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紅小巖談古論今

    歷史上的李自成究竟是怎麼死的,這是歷史上存留下來的爭論。為解決“李自成結局”這個歷史論爭,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曾經於1996年成立過研究課題組,課題小組後來專門將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書。

    過去對於李自成結局的爭論,有兩派說法:一是“遇害說”,認為李自成兵敗後在湖北通山遇害;

    首先就李自成遇害一事是否屬實方面而言,過去原始的記載是順治二年追擊李自成的清靖遠大將軍和碩親王阿濟格,其奏報李自成已死一事,當初攝政王多爾袞開始是相信的,後來因為又聽到情報說李自成已逃到江西,遂對阿濟格採懷疑態度而將之降職罰銀,但最終至順治三年時多爾袞相信了阿濟格之說併為之平反。

    同時南明將領何騰蛟也有李自成已死之奏報。阿濟格與何騰蛟都是從李自成的部將口中得知訊息,此當屬實。

    在清初大多數的史料都說李自成兵敗後死了,只有個別史料說“李自成下落不明”。之後清代有許多學對此李自成死地、終年作考證,到清末已基本考證清楚了,李自成就是在順治二年五月死於湖北通山九宮山鄉勇之手。

    最早提出此說的,是清人何璘,他任湖南澧州同知時,於乾隆十五年(1750)《澧州志林》時,聽到孫教授告知李自成禪隱於夾山寺為僧一事,遂親往該寺考察,見塔有“奉天玉和尚”等字碑,遂與李自成的“奉天倡義大元帥”聯想在一起他又看畫像與《明史.流賊傳》中描繪狀貌相似,遂寫了《書李自成傳後》一文,收入《澧州志林》內,闡述李自成禪隱事,但當時作者也不過是聊備一格的想法,不想,日後卻成了歷史公案。

    實則該文對清代湘、陝地區的方誌修纂影響不大,只有在少數的方誌中重複與細微的補充;

    另外,對文人略有影響的只有江昱的《李自成墓》與朱翔清的《埋憂集》。但是清代已有不少學者懷疑與批駁此說,如袁枚、昭蓮、徐鼐、傅燮鼎等。

    到民國之後章太炎根據少許的史料,也相信了“禪隱說”。到了50年代纂修《石門縣鄉土志》與《石門縣誌稿》的作者申悅廬又重提了“禪隱說”;到了80年代李自成的“禪隱”論者,又將李氏禪隱的動機解釋地更進一步:李自成不是下野,而是讓高氏、李過、高一功在臺前,自己則在幕後祕密指揮“聯明抗清”長達二十年之久。此說集大成的代表作,就是湖南李自成歸宿研究會編之《李自成禪隱夾一考實》(湖南大學出版社,1988)一書。

    到了80年代初,湖南石門縣委領導下開挖了奉天玉和尚“墓”,並在當地收集一些文物,以此作為證據。挖掘的報告與其考釋,陸續發表後都收入了《李自成禪隱夾山考實》一書中。

    但是這些文物經王戎笙等學者考釋後,沒有一件可以證明奉天玉和尚是李自成,反而恰恰證明和尚不是李自成。

    其中最可笑的是原發掘出一個道教的靈符“壙符碑”上面的文字,居然被解讀成“闖王陵”,實則在明代的陵墓掘中,這類書寫有同樣字畫的靈符是非常普遍地。

    更無語的是當地居然真的耗巨資將該地興建成一個“闖王陵”。

    看完研究課題的成書後,瞭解“李自成結局”此一歷史公案的形成,實令人不知道說什麼好。

    歷史上有許多人物的結局,常被後代人以“禪隱”的方式流傳下來,例如駱賓王、黃巢、建文帝、魏忠賢、順治皇帝等。本書第二個部分有多篇考證的專論,其中有王戎笙著之《歷代禪隱故事的創作模式》,詳述這一類傳說的固定模式,頗值得一讀。

