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蘸蒜吃瓜

    很沉痛……這不是第一次聽聞所謂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聞了,所以談不上新聞。拋開教育不談,因為教育在任何年代任何地方都有失效的末端,而法律是國家和社會最後一道屏障。

    法律針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是建立在未成年人不具備完全的民事刑事責任能力,但是具備不具備這個能力因人而異,不能因為生理年齡而定。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代十三四歲就做成大事的人不在少數,當然作惡多端的也大有人在。年齡和是否具備民事刑事能力不成正比。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所以我們的法律,應該思考一下,是否微調一下以適應客觀事實。

    未成年犯罪與日俱增,這和資訊業的發達有關係,與物質生活的條件改善也有關係。孩子發育得早,成熟得早,見過的世面多,影視作品當中的打打殺殺,愛恨情仇,他們也早早的看到了,學到了,體驗到了。當他們做出違法的事情,特別是極端的,性質非常惡劣和嚴重的刑事犯罪行為的時候,我們的法律卻遲遲停留在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理念裡,不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對應。這對未成年人,不是保護,而是縱容。很簡單就可以想得到,那些已經具備有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當他們透過媒體看到了未成年人犯罪而不得不到處罰的時候,他們還有忌憚嗎?他們的原始衝動和血氣方剛會對自己說:“幹吧,反正沒事兒!”於是悲劇一出又一出的上演了!留給受害者和家人以及社會一地雞毛,滿腔悲憤,而又無能為力。更有激化矛盾者,某受害的小女孩的父親為了替自己的女兒復仇而手刃逍遙法外的未成年犯罪分子,從而新增了又一出悲劇。

    法律工作者們,難道不反思嗎?法律的作用一是懲罰犯罪,二是預防犯罪。當面對未成年人犯法的時候,法律卻顯得蒼白無力,無計可施。這塊法律缺位的灰色地帶,應該交給誰來處理呢?總不能聽之任之,或者敷衍給所謂社會教育吧!

  • 2 # JC一葉知秋

    為逝者哀悼

    未成年人犯罪,在中國相對於懲罰力度比較小,對於犯罪情節嚴重的,最多也就是牢教一兩年。情節比較輕的只是口頭教育批評。這些都不足以震懾未成少年犯罪。

    加上現在的少年,大多數都是處於缺乏家庭教育和家庭關懷背景下,自由浪蕩,從而接觸社會許多閒雜人員,導致被誘導參與犯罪從而被利用。對法律意識淡薄,不會自我保護。在犯罪分子的金錢攻勢下毫無反抗之力。

    每年在中國,未成年人與父母之間產生的矛盾比比皆是,有的甚至用死亡行為來對抗父母和社會,這背後的因果關係值得我們去思考。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小的時候沒有教育好或者教育方式不對,那麼結果而知。

    很多中國父母沒有辦法融入到孩子世界觀,也沒有耐心去聽聽孩子內心想法。久而久之隔閡自然越來越遠,甚至同一屋簷下,說話都不到十句話,想想這樣現象真的很可悲。是這麼造就今天如此局面。經濟變好了?還是孩子缺乏父母更多關愛和指導?

    孩子內心不滿,積壓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這些怨恨如果不及時關注和處理,將來必將釀成苦果,後悔也已經來不及。當然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得了的,需要父母和社會,以及學校的教育思路共同努力創造,才能避免未成年人走入歧途,從而悔恨終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夢幻西遊裡化生寺是否有義務戰鬥之外為隊友推傷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