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安之

    年羹堯已經強大到無以復加了,還要怎麼壯大???

    讓雍正公開冊封他為西北的土皇帝?給他公開列土封疆?亦或是在年羹堯可以在西北轄區內任免官員,還要透過年選可以干預朝政的基礎上,讓雍正再進一步讓他管理全國官員的任免?

    所以說年羹堯已經是位極人臣了,權力之大是絕無僅有的,如果他的權力再大,估計不是西北的土皇帝了,是大清半壁江山的土皇帝或者直接是清朝的皇帝了。

    至於年羹堯敢不敢造反,肯定不敢。

    因為年羹堯只是漢軍旗人,並非滿洲人,清朝一直是“滿洲本位”制度,就算雍正將皇位讓給年羹堯,其他滿人大臣也不同意啊!

    更何況雍正不會讓位給年羹堯,年羹堯如果想造反的話,無論他有多大權勢,只要一造反,手底下的滿洲大臣會武將還有基層士兵,肯定第一個不同意,到時候年羹堯分分鐘鍾完蛋。

    所以年羹堯壓根不敢也不會造反的。

  • 2 # 嬉皮笑臉的談經論道

    我認為年羹堯是肯定不可能反的,就算是造反也會一敗塗地,比吳三桂都不如。

    理由如下:

    首先,在年羹堯的部隊當中,有很多是皇帝的親信。對外打仗的時候,會聽年羹堯的,但是如果讓他們調轉槍口去打皇帝,這些人絕對不會聽年羹堯的命令。這一點,包括年羹堯本人也非常清楚的知道。

    其次,清朝對西北用兵,糧草補給等通常都是由陝西甘肅進行接應。就算雍正下令徵集全國的糧食,都送去西北給年羹堯打仗,也必須經過陝西甘肅。所以,從戰略上來說,陝西甘肅就是西北年羹堯大軍生命線上的咽喉部位,而這個部位是被雍正牢牢的抓在手中的。別說完全斷絕糧食供應,就算陝西甘肅減少糧食供應或者糧食供應速度不夠,整個西北大軍就會立即受不了。自古“無糧不聚兵”,這就從根上斷絕了年羹堯想要造反的可能性。

    最後,年羹堯在西北打仗的時候,是非常的囂張跋扈的,二三品的官員說撤就撤、說殺就殺,從而得罪了大半個朝廷的人。比如說年羹堯想要造反,就算是打了敗仗估計也不會得到善終。因為年羹堯一旦打了敗仗,大半個朝廷的官員都會上書皇帝,要求罷免年羹堯。後來年羹堯平定西北之後,也確實被官員們集體彈劾,雍正也不得不一步一步的將年羹堯降級,最後殺了他,以至於後來無將可用。

    所以,電視劇中,雍正對年羹堯的判斷還是非常的準確“他(年羹堯)頂多就想當個西北王”。表明雍正對這個局勢也是非常有把握的。

    所以年羹堯不可能造反,也根本不敢不敢造反,就算造反也會是一敗塗地。

  • 3 # 史海小白丁

    可以肯定的回答,不管年羹堯壯大到什麼程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都不會造反。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代皇權的不斷髮展可以看出。

    首先與皇權發生衝突的主要是相權,從秦代開始歷代帝王就一直在削弱相權,秦統一天下後設立“三公九卿制”,實際上把相權一分為三,軍政監察被太尉、丞相及御史大夫分權。漢武帝時設“內外朝制度”進一步分割相權,設尚書檯。魏晉至隋唐時期設“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間相互制約,完全分解相權宋代設樞密院,參知政事,三司使,比“三省六部”分的更碎。到了明代朱元璋時期,以胡惟庸事件為藉口直接廢除了存在幾千年的丞相制度,皇權進一步集中,到清朝時期發展到鼎峰。

    伴隨著相權的削弱,古代帝王在加強皇權的同時,也在一步步制約將領的權力。在政權高度穩定的時期,出現了胡亥一紙詔書賜死蒙恬、呂后計殺韓信、漢武帝分權衛青等事件。宋代以前,王朝的更迭大多是由於掌握軍權的權臣所致,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後,“重文輕武”的觀念逐漸形成,武將的地位遠遠低於文臣,對於所屬部隊沒有實質上的控制權,自宋以後,中國再無由武將所主導的政權更迭,也沒有發生重大的將領造反事件,軍隊所忠於的只有皇權,且軍事將領一直被灌輸的忠君愛國思想使得他們不可能也沒有造反的想法,皇權掌控武將的命運,才出現可以莫須有殺害岳飛的事件。明清後,隨著皇權發展到鼎峰,這種控制更加明顯,所以明太祖輕易可以將悍將藍玉滅殺。可以看出,即使年羹堯在當時已經是權傾西北,但是面對雍正的一紙聖旨,便無任何還手之力。不僅如此,即使在晚清如曾國藩等人在鎮壓太平天國後成為大清唯一有戰鬥力的軍事力量時,面對幕僚的勸進,也是以自我削減兵力以表忠心的方式結束。可見在明清以後,皇權對於軍事將領至高無上的威懾力,同時雍正對年羹堯有知遇之恩,年羹堯根本不存在任何造反的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國策》這本書大家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