    本書以問題取向來撰寫,這是與一般專著最大的不同點。此外,小巖認為在本書《前言》的字裡行間,已體現了作者王戎笙先生對某些以“任務”來命令研究的作法,頗不敢苟同。

    全書尤其強調要端正學風,不只是針對“禪隱說”的論者,同時也是指責過去有許多學者的研究是閉門造車。

    走筆至此,小巖想說的是:歷史會轉化為文字,文字又會轉化為社會公眾的普遍共識,即一般的意識形態;而一般的意識形態,又會轉化為文字。這種迴圈的過程,就如同新歷史主義批評論者要考察,“與文學文字世界相對的社會存在和文學文字內的社會存在”。

    (注1)在明清之際有許多歷史事件,透過各式的新聞傳播工具造成許多臆測,並漸漸地流傳開來,有的形成了小說或戲曲,有的成為地方上傳說,並且有可能地“編”入史書之中。例如明清之際流傳的時事小說,虛構了李自成之死因與李巖一人,日後被收入《綏寇紀略》、《明季北略》與《國榷》等史書中。

    (注2)又如明末清初的劇作家李玉道聽途說流賊左金王可能是死於鄧氏之手,遂將此情節搬演入戲劇《兩鬚眉》中,而隨戲流傳後觀眾也信以為真,至《六安州志》亦如此記載。這些說法,雖只是一些文人虛構的結局,卻仍能流傳至久,影響大眾,恐也是一般大眾所能接受的共識吧!

  • 2 # 江畔初見月

    李自成死於何時何地,史書記載說法不一,是死於通山,還是死於石門,300年前就有爭論。

    通山說認為,李自成是在順治二年五月在途經湖北通山九宮山時,遭到當地地主武裝襲擊而遇害的,享年39歲。這種說法的根據主要是:

    一、清朝將領阿濟格在順治二年閏六月奏報“有降卒及被擒賊兵俱言(李)自成竄走時,攜隨身步卒僅二十人,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

    二、南明何騰蛟的奏疏。他的第一次奏報,說“斬自成於九宮山”,因長沙府通叛週二南死,失去了首級。而在第二次所上《逆闖伏誅疏》中說:“李萬歲被鄉兵殺死馬下,二十八騎無一存者。一時賊黨聞之,滿營聚哭。”這是依據歸附於何騰蛟原為李自成部下張雙喜、劉伴當的口述奏報的。

    三、清初費密《荒書》中記述李自成獨行到牛跡嶺,遇大雨,“山民程九伯者,下與 自成手搏,遂輾轉泥滓中......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者以鏟自成,不知其為闖賊也。”

    四。通山縣《程氏宗譜內有“順治怨念甲申剿闖賊李延於牛跡嶺下,獻賊首,珠盔,龍袍於本省督憲軍門佟。”這則材料,不僅言所殺者的姓名,還說將被殺者的首級獻給了清朝湖廣督憲軍門佟。

    五、康熙四年《通山縣誌》內載有:“九伯聚眾殺賊首於小源。”即使說程九伯是殺害李自成的凶手在地方誌也有記載。

    上述五點,從總體上看,有清官方以及南明將領的奏報,又有方誌及家譜材料佐證,材料是充分的,但這點論據之中,仔細核查,卻有可疑的地方。

    其一,順治二年閏六月初四日清方將領阿濟格的上疏,說是從李自成的降卒那裡得知李自成是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自縊。”但又說“因遣識自成者往認其屍,屍朽莫辯,或存或亡,就彼再行察訪。”這也就是說,阿濟格雖然得到了有關李自成死之傳聞,但並未得到李自成的首級,也未認真進行核實,實際上所作為一個風聞奏報的。同月清朝派往北韓的使臣鄭命在與北韓王的談話時說:“李自成變服而逃矣。”說明清朝北京最高當局並沒有得到李自成的確實訊息。

    其二,多爾袞在收到阿濟格奏報之後的童年7月20日,還認為李自成沒有死,他在斥責阿濟格時說:“今又聞自成逃遁,現在江西......如不稱流寇已滅,李自成已死,則難班師,故行欺誆爾。”

