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遊中國

    西北多雨和北冰洋水系的冰雪消融,地球變暖息息相關,不僅是敦煌,北疆也是多雨,今年去北疆分別在可可托海,喀納斯,五彩灘淋了三場大雨,戈壁也變綠洲,對於相對乾旱的敦煌,雨災的破壞作用會更大,水流侵蝕乾旱黃土戈壁山坡,地球氣候在變化的速度也許是在人類的估計之外,風調雨順的前提是人類社會和大自然的和諧共處,平衡的達到需要幾億年,也許二百年的工業化就會改變的面目全非,敦煌只是一個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滄海一粟,氣候鉅變是否影響農業生產也許才是大課題。

  • 2 # 地理縱橫

    敦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為啥莫高窟今年遭受特大降水威脅?

    莫高窟這次降水量僅僅是43毫米,城邊的大泉河就出現了洪水災害,公路被衝跨,莫高窟還受到了威脅。

    如果這麼多降水量放到南方,恐怕是九牛如一毛,只當是給大氣洗洗塵,淨化淨化空氣而已。但是到了中國西北地區,就出現了洪災,敦煌一年降水量才40多毫米,而今年一次就達43毫米,相當於一年降水量,也難怪把公路沖毀了。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西北地區因常年降水少,而一次降水太大,具有很強的破壞性。

    雖然說今年敦煌突降暴雨,具有偶然性,但把它放到今年大的氣候環境裡,實屬必然。今年是厄爾尼諾年,副熱帶高壓偏南、偏弱,引發西風帶強烈震盪,西風槽頻繁活動,加之敦煌地區所在的地形特殊,南面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山脈,北側是戈壁沙灘,冷暖空氣裡容易在這裡相遇產生強對流,形成雷暴天氣。

    此外,今年青藏高原較往年特殊,出現了少有的炎熱天氣,氣溫曾達到過30度,連續五日超過22度,達到了少有入夏標準。火熱的青藏高原形成了熱低壓,吸引著夏季風翻越高山,跨過大河,給中國西北地區帶來大量的水汽,這也是敦煌地區出現多暴雨的原因。

    今年中國西北地區青海、甘肅一帶降水量高於往年,出現了少有的多雨天氣,很多荒山披上了綠衣,生態環境有著很大的改善。相比於東部地區河北、山西降水量還多,東西部地區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

    敦煌今年的這次大暴雨,也反映出氣候的波動性,也屬於正常的表現,但是我們還應看到,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較脆弱,植被覆蓋度不好,涵養水的能力較差,在遭遇規模不大強降水時,就出現洪水災害,我們往往感覺災害加重,所以說西部地區環境改善需要春風化雨般的滋潤,才能有利於水土保持,荒山才能變綠洲。

  • 3 # 地理那些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敦煌市的地理位置。

    敦煌市是甘肅省酒泉市代管縣級市,它東峙三危山、西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與羅布泊相連、南枕祁連山、北靠天山餘脈北塞山,恰好處在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處),是河西走廊西端的重鎮和歷史文化名城,地區生產總值達100.93億元,其中第三產業佔6成以上,並且人均GDP為5.3萬元,在國內位居中上等。

    敦煌地處中國大西北,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約為42.2毫米,但蒸發量卻高達2505毫米,是中國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儘管敦煌的區域總面積為3.12萬平方公里,但是綠洲面積僅為1400平方公里,僅佔敦煌總面積的約4.49%,境內主要有疏勒河及其支流黨河等河流流經。

    從大環境上來看,敦煌深居中國內陸,氣候乾燥、沙漠廣佈,一方面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植被覆蓋率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能力較弱,另一方面溫帶大陸性氣候除了具備夏季炎熱溼潤、冬季寒冷乾燥的特點以外,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短時間的強降雨使得地表徑流較大,所帶來的破壞力也較大。

    不僅如此,由於敦煌處於中國乾旱半乾旱地球,無論是防洪設施、防洪標準、防洪意識等等相比中國東部季風區都明顯要弱一些,比如同樣的降雨量放在廣東省可能只是給午後悶熱的天氣降降溫罷了,而在乾旱半乾旱區一場暴雨可能就會形成不小的洪澇災害。

    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地處三危山景區西面,西北距離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約11公里,它既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與雲岡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對於保護程度如此之高的莫高窟而言,任何異常環境都可能給它帶來較大的威脅,何況洪水猛如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伏天坐月子怎樣才能恢復得更快,不會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