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呂永亮

    魏碑就是楷書的一種寫法,此時的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系,對北方人的影響深遠,而南方人主要以王羲之為首的法帖為師。

    鍾致帥稱魏碑“上可窺漢秦舊範,下能察隋唐習風。”我個人也贊同這一說法。

    關於北(方)人學碑,南(方)人尚帖這一個狀況,我個人分析認為與戰爭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戰爭迫使文人士大夫們攜帶著家眷與文物躲避戰爭,因不斷的南遷而得以儲存下珍貴的墨寶原作。

    就連上個世紀的南北書法家們所寫出來的字,基本上一眼就能分辨出南北人的運筆不同。總體來講北人運筆慢,轉彎抹角多,而南人運筆較快,轉彎較圓滋,這就是學碑與學帖帶來的運筆不同了。

    魏碑大體可分為碑刻、墓誌、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

  • 2 # 子衿書法

    魏碑與楷書的關係,就象馬雲與他的表弟一樣的親戚關係。

    魏碑屬於楷書體系。魏碑是工匠所作,而楷書是文人士大夫們所寫。中國曆代書家,崇尚的是以王羲之、鍾繇為代表的魏晉書風。也就是通常說的帖學。

    中國傳統文人骨子裡,具有一種特質:清高。不過有一部分是“輕高”。清高是潔身自好。輕高則是無知短視。不論是那一種,他們都不會去向工匠學習書法的。歷代法帖中,收錄的只有鍾張羲獻,歐顏柳趙這些士大夫的傑出代表人物。淳化閣帖,大觀帖,絳帖,三希堂法帖,快雪堂法帖,停雲館法帖,戲鴻堂法帖,一經堂法帖,揮墨軒法帖,鱗蘇園法話……從最早的宋代大觀帖開始,一直到清代,數十種著名字帖中,沒有任何一本字帖會收錄魏碑一個字。

    在清代“康聖人”以前,文人士子是不屑於學習魏碑的。這個康聖人是誰?就是把梁啟超忽悠得暈頭轉向的康有為。康有為忽悠的神功,不能不說一絕,連皇帝都差點被他忽悠的送了小命。不過活著更難受。康有為多次科舉考試不中,連個秀才都沒有混上。懷著扭曲暴謔的心態,以他超強的忽悠神功,硬生生把盛行於中國近兩千年的帖學,說成是閨閣中玩花鬥草的玩意。沒有扛鼎舉臼的雄強之氣。把魏碑鼓吹成力扛天下的神作……

    他成功了。至少從他以後,學習書法的人中,分成了兩派。碑學和帖學。碑學甚至還略佔上風。他的成功,得益於時代動盪不安,國勢柔弱,外國列強橫行中華,爪分割據。中國處於半殖民地位。人們渴望的是強盛。強健的字型,反映出當時受盡壓迫的人們的心聲。康有為只是點了一把火。這把火,便漫延開來……

    魏碑和唐代寫經體差不多,都是楷書家族中的兩個窮親戚。在他們當中,無名無姓,更談不上顯赫的人物。

  • 3 # 真空妙有無量壽

    其實魏碑書體就是一種"楷體″。我們已經形成的流行概念,是把晉人和唐代楷書作了標準範體,一說楷書唯此一概。"楷"者,法式也,模範標準也。

    魏碑體,也符合楷法概念。但是它沒形成為主流通行楷法。因此在人們印象裡就無端冷落疏遠劃歸了另類。在下的觀點,魏碑楷體與晉唐今楷是平行並列關係,沒有產生髮展過程中的直系承啟關係。可從歷史時間概念和地域空間概念兩方面去考慮。魏碑體的成熟大興是在晉楷成熟後的歷史節點上,其形體點劃特點,特別是波磔的誇張,說是直承漢隸則可,說演進改良於晉楷則不通,也無證可考。因此前承與晉楷無關,而後啟唐楷的說法也牽強。明明唐楷與晉楷的血親關係更直接更密切,不待考證,一目瞭然。絕不可能唐楷是從魏碑進化出來。

    晉唐楷書是紙絹書寫丶文人操筆的廟堂文化。魏碑以北碑為主體,刀鑿石刻的匠作風格。實際隋唐以降,不登大雅之堂,冷落至有清中後才重見天日,大興其道。

    魏碑有其獨特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審美意趣。無論如何雜糅不進晉唐楷法裡去。雖然為主流外的餘緒,但卻是平行並列的兄弟關係。

  • 4 # 千年蘭亭

    魏碑是南北朝時的過渡性書體,是楷書的一種。

    南北朝是楷書的發展、演變、蛻化、盛行時期,北派長於碑版,南派重於簡牘,刻碑時由人直接丹書上石或摹勒後刻石,故面目多變,風貌繁多,而書體亦以雄強峻厚、意態奇逸為主。

    魏碑由於品類繁多,且多出於民間書人,字形變化多,一般人難於甄別高下,故臨習時宜選用已有定論的碑版,如《龍門二十品》《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等。

  • 5 # 高地38

    魏碑是古人楷書和今天的楷體字的爹。是鐘王虞歐褚顏柳趙的爹,是現代楷體字,美術字,以及當今8千萬人學田楷和8千萬反對學田楷,是一億六千萬瞎擺忽書法人的爹,近2億人,您信嗎?噗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興到宜興自己開車多少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