    其三、何騰蛟的兩次上疏是這一說法的重要證據。欺材料,來自歸附於他部的李自成部下的口述。僅在這一點上說,似比傳聞更為準確。但何騰蛟奏報的疑點是,他是在李自成部劉體純等人歸附他一年之後才奏報其事的。而且他始終未能得到李自成的首級,正如他在奏疏中所說:因“週二南死,失首級”。由於他未能得到李自成的首級,無法進行驗證,所以,在他第一次奏報之後,為隆武帝所懷疑,責令他核實。他在第二次奏報重申其說,雖然認定“闖死確有實據”,可也未能提出新的證據。所以,當時都御史郭維經就指出:李自成死於九宮山。

    其四,康熙間清朝曾任《明史》Quattroporte張玉書是相當瞭解情況的。他在所編撰的《紀滅闖獻二賊事》中說到李自成被村民致死時說:“自成生、死終未有實雲。”還特別加上一條註解:“後傳聞自成遁走江西,有諭讓英親王。”

    其五、《世忠堂程氏宗譜》中有關殺死李延的記載,是通山說的重要依據。但這裡所言被殺死者是“闖賊李延”,而沒有說是李自成;時間是在順治怨念,而順治元年李自成尚在統兵浴血奮戰;地點是在牛跡嶺,而牛跡嶺在九宮山與太陽之間,實屬太陽山,距九宮山尚有數十里之遙。至於說還收繳有什麼珠盔、龍袍,並把這些作為死者是李自成的重要證據,這是斷然不可信的。處在退卻中的人力資產怎麼能身穿龍袍,是怕不夠顯眼死得不夠快麼。

    如果說,李自成在九宮山為程九伯所殺(或為村民所殺),那麼在大順軍中就不可能只有少數人才知道,當時當地人,即使當時暫時不知道被殺的人是李自成,事後也不會不知道其人就是李自成,何況宗譜中還載程九伯還向清朝本省督憲軍門佟獻有被殺者的首級呢!

    在康熙年間修家譜時,既然把它作為一件榮耀的事載入家譜,為什麼不直言所殺的就是李自成呢?因此,這一記載,不僅不能彌補奏疏記載之不足,反而說明了奏疏材料之不實。

    綜上所述,雖然李自成死於通山說,自1956年來國內史學界所採用,但也不是無可置疑。

    而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夾山說,認為李自成兵敗之後隱居於湖南石門縣的夾山寺為僧,於康熙十三年老死榆次,享年六十九歲。而這一說法最為重要的論據是奉天玉和尚即是李自成。其說來源有民間傳聞,也有文獻記載,又而在石門一帶發掘、發現有奉天玉和尚墓碑、墓葬、奉天玉詔、西安馬王鈴等文物,為李自成隱居夾山寺提供了佐證。與通山說相比,其可信性似乎更大,不過也並不是無懈可擊。

    是故,李自成的死,死於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是被人殺死,還是自縊,或者出家老死,並沒有完全準確的說法。

  • 3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李自成的死因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謎團之一。這位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最終下落不明,並且說法紛紛,有人說他化身和尚潛逃,有人說他被當地農民誤殺,下面就讓日航君來分析一下李自成的死因吧。

    一、潛逃說

    我們就從李自成化妝成和尚成功潛逃來說起吧。

    在湖南夾門寺發現了一處墓葬,裡面所埋葬的人叫做奉天玉和尚。人們傳言這個奉天玉和尚其實就是“闖王李自成”,實際上應該是奉天王和尚。

    這個說法有無道理呢?個人認為其實可信度不太高。

    因為在我看來,李自成是一個性格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人。在李自成起兵時,經歷了無數次失敗與絕望,正是因為李自成本人鋼鐵般的意志,他才可以推翻明朝,成就一番事業。我想倘若在李自成不死的情況下,他一定不會隨隨便便就心灰意冷的。而且當時李自成還有不少殘部,憑藉他的號召力,完全可以再戰一次,因此依照李自成的雄心壯志看,他不是那麼容易就屈服的人。

