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因為“百獸之王”這個稱呼是半生物學半人文的產物,並且更多的是人文因素的影響。

    首先,獅子老虎這些兇猛的大型貓科動物,從人類的進化史開始就不斷的覓食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威懾力與恐怖記憶。人類的祖先在自然崇拜的過程中,將這些強大的動物賦予了神性,當做圖騰膜拜,久而久之,歷史與文化中便糅合進了獅虎猛獸的成分,演化到今天,就成了我們文化中對獅虎的習慣性解讀。

    其次,獅子老虎地球上屬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在古代人們的觀察中,認為獅子老虎是鮮有敵手的動物,是強大的化身,它們能吃掉各種野獸,那自然便是百獸之王。

    在傳統的動物分佈上,獅子是西亞及非洲的物種,偶爾有一些從北非流傳入歐洲,故而在歐洲、非洲、西亞的文化上,獅子便自然而然的成為各種強力的象徵,並且在文明的發展中,還被賦予了公正、威嚴、王權等等含義。既然與“王”聯絡到了一起,那麼獅子必然被掛上“百獸之王”的頭銜。

    有人肯定會說,非洲鬣狗、大象、河馬都可以幹掉獅子,它們為什麼不能稱王呢?

    獅子有種特性——“家族群居”,往往一隻或兩隻獅子兄弟帶著一群捕獵的雌獅構成大家庭,雄獅那霸氣飄逸的毛髮更是展現得端莊威嚴,這點極像人類的統治者對自己的觀感。

    而大象則是食草動物,兇猛有餘,霸氣不足,甚至石器時代淪為人類的食物,被吃絕種了好幾支,這樣的東西也就腓尼基人會把它印在錢幣上。至於馴化並用慣了大象的三哥則更不會崇拜手下的這些家畜。

    鬣狗、河馬這些不提也罷,一個猥瑣兇殘,一個泡在糞水裡啃草,何德何能當做百獸之王?

    倒是在中國文化中,因為瑰麗繁盛的古代王朝接觸到了獅子,所以獅子迅速的擔當起了看門的“神獸”責任,與主管殺伐兵戈的老虎一起,成了中華權威的象徵。

    至於老虎就更好解釋了,老虎這個“百獸之王”可謂是當的一點負擔都沒有,亞洲地區也就老虎與熊是頂級捕食者。亞洲黑熊個體不算大,相比之下,肉食的老虎一直在解放前都在屢屢威脅人們的安全。

    中國的虎患在古代一直都非常嚴重,連今天的上海,在過去都有老虎大白天的跑進城裡咬人。1437年的《寶山縣誌》記載,一隻老虎爬進了寶山縣城,“繃村繞舍時縱橫”,更“有時咆哮嘯一聲,怒音十里秋風狂”,甚至可能死了好幾個人,乃至“居民號慟死不辜,哭聲夜半於穹蒼”

    清代上海地區又出現老虎,這次是康熙年間,寶山廣福出現老虎,傷兩人後逃走。乾隆十六年,《外岡志》記載,瞿門涇出現一隻老虎,咬傷人後逃跑。《金山縣誌》記載的更恐怖,順治年間一隻老虎跑進金山衛,衛城官兵清繳不成,反倒折了四人。老百姓都嚇得“民俱闔戶”,最後老虎大搖大擺叼走了一個老嫗。

    也正是因為老虎在中國古代與人發生的衝突較多,自周朝起,官方以及天子狩獵老虎,以展示對人民的保護就已經成為習慣。李朝歷代都非常讚賞能打虎的勇士。這種風氣無疑抬高了老虎的兇猛,能殺死“百獸之王”,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都會覺得是榮耀。這種事兒,就連雍正皇帝都不能免俗,跑到畫裡YY了一番。

    巧合的是,中文的“王”與老虎額頭的形象非常貼合,它不是百獸之王,誰是呢?

  • 2 # 牛頭馬面兩鬼

    為什麼封老虎和獅子為百獸之王,這個封王是人類根據老虎,獅子的實力為它們封的,因為自然界中還沒有動物敢去捕殺老虎和獅子為食物,就是王者才能做到的。其實老虎和獅子只懂得強者就會有吃的,就不會餓死。可能心裡也沒想去稱王。

    很早以前亞洲一帶只有老虎是看不到獅子的,而且老虎確實是肉食動物的最高統治者,外形兇猛,王者風範,威風八面,體形巨大,體重能達到300公斤,喜歡獨居,有自己的領土,佔山為王,闖入領地者,小命難保,而且周圍動物只要聽到虎吼叫聲,都會各自逃命,老虎自小由雌虎養大獨立性非常強,為了生活,打鬥捕食能力一流。

    在東方世界裡就沒有食肉動物比老虎還兇猛強大的了,所以東方人稱老虎為百獸之王毫不為過。

    獅子也就最多稱為草原之王,這是西方人稱為的,很早以前西方人也沒見過老虎,在西方人眼裡認為獅子才是肉食動物最高統治者。其實在後來的在羅馬的鬥獸場里人們用相同體型的並非常飢餓的老虎,獅子一起打鬥,多勝者是老虎。

    蘇聯科學家也做過同樣的實驗,老虎,獅子相互打鬥,老虎勝者多。老虎勝在強有力的後肢,底盤紮實和巨大體形上勝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賓士寶馬奧迪,最便宜的款有什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