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明,人類健康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條件,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自然條件,而60%取決於人們日常的生活方方式。相關的醫學資料顯示,現代人類所患疾病中有45%與生活方式有關,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有關。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間接與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有關,如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惡性腫瘤等。原來以老年患者為主的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現在已經有年輕化的趨勢。由此看來,生活方式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是最大的。
不良的現代生活方式與疾病有哪些具體的因果關係?餐桌上推杯換盞、暴飲暴食容易得消化不良或者肥胖症高血壓;燈紅酒綠、通宵達旦的過度娛樂的夜生活對心臟和神經系統都有很大損害;工作壓力大、時常加班、攀比心理嚴重、總是對自己的處境和生存狀態不滿,時常煩躁不安,悲觀消極的人生觀和憤世嫉俗的心態,容易患焦慮症和憂鬱症;沒完沒了的網路和手機聊天、閱讀、遊戲等容易大腦缺血引發猝死;情感遲鈍導致情感冷淡或者性冷淡症;縱慾過度導致陽痿早洩等男性病。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因生活方式病而死亡的比例在中國達到67%,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僅使患糖尿病、消化性潰瘍、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險性大大增加,而且45歲以後的死亡率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高出數倍。
北京已經有1/3的成年人患上了“生活方式病”,每20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腦血管病,其他高發病是高血壓,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腦溢血,腫瘤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上海85%左右的白領族有不同程度的生活方式病,75%左右的上海白領族在下班後用通宵熱舞、無節制的泡吧喝酒等方式“放鬆”自己,85%左右的白領族有頭痛、疲勞、血壓不穩定等生活方式病症狀。廣州人的生活方式病也日益增多。有60%-80%的成年人的體育活動量不足以增加健康。2014年3月,瀋陽市健康體檢中心共有10495名公務員到該體檢中心參加體檢,檢查結果異常率為76%。體檢報告顯示,尿酸高、脂肪肝、超重排在影響公務員身體健康的前三位。
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帶來什麼後果呢?根據醫學資料,每吸一支菸,減壽5分鐘,終身吸菸減壽18年;每天吸菸,患消化性潰瘍、心血管疾病的人比不吸菸的人能增加4-5倍。生活不規律者患消化性潰瘍的可能性比生活規律者高出3倍以上。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患肝病的可能性比對生活充滿興趣的人增大3倍。不吃早餐而患糖尿病的危險比按時吃早餐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每天吃的食品過鹹可以導致患心血管、高血壓疾病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以上(每天鹽的攝入量在30克以上者,幾乎都會患高血壓病)。每天喝咖啡5次以上,發生腰痛的可能性比少喝或不喝咖啡的人高出3倍。心理素質較弱、常受到精神刺激的人,患消化性潰瘍的危險比心理素質好的人高出4倍,患心血管病比心理素質好的人高出2倍。過多的螢幕閱讀和娛樂導致眼部疾病。除了近視,還可能導致角膜炎,結膜炎,乾眼症等多種疾病,過多使用手機損害大腦記憶力和聽力。
由此看來,生活方式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應該採取什麼措施預防呢?醫學和養生專家建議要從日常生活點滴做起,改變吸菸、酗酒、熬夜、沉溺網路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做起,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注意勞逸結合,增加戶外活動,善於釋放和消解不良情緒,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樂觀的心態等。一個專家警告現在的年輕人,“一個人20年前的生活方式決定20年後的身體狀況”。由此看來,生活方式疾病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人都是20年後自己身體狀況的主宰者。很多人把職場打拼和事業成功當做人生奮鬥的目標,陷入了“前半輩子以命換錢,後半輩子拿錢換命”的惡性迴圈,明明知道很多人已經為健康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還是身不由己地沿著他們的路走下去。試問,這不是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開玩笑嗎?