    而且李自成多年征戰,關於他的畫像一定不能少了。而且李自成還瞎了一眼,操著陝北口音,這樣一個人在湖南的寺廟之中,恐怕很多人就會告發他。具體可以參照朱元璋因為被告密而被迫造反一事,因此若是李自成出家,肯定會有人處於利益而告發他,他很難保全自我。

    二、戰死說

    這個說法的話,其實有一定可信度,但是記載中漏洞太大,難以自圓其說。

    當時有多處記載,如:

    “九伯聚眾殺賊首於小源口。”“剿闖賊李延於牛跡嶺下”

    然後就給人一種錯覺了,李延是不是就是李自成?因此傳聞一多,就成了程九伯殺掉了李自成的事情了。這種情況我認為在古代確實很容易發生。為什麼呢?

    因為古代資訊傳播不便,往往存在道聽途說、虛報功勞等事情發生。因此程九伯認錯人了也很有可能。

    後面根據越來越多的文獻發現,證明了李延為單獨一人,身份是大順昭侯,並非是李自成。因此程九伯是殺錯人了。

    三、誤殺說

    這種說法我認為有一定可信度。首先來說,李自成能帶在身邊的護衛,必然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縱然戰鬥力不如《雪山飛狐》中那些個變態般的實力,但是絕對不會太差,不是普普通通的鄉村武裝就能戰勝的。因此李自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殺有可能。這種情況是這樣的:

    清初吳偉業《綏寇紀略》中說:

    “李自成率二十騎到通城九宮山,他讓將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謁元帝廟。當地村民疑以為劫盜,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時,被村民在身後用荷鍤擊傷頭部,李自成當即昏倒不能起。這時村民一擁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錢物時,發現金印,方知道殺錯了人。”

    我還記得當時說李自成的人頭時,說李自成的人頭血汙破碎無法識別,如果是碎首而死,那麼可能性比較大一些。

  • 4 # 洞悉觀史

    一直以來,後人對李自成的評價都不高。因為他這個人,的確是沒有什麼優點值得大家去讚揚。雖然他能夠滅掉明朝,自己做上皇位,但這都是靠他那能忽悠人的嘴。在明末時期,由於天災的關係,導致民間的百姓們一個個生活的非常悽慘。這時候,大家開始對明朝失去了信心,認為是不是老天爺也覺得他們的期限到了,該換人來做皇帝了。那麼誰來當皇帝呢?這時候有人站出來了,那就是李自成。

    他開始忽悠百姓,讓大家跟著他一起打天下。並且為大家畫了一個大大的餅,給大家說,只要推翻了明朝之後,天下就太平了,百姓們就能有好日子過了。這些農民們大多都是沒有讀過書的,聽他這樣隨意忽悠了一下,又看到他為大家承諾的這一些虛假的好處,然後就真的信以為真。興匆匆的開始幫著他打天下,努力將他推上了皇位。

    可是結果呢?一登基為王,他的真實面目就開始暴露出來。不僅天天好吃好喝的享受,還開始在民間搶民女為妃,這樣的行為和那些狠辣土匪又有何區別呢?這時候百姓們才覺得,原來這個人根本不是什麼拯救百姓於水火的天神,而是更加殘害他們的惡魔。再加上李自成這個人其實也不聰明,為了保住小利益,最後去得罪了吳三桂,導致吳三桂又反了他,帶著清軍一起殺入京城。

    所以李自成的皇帝夢,其實只維持了40多天就結束了。那麼李自從失敗之後,自然就成了階下囚,他的性命當然也就保不住。不過他是如何死的?這個在民間一直是有兩種說法。按照史書上面記載的說法看,他是在九宮山被那些武裝力量殺了的。當然,有人說他們是在元帝廟被農民們誤殺。但在我看來,這些農民們應該是故意去殺他的吧?畢竟這個人在當時已經失了民心,百姓們已經知道他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所以不可能還專門會去保護他,去殺他的可能性還要更大一些。

