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確兩個問題,一、諸葛亮為什麼會安排馬謖守街亭二、馬謖為什麼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守街亭。先說一下諸葛亮為什麼會安排馬謖守街亭。1、蜀漢主要有四股勢力組成,A 徐州豫州,B 荊州,C益州,D 東州。諸葛亮作為荊州幫老大,主要思路是荊州聯合徐州豫州東州這三個外來幫派共同壓制益州幫。涪陵之戰,荊州幫幫主龐統意外隕落,而後夷陵慘敗,荊州幫主力培養的繼承人馬良又意外喪命,也就是荊州幫能領軍的主帥都喪命了,臨時轉職的諸葛亮不得不從後輩中培養人才,平定南蠻中發揮出色的馬謖就是諸葛亮心儀的繼承人。(從後續蔣琬費禕楊儀等人能夠看出來,早年他們都不是按照領軍培養的,後來不得不改行,主要原因就是失荊州、夷陵大敗、街亭大敗中荊州將領大幅凋亡,而且丟失荊州後,又沒有梯隊補充,人才匱乏)2、從諸葛亮的佈局來看,馬謖的職責是阻擊,諸葛亮的職責是掃平腹地之後回頭來給張郃包餃子。也就是把此役功勞最大的部分交給了馬謖,只要馬謖守住街亭,諸葛亮消化完三郡後,收攏大軍左右包抄,以逸待勞就有機會吃掉張郃。如果戰略目標達成,則一方面獲得了隴右三郡,能夠獲得大量戰俘,另一方面吃掉了曹魏援軍,此時曹魏主力還在淮南跟孫權對峙,極有可能一口氣攻抵長安。那麼馬謖憑藉此戰的功績足以奠定蜀漢三號人物的地位,再說馬謖為什麼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守街亭。1、馬謖帶領的是“前軍",必然是蜀漢的精銳部隊。從三國志王平傳可知,隨行有”李盛、張休、黃襲“等都是”將軍“。諸葛亮知道守住街亭的意義,所以斷不可能給的是二流部隊,不出意外,馬謖率領的是荊州幫的嫡系部隊和青年將領。2、本次戰役,蜀漢的總軍力高於張郃,但是馬謖的前軍軍力是低於張郃的。而且蜀漢軍隊的戰鬥經驗應該沒有曹魏軍隊的經驗豐富。3、所以馬謖面臨一個選擇,如果當道紮寨,拒城而守,可能有兩種情況,一個是張郃利用軍力優勢拼力猛攻,由於軍寨臨時搭建,雖然有可能抵擋住張郃,但是荊州幫嫡系部隊肯定傷亡慘重。另一個小機率是張郃放棄走街亭,,雖然這樣能夠完成丞相交代的任務,但是吃掉張郃大軍的功勞可能就沒了。4、馬謖如果聚山而守,則張郃如果強攻山頭,付出的代價將遠高於攻城,如果張郃選擇不管馬謖直接往裡衝,則馬謖正好可以扎一個口袋把張郃包餃子,吃掉張郃全軍。如果按照戰棋類遊戲理解,城寨+10%防禦,但是由於在咽喉要道上,所以敵方無法直接穿越,而山丘+30%防禦,但是不能卡住對方走位,可以直接越過。但是誰知道張郃沒有嘗試普通攻擊,而是直接魔法攻擊。。。而悲催的馬謖全軍被困在山地地形逃不出來。。把這一二兩點綜合到一起,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悖論,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是荊州幫的最優選擇,而不是蜀漢的最優選擇,馬謖按照諸葛亮的策略是蜀漢的最優選擇,但卻不是荊州幫的最優選擇。嘿嘿.......這就是結論......再舉一個類似的例子,就是塔山阻擊戰。塔山就是一個街亭,基本上無險可守,但林彪派了羅榮桓的嫡系部隊死守塔山。林彪大軍總戰力在東北超過了國軍,而塔山區域性而是國軍超過共軍。古今兩個戰役很相似,被一個平坦的關鍵點所阻,防守方大軍將攻擊方一大塊飛地分割在幾個小城池內,而攻擊方的大軍星夜馳援,卻被防守方的一隻主力部隊阻擊在這個關鍵點上。攻擊方由於是緊急調動,所以軍力雖盛,但是缺乏攻城的重武器,防守方重武器有一定優勢,但由於臨時派遣,雖然提前佔領了關鍵點,也沒法建立很完善的防禦陣地。只要守住了塔山/街亭,那麼關內的林彪/諸葛亮大軍就能夠從容地讓東北/隴西的國軍將士們起義。到時候收攏國軍部隊出關順手就把北京/長安包餃子了。而馬謖退守山丘的策略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張郃若是硬攻,損耗必然很大,如果張郃不管馬謖進來,更有可能被包餃子,但是馬謖卻沒有想到張郃會選擇火攻,而且山上樹木過多,難以滅火。本來馬謖的軍隊如果死守,是可以阻擋張郃大軍的(雙方軍力比估計在 1:2~1:3 之間,而且現代化火器的塔山戰役國共雙方也不過掛了數千人),而且馬謖 2-3 萬的大軍按理說是可以接受這個傷亡的,但是考慮到戰後會收攏大量國軍。。。馬謖當時很有可能是想盡可能降低嫡系種子部隊的損失。(這特麼跟國軍將領一個德行啊)馬謖此役最大的失敗是全軍盡墨,導致整個戰場蜀漢軍隊相對於曹魏軍隊的軍力優勢變為劣勢。諸葛亮還沒來得及消化天水南安武都三郡(瀋陽長春錦州)就不得不回。
