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捫工一一謝杭建
-
2 # 仲卿子
縱觀郭資一生,為官四十八年,歷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作為明初重臣,郭資,在四十八年官海生涯中,盡職盡責,不辭勞苦,秉公執法,不徇私情,剛正不阿,不畏權勢,為政清廉,才幹超人,深得百姓愛戴和皇帝恩寵。
一鳴驚人
明太宗(成祖)朱棣稱帝后,封他為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兼北平布政使,集三要職與一身。郭資也能力出眾,才幹超群,不負眾望,幫助皇帝簡政安民,輔助生產,疏導交通,發展經濟,使國家不斷繁榮富強,百姓也十分安居樂業。特別是在成祖朱棣下詔建北京城後,郭資勇負重任,擴建城廓,修造皇宮,嘔心瀝血,歷經20餘年,使得以元大都為基礎的宮闕增修得更具規模,明成祖甚微滿意。永樂19年(公元1421年),朱棣從南京遷都北京。
嘔心瀝血
公元1424年,朱棣去世,仁宗朱高熾繼位。此時郭資已年逾花甲,但仍受到朝廷信賴和重用,又加封他為戶部尚書兼賓客。後又念郭資年老有病,行動不便,不忍心讓他再操勞過度,管理國家政事,特晉升他為太子太師,厚加賞賜,讓他二歸鄉里。
鞠躬盡瘁
公元1426年,宣宗朱瞻基繼位後,又啟用老臣。因郭資功績顯著,下詔讓他掌管戶部事。同時,為照顧他的身體,可免於朝拜。郭資作為回報更是寒暑不避,百事親斷,僚屬和手下的官吏無不敬畏。
郭資首次掌戶部印,時間並不長。1402.10月始入閣,在1403年即永樂元年二月。朱棣接受郭資、李至剛等大臣建議,將龍興之地北平改名北京,以示升崇。 在永樂元年二月,即在北京設立行政一一北京行部。北京行部,同時包含司法性質,整合原北平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職責,內部,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曹。並設立軍事機構一一北京留守後軍都督府,教育機構一一國子監等。此時北京,儼然陪都架構和影子。郭資,榮幸由戶部尚書兼北平布政使,改任同正二品之北京行部尚書,且連任十八年。這是郭資第一次任戶部尚書,跨度兩年,實則不足半年。工作重心,仍是北平。
第二次任戶部尚書,是北京行部尚書郭資奉永樂皇帝詔書,奉命營建北京十八年。在永樂十八年即1420年修建完成後,永樂皇帝朱棣從南京遷都北京。北京行部,完成歷史使命,撤行部,郭資改任戶部尚書。這一任,從1420年冬到1424年淺冬。時間跨度五年,實際足任四年。第二次任上,經歷永樂皇帝病逝,明仁宗朱高熾登基。 郭資復掌戶部,是在由於永樂皇帝幾個歷史大手筆如營建北京,鄭和下西洋,征討漠北殘元等行動後,國庫空虛之情況下,臨危受命,再度出任戶部尚書。郭資不負眾望,果然使國家財政有所起色。史稱郭資“治錢穀有才能,”由此可見一斑。復掌戶部之時期,在1424.10月份始,升太子太師,遂以太師之尊掌戶部事。
郭資三掌戶部,己是致仕即退休,回老家武安縣西馬莊村頤養天年之時。時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皇帝朱膽基即位,在1429春,下詔郭資,懇請復出。於是,盛情難卻,郭資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豪情壯志,以六十九歲之高齡,遵旨遠赴北京上任。為何宣德皇帝徵召老臣郭資?似是國家金融財政出現問題,久難克服。尤其大明寶鈔流通不暢問題,己經影響國計民生。“國難思良臣,”所以宣德皇帝下詔請郭資出山,以太師之尊掌戶部事。 郭資到任不久,亮出頭彩,在京杭大運河交通要衝如揚州、臨清、南京、河西務等處,設立鈔關。一是推動寶鈔回收與流通,再是為國聚財,充盈國庫等。隨後,郭資又打出幾招組合拳,拳拳生威,使困擾大明帝國之金融財政問題,得以基本順利解決,達到良好效果。郭資以七十古稀,為國家再立新功。 郭資第三次執掌戶部,為1429年夏至1433年冬,時間跨度為五年。由於年事已高,積勞成疾,最終病倒直至逝於戶部尚書任上。人生志向,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日常夙願。
郭資三掌戶部,善始善終,政績卓越,備受信賴與器重。為何能在不易做之戶部官,三度出任?出任而勝任?而順利?簡單言之,似是如下之因,簡單言之,一是才幹出色;再是為政清廉,三是術有專長,四是光明正大,五是盡心盡力,六是德高望重,七是一心為國,八是功勳卓著,九是歷史機緣,十是和永樂、仁宗、宣德三位皇帝私誼較深。似是如此,三掌戶部,十二冬春,順水順風。(選自《朕之蕭何一一明初五朝重臣郭資傳記》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