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塵如鏡
-
2 # 老漁破船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說到問題的“各地哪些傳統文化”,老漁以為肯定是“響馬”文化,還有酒文化中的那種酒後宣洩吧。所謂的綠林響馬最初也是為生活所迫,在缺乏正確思想引導下的以“替天行道”為幌子“除暴安良”為目的的打家劫舍行為,也就是毛主席說的:流氓無產者的短期行為。所以說《水滸傳》從發表就是明清朝廷的禁書,所謂的“少不看水滸”是否源此,那隻能見仁見智了。至於問題的“帶出了各地哪些傳統文化”,老漁覺得應該還有酒文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武松明知三碗不過崗的規矩,卻仗著十八碗以後的酒壯英雄膽演繹的“景陽岡打虎”,還有明知快活林身高九尺的蔣門神不可為之,最後卻藉著酒勁來了個“醉打蔣門神”。比起武松的“酒壯英雄膽”,一心想返回朝廷的宋江藉著酒勁在潯陽樓題反詩就應該算是“酒壯慫人膽”的宣洩了。不論“酒壯英雄膽”還是“酒壯慫人膽”,都是酒文化演繹出的內容。回答問題,老漁想說的是:《水滸傳》中的各路英雄帶來的是響馬文化和傳統的酒文化。(圖片來自網路)
這裡面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山東好漢武松武二郎,他把山東人那種豪爽,好喝酒,講義氣,重面子等主要性格展露無疑。
原著中曾經介紹過武松是清河縣人士——但是這個清河縣如今卻屬於河北省,而鄰縣陽穀縣倒是一直屬於山東,所以甚至引起了河北和山東兩省人民的爭執,大家都想把武松這塊金字招牌拉到自己地盤來。
其實河北乃是幽燕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和武松的性格也是頗為相合的,不過武二哥還是山東人無疑,這點紅塵君已經有一篇文章專門說過了,這裡不再贅述。
接下來紅塵君再來具體描述一下武松的性格。
義武松的性格特點很多,但首推一個“義”字。
所謂的義,說穿了就是朋友和兄弟之間的義氣,為了兄弟兩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都不皺眉頭。
這個義,乃是我們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出現過無數義士,只不過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人與人之間只有冷漠,缺乏信任,和這方面關係不小。
武松最初的時候在柴家莊乃是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受了宋江的好處,之後為了報答這個恩情,他雖然不滿宋江的所作所為,尤其是投降朝廷的主張,但他為了當初的恩情,卻依然盡心盡力為他效勞,直到斷臂擒方臘,替對方滅掉最後一個大敵之後,這才功臣身退,拒絕了榮華富貴。
還有就是孟州府牢房之中受了金眼彪施恩的恩情,武松就為他在快活林怒打蔣門神,最後被張都監陷害都沒有絲毫埋怨對方的意思。
好酒山東人的好喝酒這一點,同樣也在武松身上盡情體現。
比如武松的封神一戰——景陽岡打虎之前,他就在酒店裡面連喝了十八碗美酒——而且還不是普通的酒,而是號稱為“透瓶香和出門倒”的好酒,勁道極大。
但是就在這種不利情況下,武松依然打死了老虎,一戰成名。
若說這次只是偶然的話,那快活林打蔣門神武松就是刻意為之了,他當時和施恩約定好,路上遇到一個酒店就要喝三碗,結果一路上好死不死有十幾個酒店,武松足足喝了近四十碗酒。
換成普通人早就已經躺在地上呼呼大睡,要麼就是胡言亂語耍酒瘋了,但是武松卻七八分醉的情況下,依然一套醉拳帶走了強悍的蔣門神,這簡直就是“喝酒”的最高境界。
紅塵君說綜上而述,武松在“義”和“酒”這兩個地方,堪稱經典,幾乎沒有人比他做的更好,所以才那麼受山東乃至全國的朋友們喜歡,甚至影響力遠超《水滸》本來的主角宋江,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了,武松不光只有這兩個特點,勇武,豪爽,性格粗中有細等等,但是篇幅所限,就不一一介紹了。
我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