    不過在民間還流傳一種說法,說在這一次九宮山的時候,他並非真死,只是偽裝成死了。他就是讓手下去擊希他,然後又找了一個替死鬼,當做是他的屍體。他做這一系列都是為了可以隱姓埋名,逃到民間去生活。這種說法當然也不是不可能,不過在我看來,他這麼出名的一個人物,即使是死了,也一定會有人去確認他的身份,所以這第2種的可能性很低。

  • 5 # 白這個顏色

    李自成雖然是榆林米脂縣人,究其身份卻大有來頭,建文帝朱允炆被朱棣逼宮,從皇宮祕道逃生,一路輾轉,來到陝西,化名李陽,所跟隨的18宮女皆納為妻妾。

    李自成九歲時,路遇雲遊的少林藏經閣高僧玄慈大師,玄慈見李自成骨骼驚奇,收為弟子,祕密傳授少林絕學【易筋經】和少林三十六絕技。在李自成十六歲時,師徒分手,臨別,師父把自己八十年功力,輸入李自成體內。

    也是李自成曾經的年少氣盛惹下禍端,大力金剛指下,魏忠賢的十三太保五人斃命。從此結冤於東廠錦衣衛。漢中飛龍谷,李自成帶著心愛的人陳芳芳正觀山景,被大內三十六位高手團團圍住。李自成雖然盡數擊斃三十六位高手,懷孕三個月的陳芳芳倒在血泊之中,奄奄一息。陳芳芳的最後一句話是【成哥,娶圓圓為妻】。

    萬念俱灰的李自成終於決定起兵反明,西北七省綠林,一呼百應,半年內軍隊發展到百萬,勢不可擋。李自成作為陳圓圓的姐夫,由於忙於軍務,無法脫身與小姨子取得聯絡。就在李自成反明的第二年,陳圓圓帶著老管家和貼身丫環千里來尋姐夫。

    那是個戰亂的年代,一行三人走到巴山時,吳三桂帶兵經過此地,見陳圓圓貌美如畫,當場強暴陳圓圓,從此據為己有。李自成對大明的一路進攻,勢如破竹,風生水起。最後奪得大明京城,崇禎吊死煤山。陳圓圓得知姐夫起義成功,對姐夫的思念和對吳三桂的恨更加強烈。

    吳三桂知道陳圓圓一心愛著姐夫李自成,可對如此美麗的女人,又愛如己命。他雖然明白強扭的瓜不甜,還是對陳圓圓不捨。陳圓圓終日以淚洗面,面對吳三桂,她毅然決然,告訴吳三桂,你得到我的人,永遠得不到我的心。

    身為明將的吳三桂,看到大勢已去,對李自成是懼怕的。成功的李自成沒有忘記小姨子,在即將功入北京的前夜,他抬頭仰望明月【芳芳,我一定找到圓圓,江山與圓圓比又算得了什麼呢?我愛小姨子…………】。

    陳圓圓說,【姐夫,休學匹夫之勇,妹不羨王侯不羨仙,你挑水來我澆園,紅塵有何戀?霸王若不別姬,誰敢說無小霸王頂天立地呢?姐夫 ,我想給你生個小孩……】。李自成看著千嬌百媚的陳圓圓,欲罷不能,在河邊終於上演了千古佳話【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陳圓圓情亂意迷,秋波惺眼,低聲道【哥,我還要…………】。李自成遙望追兵,緊緊抱住陳圓圓說【好吧,牡丹花下,誰問生死?讓你一次愛個夠……】。

  • 6 # 歷史小白菌灬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他攻破北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不過在他登基後不久命運驟然逆轉,吳三桂印清兵入關,打敗了李自成的軍隊,最後一場九宮山戰役後就銷聲匿跡,他的最終歸宿也流傳著十多種說法:

    在清兵的追擊下,李自成不得已在九宮山和清兵英親王阿濟格激戰,在他的報告中說李自成被村民圍困,自縊而死,屍體已經腐爛,不可辨認……不過清廷和南王朝都沒有得到李自成的首級,所以這份情報究竟屬實與否還有待考察。

    被部下所殺

    還有學者提出,李自成並沒有出家當和尚,或者前往九宮山,而是輾轉來到了金城山,在那裡蟄伏了六個月繼續和清兵對抗,不幸被自己內部叛軍殺害,死於“湘粵之途,馬背之上”,金城山就是他的最終歸宿。

    總的來說,李自成這位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的英雄,在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戎馬一生,留下了無數傳奇的故事。至於他兵敗後究竟落得什麼下場,恐怕誰也說不清,這還需要大量考古學者的努力了!

