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抱香樓主
-
2 # 蘆嘉玉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當中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有關於中國最早對"春節"的叫法,其演變順序分別為"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物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烈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準備開始"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年才算結束。春節是個歡快祥和的節日,是親朋好友歡聚的日子,是人們增深感情的紐帶。節日交流問候傳遞著親朋鄉鄰里之間的親情倫理意蘊,因而它是春節得以傳承持久存續具有玩強生命力發展的重要意義!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3 # 快樂風朝
最早的史書記載是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曆》。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華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華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4 # 可可潘琴
春節,是漢族。滿族,蒙古族,藏族。。。。許多民族,共同的節日。
最早的春節。春節第一天叫元旦。預示春天的來臨,這天要吃春捲。寓意著吃春,咬春。生機盎然的春天就來了。是農曆的新年。預示著開始春耕。過去的春節那叫什麼呢?春日,新年。元旦。因為大年30叫除夕。除夕之日把夕這個猛獸除掉了。新的一年又來了。永珍更新。春天分為初春,正春,孟春。一年四季,每季三個月。春節在立春之後,即將播種春播的時候。人們為了祈福新的一年開始,農業生產可以得到豐收。祭祀祖宗,慶祝豐收,為新一年的豐收而祈求上蒼農市活動。後來演變成華夏各民族共同的節日。現在呢亞洲許多國家都在過這個春節。
-
5 # 釀松山閣舊主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回覆列表
,是中國農曆戊戌年的歲末除夕,民間俗稱“大年三十”。而渡過了這一天,就是己亥年的春節。在中國過年的習俗由來已久,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無考。一般認為,春節最早應該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歲末年初的祭祀活動。而在中國,先民很早就有祭天、祭地、祭先祖的規矩。用來表示對天地的敬畏,對祖先的崇敬,感謝皇天后土賜給自己生存的衣食,也期待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現在的春節,在古代的時候叫什麼,這個問題會得出很多的答案。而這一天的確定,和立法的制定是緊密相聯的。現在關於春節最早的記載,是出自西漢漢武帝時期。當時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定了《太初曆》,改變了顓頊歷以十月為歲首的規定。打破了殷商的歷法,承襲夏曆的規定,把正月初一確定為歲首。《太初曆》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甚大,在此不多說。
而在中國,春節可能是經歷時間最長,而名字繁多的節日了。一般認為,先秦時期,春節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等。到了兩漢,春節又被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等到了魏晉時期,被改為“元辰”、“元日”、“元首”和“歲朝”。及至到了唐朝之後,一直延續至宋元明,則被稱作“元旦”、“元”、“歲日”、“新正”和“新元”。從這裡面可以看出來,出現最多的字,應該是:“元”和“旦”這兩個字。而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南朝梁詩人蕭子云的《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中,有這樣的記載:“正月朔,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我們也還記得,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寫了當時過春節的新氣象:“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是新桃換舊符”。
至於民間,好像大多有“過年”這樣的稱呼。雖然官方以及日曆上印刷的書面語言都是春節,但是如果你走在大街上,滿耳都會是“過年好”的問候聲。這一點足見傳統習俗延續力的強大,也間接告訴我們,民間一直把春節叫做年!
關於過年,或者稱呼為“陰曆年”,民間有不少的傳說。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古代有一種猛獸,叫做“年”。“年”非常兇殘,它常年隱藏起來,直到歲末才出來吃人。但是後來人們發現它怕聲音,怕紅色的東西。於是人們燒竹子發出爆裂聲,點上紅燈籠,來嚇跑“年”。此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年,而渡過這一天則稱之為過年。度過了年關,就可以歡慶了!但是,最合理的說法卻是用一年來記錄春夏秋冬,用來記載莊稼的成熟。《說文·禾部》中記載:“年,谷熟也”。
一直到今天為止,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都稱呼春節為年,過春節即為過年。昨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民間習俗稱之為小年。過了小年,就是大年。謹在這裡恭祝朋友們過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