶的手法!(很多消費者說店裡泡跟家裡泡,口味不一樣,其實就是泡茶手法的關係,還有茶具,沖泡時間,環境等因素)

    5,鐵觀音不是綠茶,大紅袍不是紅茶,這兩者都是烏龍茶…

    雖然茶葉越貴越好,但只有適合自己口味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

  • 2 # 茶藝培訓魏勇敢

    對於做茶多年的我來說

    工藝+衛生

    這兩點我是最在意的

    其它都已成過眼雲煙啦

  • 3 # 英山雲霧茶

    怕好茶賤賣,怕買到陳茶,呵呵開玩笑滴。其實我自己就是賣茶的,站到消費者的角度,當然是希望買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葉,先不談茶葉的價格,每個人口感不一樣,有人喜歡苦澀濃一點,有人喜歡回甘長,清淡一點,有人喜歡喝紅茶,有人喜歡喝綠茶,也有人喜歡喝鐵觀音等等,喝茶就像吃飯一樣,百人有百人的口味,所謂眾口難調,茶無上品,入口即適,買到自己喜歡喝的那種口感的茶才是每個喝茶人的追求,有些人喝著幾百塊錢甚至上千元一斤的明前綠茶,卻感覺還不如喝著百把塊錢的穀雨茶過癮。到我店裡來買茶葉的顧客我一般看年齡大致就知道顧客需要什麼樣的茶葉,年齡大一點的人大多都是喝過幾十年的茶葉的常客,要求茶葉苦澀味濃一點,耐泡,但是對茶葉外觀要求不嚴,年紀輕一點顧客大多要求茶葉好看,希望茶葉口感稍微清淡,對茶葉回甘和香氣也有要求。其次說到價格,總有人認為茶葉是暴利,進價幾十元賣到幾百元甚至幾千元一斤,我認為這是對茶葉的一種誤解,當然我不敢斷沒有有這樣不良商家,大多數應該都是誠信經營,現在是市場經濟,從商家角度來說,沒人希望做一次性買賣,比較回頭客很重要,商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又有一個問題,商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有著房租水電人工等開支,希望茶葉能賣得起價,所以商家和顧客都在尋找一個買茶價效比之間的平衡點。我從去年開始艱難的創業,經過一年多的摸索,也在不斷學習經驗,總結教訓。我以我店裡(不是縣城而是一個小鎮,經濟水平很一般)綠茶為例,售價在120—260元的普通綠茶為例,利潤在35%—50%,低於120的綠茶利潤低於50%,中高階綠茶售價400-700元的綠茶利潤在40-80%,我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利潤區間,顧客和商家都能接受,我這是以我這個地方為例,各個地方不一樣情況有所差異,其他紅茶,青茶,黑茶,白茶等情況差異很大,不做參考。不妥之處,請網友甄別,歡迎指教,定當洗耳恭聽。最後祝各位茶葉都能買到自己滿意的茶。

  • 4 # 真茶君—普文

    感恩提問者,普文是原產地茶山經營者,對您的問題發表個人淺見。

    買茶者擔心的問題

    普文做為做茶人,必須深刻去理解買茶人擔憂問題,具體羅列如下:

    1.茶葉好不好,這是普文經歷過茶客問的最多的問題,也是最難回答的問題。

    2.茶葉有沒有農藥要殘留,這是遇到較多問的問題。

    3.有沒有價效比,這個問題問的茶客也比較多。

    4.這茶葉會不會過期,保質期多久這樣問題也較為普遍。

    5.見過專業的茶客,問做工怎麼做?

    透過以上問題,普文羅列茶客與消費者,主要擔憂是茶葉質量、生態、價效比高不高的佔據重要比例。

    茶商們如何做到給消費者滿意的解答

    普文認為茶人茶商們包括自己應該給消費者放心的地方可以幾點概括。

    1.對自己賣的茶,嚴格要求生態。

    2.不做造假茶,不做假冒名山包裝,實事求是。

    3.給自己的茶做做檢測。

    4.予以玲瓏相待,換來微笑相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僅3款手機用上,LTPO螢幕好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