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止水如心
-
2 # 聊聊歷史上的那些事
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卞和在荊山上伐薪得美玉,於是將此寶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讓王宮裡的玉石匠鑑別,玉石匠粗略地看了一下便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腳。
武王登基後,卞和再次捧著玉石去獻給武王。武王又命令玉石匠鑑別,玉石匠還是說:“就是一塊石頭啊!”武王又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腳。
文王登基後。卞和“和乃抱其璞而泣於荊山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文王使人問之,他說:"臣非悲刖,寶石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為誑,所以悲也!"王使人理其石,裡面果然是寶,派玉匠剖璞,琢成一塊價值連城的希世珍寶“和氏璧”。
武王是怎麼對待卞和的?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武王和卞和這兩個人的背景、簡要情況,以及和氏璧(後來成為封建社會的傳國玉璽)的故事。
武厲王,春秋時楚國國君。卞和,春秋時楚華人,又名和氏。歷史上象徵王權的和氏璧的發現者。
這是《韓非子.和氏》裡記載的一個故事。楚華人卞和在荊山上(現在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巡檢山區)得到一塊璞玉。於是,卞和便將這塊玉敬獻給了楚厲王。楚厲王拿到這塊玉以後,讓王宮裡專門負責鑑賞的玉石匠鑑定一下。玉石匠粗略地看了一下說:“這哪是玉啊,這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啊。”
楚厲王一聽大怒,認為卞和是拿著一塊石頭有意來欺騙他、耍弄他,立刻下令讓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腳。
楚厲王去世後,楚武王殺了楚厲王之子,自立為君。卞和再次捧著這塊玉敬獻給武王。武王同樣讓宮裡的玉石匠鑑別。玉石匠仍然還是說:“這沒有什麼稀奇的,它就是一塊石頭啊!”
武王同樣大怒,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腳。
楚文王登基後,卞和抱著這塊玉在荊山下大哭,一連三天三夜,眼淚流乾了以後,跟著眼淚流出的是鮮血。
文王聽說以後,便差人去問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卞和回答道:“我並不是為腳被砍了而悲傷,我悲傷的是,有人將寶玉命名為石頭,將忠貞之士說成是欺騙之人,這就是我悲傷的真正原因。”
文王一聽,就讓專門製作玉石的匠人加工這塊“璞玉”。在加工過程中,這才發現外面像石頭,但裡面果然是玉,而且還是質地、成色非常好的一塊寶玉。
文王大喜,立刻派玉石匠把這塊玉加工成了一塊價值連城的作品,這就是後來被奉為象徵著至高皇權的希世珍寶“和氏璧”。
後來,圍繞和氏璧,發生了許多故事。
戰國時,秦國、趙國爭奪和氏璧,因為藺相如的要挾才使得“完璧歸趙”。
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天下以後,把這枚被譽為天下最珍貴的和氏壁又再次進行了加工,雕刻成受命玉璽,成為以後各朝各代最高統治者皇權的象徵,璽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成為了傳國玉璽。以後,誰得到了這枚和氏璧,誰就在登上皇權的理由上順理成章、名正言順。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獻上傳國玉璽,劉邦從此隨身佩戴,並“代代相受”,成為“漢傳國璽。”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王莽的謀士王舜向太后索要傳國玉璽,太后把國璽扔在地上,傳國玉璽被摔壞了,缺去了一角。後雖然經過玉石匠人用黃金代替修補好了,但是,畢竟“破鏡難圓”,還是無法做到天衣無縫。天下至寶,從此留下了不可復原的瑕疵。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這枚飽經風霜的傳國玉璽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據史料記載,這枚傳國玉璽分別經過王憲、更始、劉盆子、光武帝劉秀、三國時江東孫堅、袁術、曹操等人,直到晉朝司馬炎統一魏蜀吳三國才算安定了下來。
公元311年,王彌攻入洛陽,俘晉懷帝並得傳國璽。但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者的劉聰,並不懂得傳國璽的意義。
公元328年到公元558年,傳國玉璽歸入陳武帝,國璽又經歷數朝數人之手。
隋朝末年,蕭後攜皇孫政道帶著這枚傳國玉璽,跑到了突厥。
唐朝貞觀四年,大將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玉璽回到了李唐王朝。
公元920年,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後唐廢帝李從珂與曹太后、劉皇后攜帶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
石敬瑭攻陷洛陽,李從珂自殺。但石敬瑭佔領洛陽後,並沒有找到傳國玉璽。從發現和氏璧開始,傳至唐末,一共經歷了一千六百餘年。傳國玉璽從此失蹤,不知下落,成為千古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