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1872590743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餐桌上說話是不對的,但你可以想一想,當孩子興致勃勃說話的時候,父母不但不願意聽,而且還打斷他說話,讓他好好吃飯,那多讓孩子掃興啊!即使是大人,如果受到這樣的對待,也會感到自己不受重視、沒有分量。 在家庭教育中,學會傾聽孩子講話是交流的基本要求。尊重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能夠創造更多與孩子交流的機會。 要當一個好聽眾。很多人認為小孩子講的話都是無稽之談。然而我認為如果現在能聽取孩子所關心的事,將來當他到十幾歲後也能分擔父母所操心的事。 一個離家出走的十幾歲姑娘的母親深有感慨地說:“我不該去打斷她的話頭,不管她如何滔滔不絕。這樣當她長成十幾歲大姑娘時,有事就會和我商量了。” 一個孩子說:“老師,請您耐心地聽聽我所提出的問題。只有您肯聽我講,我才能向您學習去聽別人講。”善解人意的人是能夠聽得出這番話是隱藏著委屈和挫折的。 現在,耐心地聽孩子講話的父母似乎越來越少了。常常看到有的人在當小孩子靠近時不得不應酬一下,並說出“不善於與孩子打交道……”之類的話,說完就急忙躲開了。而作為孩的父母,不是面對孩子主動說話,而只顧看著報紙或電視隨聲附和地聊上幾句,很少看到父母面對面地耐心地聽孩子說話的情景。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常常聽到父母嘆息說:“孩子有什麼話也不給我說,我說什麼孩子也不入耳。”孩子也抱怨說:“父母什麼事也不給我們講明白。”“父母光說自己想說的話,可我想說的話,父母都不聽。”這種令人擔憂的狀況在不斷蔓延之中。 我們都渴望有人聽自己說話,精神病學家的診所擠滿了需要別人聆聽的人。在大多數的情形下,人與人不能溝通,因為只有人說話而沒有人聽。一個挽回家庭關係成績優良的調解人說:“我令一家人言歸於好,真不費什麼勁。我只是讓每個人有發言的機會,別的人都在聽--但不準插嘴。往往這是全家人多年來初次細心聆聽彼此說話。” 聆聽是表示關懷的一種方式,可以使親子間形成良好的關係,並建立友誼。 學會傾聽也是瞭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徑,應該引起父母足夠的重視。家長有必要定期抽出專門時間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孩子對你的信任感會越來越深。他會向你袒露內心世界,讓你知道他對事物的看法和感覺。 學會傾聽不光是聽孩子講話,而是一塊兒“交心”,孩子和大人共創一個共享快樂的世界。在交流過程中,不僅要聽他說話,還要注意他說話的語氣和表情,讓他選擇題目,表示諒解和同情,對於他的感受或意見不要作出輕率的結論。 許多家長與孩子打交道感到苦惱是因為還沒有與孩子真正交心的緣故。如果能夠與孩子交心談心,大人和孩子就處在沒有“牆壁”、“互相理解”的安全感之中;如果孩子從幼小時期就有這種體驗的話,那就決不會出現家長與孩子斷絕關係的現象了。 只有把耐心傾聽孩子的話作為日常生活的行動,孩子的世界就能漸漸地看清楚了,做父母就會從中發現樂趣而不是苦惱。 有經驗的父母提出,透過聽孩子說話來了解他們的感受,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方式。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還是小,都要儘可能找時間立即去傾聽,而不要讓孩子等你有了空閒時間再說。與孩子談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瞭解和教導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訴我們。而對我們來說,瞭解孩子頭腦裡想的是什麼,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當孩子與我們談話時,我們要儘可能地立即與他交談,這樣孩子就不會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對於我們是多麼的重要,他也就會更多地把心裡話告訴我們。 認真傾聽,不能只是一種姿態。如果我們將這種態度當作一個技巧採用,只是用此來“騙取”孩子的信任,“套”出他們的真實思想,一邊做出傾聽的樣子,一邊想著駁回的理由和轉變他的想法的途徑,完全不考慮孩子的新觀點中可取之處,只要不符合自己的看法就一概否定,內心深處還是認為以孩子的經驗與認識又能懂得多少,如此反覆幾次,孩子便有上當的感覺,不再會接受你的親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引體向上正握間距多寬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