實際上,只要我們樹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理念,要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並非做不到。比如降低一下人生目標,放寬對自己強迫成功的思想壓力,適當舒緩放慢工作壓力和生活節奏,降低熬夜次數,減少使用電腦電視手機的次數和時間長度,注意按時作息,儘量不吸菸、少喝酒,少一些餐桌上的應酬,適度地娛樂身心,增加戶外運動,培養一些高雅的文化體育愛好,比如打Golf、游泳、練書法、唱歌、廣場舞等,這些都可以改善生活方式同時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健康和生命質量。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明,人類健康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條件,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自然條件,而60%取決於人們日常的生活方方式。相關的醫學資料顯示,現代人類所患疾病中有45%與生活方式有關,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有關。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間接與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有關,如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惡性腫瘤等。原來以老年患者為主的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現在已經有年輕化的趨勢。由此看來,生活方式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是最大的。
不良的現代生活方式與疾病有哪些具體的因果關係?餐桌上推杯換盞、暴飲暴食容易得消化不良或者肥胖症高血壓;燈紅酒綠、通宵達旦的過度娛樂的夜生活對心臟和神經系統都有很大損害;工作壓力大、時常加班、攀比心理嚴重、總是對自己的處境和生存狀態不滿,時常煩躁不安,悲觀消極的人生觀和憤世嫉俗的心態,容易患焦慮症和憂鬱症;沒完沒了的網路和手機聊天、閱讀、遊戲等容易大腦缺血引發猝死;情感遲鈍導致情感冷淡或者性冷淡症;縱慾過度導致陽痿早洩等男性病。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因生活方式病而死亡的比例在中國達到67%,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僅使患糖尿病、消化性潰瘍、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險性大大增加,而且45歲以後的死亡率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高出數倍。
北京已經有1/3的成年人患上了“生活方式病”,每20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腦血管病,其他高發病是高血壓,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腦溢血,腫瘤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上海85%左右的白領族有不同程度的生活方式病,75%左右的上海白領族在下班後用通宵熱舞、無節制的泡吧喝酒等方式“放鬆”自己,85%左右的白領族有頭痛、疲勞、血壓不穩定等生活方式病症狀。廣州人的生活方式病也日益增多。有60%-80%的成年人的體育活動量不足以增加健康。2014年3月,瀋陽市健康體檢中心共有10495名公務員到該體檢中心參加體檢,檢查結果異常率為76%。體檢報告顯示,尿酸高、脂肪肝、超重排在影響公務員身體健康的前三位。
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帶來什麼後果呢?根據醫學資料,每吸一支菸,減壽5分鐘,終身吸菸減壽18年;每天吸菸,患消化性潰瘍、心血管疾病的人比不吸菸的人能增加4-5倍。生活不規律者患消化性潰瘍的可能性比生活規律者高出3倍以上。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患肝病的可能性比對生活充滿興趣的人增大3倍。不吃早餐而患糖尿病的危險比按時吃早餐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每天吃的食品過鹹可以導致患心血管、高血壓疾病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以上(每天鹽的攝入量在30克以上者,幾乎都會患高血壓病)。每天喝咖啡5次以上,發生腰痛的可能性比少喝或不喝咖啡的人高出3倍。心理素質較弱、常受到精神刺激的人,患消化性潰瘍的危險比心理素質好的人高出4倍,患心血管病比心理素質好的人高出2倍。過多的螢幕閱讀和娛樂導致眼部疾病。除了近視,還可能導致角膜炎,結膜炎,乾眼症等多種疾病,過多使用手機損害大腦記憶力和聽力。
由此看來,生活方式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應該採取什麼措施預防呢?醫學和養生專家建議要從日常生活點滴做起,改變吸菸、酗酒、熬夜、沉溺網路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做起,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注意勞逸結合,增加戶外活動,善於釋放和消解不良情緒,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樂觀的心態等。一個專家警告現在的年輕人,“一個人20年前的生活方式決定20年後的身體狀況”。由此看來,生活方式疾病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人都是20年後自己身體狀況的主宰者。很多人把職場打拼和事業成功當做人生奮鬥的目標,陷入了“前半輩子以命換錢,後半輩子拿錢換命”的惡性迴圈,明明知道很多人已經為健康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還是身不由己地沿著他們的路走下去。試問,這不是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開玩笑嗎?
實際上,只要我們樹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理念,要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並非做不到。比如降低一下人生目標,放寬對自己強迫成功的思想壓力,適當舒緩放慢工作壓力和生活節奏,降低熬夜次數,減少使用電腦電視手機的次數和時間長度,注意按時作息,儘量不吸菸、少喝酒,少一些餐桌上的應酬,適度地娛樂身心,增加戶外運動,培養一些高雅的文化體育愛好,比如打Golf、游泳、練書法、唱歌、廣場舞等,這些都可以改善生活方式同時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健康和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