  • 7 # 漢周讀書

    關於李自成的死因,歷來爭議頗多,迄今為止,至少有十四種版本,雖眾說紛紜,但大體可歸為三類,一是兵敗後被追兵斬殺,一為自殺而死,還有一種說法是隱姓埋名,出家當了和尚。

    《明史》對李自成“被殺”、“自殺”兩種結局並存記錄,李自成兵敗後,率二十輕騎沿途掠食,“被村民圍困,不能脫,遂縊死。”

    還有傳說“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鉏死。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

    ——村民建築城堡抵禦李自成,當他們發現李自成手下沒幾個人,就衝出城堡攻擊他,李自成的戰馬陷入泥沼,有村民一鋤頭砸在他的腦袋上,當場死亡。

    村民剝下他的衣服,發現有一枚金印,一隻眼睛不知去向,村民驚呼——艾瑪!這不是李自成嗎?

    關於李自成的死亡,民間私史說得較為詳細。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思想家費密在《荒書》中記載:李自成被清兵追趕的時候,尚有部眾三萬人,到達江西的時候,僅剩下十八騎,從通山輾轉到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時,所率十八騎也被打散了。

    李自成獨自來到小月山牛脊嶺,山民程九伯發現了他的蹤跡,於是喊來自己的外甥金某,金某揮舞鋤頭,將李自成打死,當時尚不知道他的身份。

    當地縣官“親入山,諭以所殺者流賊李自成。”後世有人懷疑這個被程九伯外甥殺害的人並非李自成,而是反清復明的義士李延。

    還有資料顯示:清初,即將上任的雲南同知張瓊伯在赴任的途中,經過湖南石門縣夾山寺。與寺中方丈相談甚歡,兩人頗感投緣,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數年之後,張瓊伯重返夾山寺,聞知方丈已經圓寂。

    張瓊伯拜祭方丈的時候,其弟子告訴他說,方丈——奉天玉和尚就是曾經威震天下的李闖王,而九宮山替死的是其部將孫某。

    乾隆年間,澧[lǐ]州知州何某親自到夾山寺調查,看到了奉天玉和尚的畫像,認為其身材與李自成相仿,奉天玉和尚墓中隨葬物品與陝西米脂墓葬習俗完全相同。

    後來也有人提出質疑,夾山寺方丈畫像雙目炯炯,而李自成逃亡的時候,一隻眼被箭射傷,因此說,這段記載是不靠譜的。

    數百年過去了,關於闖王李自成的結局,爭論還在繼續。

  • 8 # 今人說古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這是明末北方地區的一首民謠,很多人都知道,闖王指的正是李自成。李自成帶領著陝西、山西、山東等地的農民起義軍建立大順政權,打出“不納糧”的旗號,吸引了不少百姓,營造出一種“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盛況。沒辦法,誰叫崇禎皇帝拼命給窮苦百姓加重賦稅呢。

    李自成此人的來歷十分有趣,值得一說:其祖先據說是西夏奠基者李繼遷,祖上算是名門貴族。和很多開國帝王、成大事者,李自成的出生也有異象。《荒書》中記載:李自成出生時他的父親夢見一黃衣人入家裡土窯中(陝西窯洞房子),於是給李自成取了個小名為“黃娃子”,又作“黃來兒”。

    李自成從小就喜歡舞刀弄槍的,對騎馬射箭十分感興趣,畢竟沒點家底不敢學文,沒十幾年時間也學不出個什麼東西,更別說考功名。明朝天啟年間災荒連年,賦稅沒有減免,更有不斷加重的趨勢。李自成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成長的,吃過很多苦,十餘歲喪母喪父。

