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博士的世界論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看《易經》。

    《論語》的本質是對《易經》解讀!

    一、《論語》核心思想

    《易經》裡的太極是孔子命名的,《易經》核心思想是“中”,八卦的五卦叫“中宮”是八卦運轉的核心,要站在《易經》角度去解讀《論語》。

    《論語》裡講“過猶不及”,又講“不二過”。過與不過都不行,就是取“中”。對應《易經》否卦泰卦、大過卦小過卦,“過猶不及”對應的否卦泰卦,就是取“中”,不然就會否極泰來,“不二過”對應的大過卦,小過卦,不要大過、不要小過就是取“中”。《論語》又進一步明確了“中道”思想,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這句話是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應的,意思就是你的身還沒修成,當沒有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而盲目行道,“中”的道就會偏廢。

    所以《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中”。

    二、《論語》的主張

    《論語》的主張是仁義。仁義就是君子之道。

    三、《論語》的用途和方法

    《論語》的用途是入世,與《道德經》的出世是對應的。

    《論語》的方法是知行合一。

    四、《論語》的理念

    《論語》的理念是學而時習之。學道而後傳道授業,進而解惑。

    五、《論語》的作用

    《論語》的作用是“和”,“和”就是人和,就是世界大同。《論語》講“人不知而不慍”,又講“和而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要綜合的去看,實現人和,世界大同,就要去包容和我們意見不同的人,道不同不要去強迫達成一致,所以是和而不同。正好對應是《易經》裡的大有卦、大同卦。

    我們有56個民族,我們不要求一致,我們是包容的融合在一起。我們也有“港澳臺”和國家體制不一樣的地區,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就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創舉。

    解讀過程我用了哲學和《易經》,因為孔子思考的是人生,所以用哲學的角度去看,同時孔子為《周易》作《十翼》,也要用易經去詮釋他的思想。

    如有不解,請看作者文章和影片:《論語》的全新解讀!

  • 2 # 天邊的雲彩68408499

    儒家文化屬於進取文化。倡導仁、義、禮、智、信。人生觀,積極進取、建功立業,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臺,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入世哲學。儒家的思想又稱儒學。以孔子、孟子為代表人物。由孔子創立。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朱熹、王陽明等。比較出名的代表作有《論語》、《孟子》、《荀子》、《周易》等。儒家從創立到現在大約有2500多年曆史。儒家講的是中庸之道、三綱五常。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臣、子、妻必須絕對服從君、父、夫,同時,君、父、夫要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儒家倡導天人合一。

    1、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義利之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3、中和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人生在世: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5、天下情懷: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儒家:思想主旨是仁義,捨生取義,以仁孝治國。是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仁、義、禮、智、信;忠恕、孝悌、廉恥、名節等。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講究三綱五常,重視倫常關係。

    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他們的楷模。儒家的根本:當代把《弟子規》視為儒家的根本。學習傳統文化,要把落實《弟子規》作為傳統文化根本中的根本。

  • 3 # 金真花

    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永珍,《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

  • 4 # 清風明月雪珂詩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開創者,其思想主要體現於其弟子編撰的《論語》之中,全部的儒家思想則必須學習四書五經,核心思想可用兩個字概括之:一個是仁,一個是中。仁可以解釋為仁愛,寬容,擔當等實則是一種對現實的順從,是一種溫和忍讓的思想。中就是中庸之道,做事中規中矩,不緊不慢可理解為穩重不偏激。孔子極其後繼者為統治者量身定做了一套控制老百姓的學說,糟粕甚多,遺毒甚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手機WAS_AL00資料網路不能正常使用,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