    二十一歲的李自成再也沒有人可以依靠,最終應徵入了銀川驛站當一名驛卒,混一口飯吃,起碼餓不死。但不久之前,欠了一位舉人的錢,沒還上,就被戴上枷鎖嚴刑拷打。而因驛站精簡,李自成碰巧犯了錯,就被裁撤。沒了工作,這錢更是還不上,李自成心想一不做二不休,聯合同鄉殺了那舉人,逃亡了甘肅邊塞當兵。

    當了幾年兵,時常挨餓受凍,居住環境又極差,這種情況下李自成當上了軍中的把總,算是小有權力。崇禎二年,後金入侵,危及京師,甘肅邊軍開往京師防守,李自成也在其中。途徑金縣時,兵士們要求發餉銀,不然不敢,但是這支軍隊的參將貪汙不肯發。兵士們哪肯啊,自己當兵不會餓死,但家中的老父老母妻子兒女還要這錢吃飯呢。

    於是,再過了一段路程,兵變發生,軍隊高階將領和當地縣令被殺。李自成起事後轉戰漢中,參加了別人的起義軍。一年後這支起義軍被朝廷招安,李自成不願意更不相信明廷,便另投他人。就這樣李自成開始了征戰四方,聲勢愈大,手下的人越來越多。

    明廷自然注意到了,派出大軍圍剿,李自成被圍了,最後聽取下面人的意見選擇詐降,反殺安撫官再次叛變。之後的日子裡,李自成肆虐中原各地,名將孫傳庭多次剿滅,但還是死灰復燃。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李自成於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

    同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紫禁城,崇禎帝被逼自殺,明朝滅亡。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軍和滿清八旗聯合打李自成的大順軍,李自成不敵,離開北京遠遁,開始流亡生涯。大起大落不過幾年,被清軍和南明軍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困於大山中。

    李自成困於大山中,困頓不已,身邊還有幾個心腹,都去外面找吃的了。李自成躲在一旁實在熬不住了,就自己動身前去尋找,遇到了一戶村民要飯。那戶村民看他不是什麼好鳥,凶神惡煞的,就不願給,還不讓李自成走。可憐的李自成太餓了,渾身沒有力氣,而那村民是有大把力氣的莊稼漢,李自成想走走不了,雙方僵持打鬥之下,李自成被村民勒死了。

    那村民脫光李自成衣服,想看看有什麼好東西可以換錢的,看了一眼下了一大跳,龍衣金印,這不是大順皇帝李自成嗎?可謂是陰差陽錯,李自成死在一個不認識自己的村夫手中,死的太冤太無聲無息了。《明史》原文:自成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

    試想一下,若是那村民知道他是李自成,還敢動手、還敢殺人嗎?恐怕沒這個膽子,但李自成也不敢說出自己的身份啊,萬一村民去報官領賞自己不是死定了?而殺了李自成那人,被嚇得躲到山裡。

    參考文獻:《明史 流寇傳》

  • 9 # 燈下話史

    想必大家對李自成這一形象的認知,除了史書,更多應該來源於姚雪垠的小說《李自成》。記得還是在上高中的時候,揹著在父母,偷偷讀完了這部300餘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在我的心目中,李自成是一個“胸懷大志,意志堅定,奮發有為,”謙恭下士,嚴於律己,愛民如子,令行禁止的”傑出農民領袖,當讀到他在湖北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所殺,起義失敗時,更是扼腕長嘆。

    李自成雕像

    後來學習了相關歷史,知道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李自成是個被拔高的歷史人物。他的失敗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造成的。而他的死也被歷史迷霧所籠罩,而讓人霧裡看花。有關李自成的歸宿,現在有十幾種說法,涉及了湖北、湖南、貴州、廣西、廣州、甘肅等多個省市。而靠譜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兵敗九宮山被殺說。

    這是被明清正史所記載的說法,也就是官方說法。《明史》記載:“兵敗九宮山,最終被當地鄉勇圍困,死於亂軍之中。剿殺李自成的明軍主將何騰蛟有一份關於李自成犧牲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下的奏疏,這可以做為已經死於亂軍之中的最原始文獻之一。由於不久後李自成的部將接受了他的節制,他有充分的條件從大順軍將領及士兵的口中獲悉李自成犧牲的經過。這是目前被主流所接受的一種說法。

    二、湖北石門夾山寺出家說。

    李自成逃竄到石門夾山一說,流傳也極為廣泛。湖南省石門縣古稱澧陽,又稱澧州。據清乾隆年間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璘的《李自成傳》一文稱,李自成兵敗,獨竄石門之夾山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夾山就是夾山寺,該寺位於石門縣東15公里的三板橋,是一座唐代古剎。寺內還有與與李自成出家夾山寺的相關碑記塔銘、詩文殘板,以及奉天玉和尚的骨片和宮廷玉器在內的許多遺物,包括1980年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諸多文物。

    而有跡象表明,奉天玉大和尚極有可能就是闖王李自成。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起義過程中,曾經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與奉天法號相合。此外,敕印、“奉天玉詔”銅牌均屬皇帝專用,暗合李自成是大順皇帝的身份。這些無疑構成了此說法的有力佐證。

    選擇出家這和李自成幼年的經歷有關,他從6歲到10歲,出家當了4年和尚,被命名為黃來僧。結合他幼年的出家經歷,選擇去當和尚,也在情理之中。

    在當時清軍大舉入關,橫掃全國的危急關頭,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的主要敵人,已經不再是明王朝,而是氣勢洶洶的清軍,聯明抗清已成為當務之急。而當時可以聯合抗清的,只有唐王朱聿鍵手下的何騰蛟。何騰蛟要求部隊將指揮權交給李自成抗擊清軍。

    何騰蛟是唐王的宰臣,李自成逼死崇禎皇帝,深恐唐王不能諒解,李自成遂採取假死、隱居的做法,巧妙地迴避了矛盾,讓皇后高氏和李過出面與何騰蛟聯合,共同抗清。而李自成也十分有可能採納了謀士的意見,選擇退隱。在這樣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何為最為穩妥的退身之策?那就是出家,這在當時也許是種明智之舉。

    奉天玉和尚塔

    闖王”李自成是中國歷史上傳奇人物,他發動的大規模農民戰爭,推翻了盛極一時的明王朝,但他卻敗在關外新興的滿族所建立的清朝手下。

    讓人遺憾的是,由於清朝對李自成起義和與這次起義有關的歷史資料的銷燬,讓我們對李自成一生中的許多問題無法充分了解。李自成失敗後,最後的歸宿成為疑案,真相可能永遠無法解開了。

  • 10 # 歷史有妖氣

    李自成最大的一個謎還是生死之謎。隨著清軍入關,李自成敗走西安,後來又被清軍趕到西安,全國各地流竄,最後逃到湖北通山縣的九宮山,據說戰死在這裡。可是關於李自成的死,確實也沒確切的證據。

    關於李自成的生死一般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他死,一種認為他沒死。

    認為他死的,有人說第一種說法是自縊說,當時阿濟格向多爾袞奏報,說李自成逃竄之時,最後只剩下二十幾個人,被村民們困住,逃脫不了,不得不自殺身亡。還有人認為他是戰死,根據《通山縣誌》的記載:“九伯聚眾殺賊首於小源口”,九伯就是當地的一個豪族程九伯,賊首就是說李自成。不過當時,清軍已經入關了,殺李自成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啊,弄個二三四品官來當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大家都爭著說自己殺死了李自成,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他的後人認為他沒死,根據《李氏家譜》的記載,李白成兵敗後,化妝成和尚投靠遠在榆中青城內,後老死。金庸在《鹿鼎記》裡也採取了李自成沒死的說法,說他逃到了湖北石門縣夾山一帶,石門縣的縣誌說李自成來到夾山以後,出家當了和尚,法名奉天玉和尚。

    李自成是一代傳奇的英雄人物,身前死後讓許多人牽掛,或恨之、或敬之。不管李自成是戰死還是歸隱,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李自成被歷史拋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薯什麼時候收穫質量好?怎麼儲藏不會發生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