首先明確兩個問題,一、諸葛亮為什麼會安排馬謖守街亭二、馬謖為什麼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守街亭。先說一下諸葛亮為什麼會安排馬謖守街亭。1、蜀漢主要有四股勢力組成,A 徐州豫州,B 荊州,C益州,D 東州。諸葛亮作為荊州幫老大,主要思路是荊州聯合徐州豫州東州這三個外來幫派共同壓制益州幫。涪陵之戰,荊州幫幫主龐統意外隕落,而後夷陵慘敗,荊州幫主力培養的繼承人馬良又意外喪命,也就是荊州幫能領軍的主帥都喪命了,臨時轉職的諸葛亮不得不從後輩中培養人才,平定南蠻中發揮出色的馬謖就是諸葛亮心儀的繼承人。(從後續蔣琬費禕楊儀等人能夠看出來,早年他們都不是按照領軍培養的,後來不得不改行,主要原因就是失荊州、夷陵大敗、街亭大敗中荊州將領大幅凋亡,而且丟失荊州後,又沒有梯隊補充,人才匱乏)2、從諸葛亮的佈局來看,馬謖的職責是阻擊,諸葛亮的職責是掃平腹地之後回頭來給張郃包餃子。也就是把此役功勞最大的部分交給了馬謖,只要馬謖守住街亭,諸葛亮消化完三郡後,收攏大軍左右包抄,以逸待勞就有機會吃掉張郃。如果戰略目標達成,則一方面獲得了隴右三郡,能夠獲得大量戰俘,另一方面吃掉了曹魏援軍,此時曹魏主力還在淮南跟孫權對峙,極有可能一口氣攻抵長安。那麼馬謖憑藉此戰的功績足以奠定蜀漢三號人物的地位,再說馬謖為什麼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守街亭。1、馬謖帶領的是“前軍",必然是蜀漢的精銳部隊。從三國志王平傳可知,隨行有”李盛、張休、黃襲“等都是”將軍“。諸葛亮知道守住街亭的意義,所以斷不可能給的是二流部隊,不出意外,馬謖率領的是荊州幫的嫡系部隊和青年將領。2、本次戰役,蜀漢的總軍力高於張郃,但是馬謖的前軍軍力是低於張郃的。而且蜀漢軍隊的戰鬥經驗應該沒有曹魏軍隊的經驗豐富。3、所以馬謖面臨一個選擇,如果當道紮寨,拒城而守,可能有兩種情況,一個是張郃利用軍力優勢拼力猛攻,由於軍寨臨時搭建,雖然有可能抵擋住張郃,但是荊州幫嫡系部隊肯定傷亡慘重。另一個小機率是張郃放棄走街亭,,雖然這樣能夠完成丞相交代的任務,但是吃掉張郃大軍的功勞可能就沒了。4、馬謖如果聚山而守,則張郃如果強攻山頭,付出的代價將遠高於攻城,如果張郃選擇不管馬謖直接往裡衝,則馬謖正好可以扎一個口袋把張郃包餃子,吃掉張郃全軍。如果按照戰棋類遊戲理解,城寨+10%防禦,但是由於在咽喉要道上,所以敵方無法直接穿越,而山丘+30%防禦,但是不能卡住對方走位,可以直接越過。但是誰知道張郃沒有嘗試普通攻擊,而是直接魔法攻擊。。。而悲催的馬謖全軍被困在山地地形逃不出來。。把這一二兩點綜合到一起,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悖論,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是荊州幫的最優選擇,而不是蜀漢的最優選擇,馬謖按照諸葛亮的策略是蜀漢的最優選擇,但卻不是荊州幫的最優選擇。嘿嘿.......這就是結論......再舉一個類似的例子,就是塔山阻擊戰。塔山就是一個街亭,基本上無險可守,但林彪派了羅榮桓的嫡系部隊死守塔山。林彪大軍總戰力在東北超過了國軍,而塔山區域性而是國軍超過共軍。古今兩個戰役很相似,被一個平坦的關鍵點所阻,防守方大軍將攻擊方一大塊飛地分割在幾個小城池內,而攻擊方的大軍星夜馳援,卻被防守方的一隻主力部隊阻擊在這個關鍵點上。攻擊方由於是緊急調動,所以軍力雖盛,但是缺乏攻城的重武器,防守方重武器有一定優勢,但由於臨時派遣,雖然提前佔領了關鍵點,也沒法建立很完善的防禦陣地。只要守住了塔山/街亭,那麼關內的林彪/諸葛亮大軍就能夠從容地讓東北/隴西的國軍將士們起義。到時候收攏國軍部隊出關順手就把北京/長安包餃子了。而馬謖退守山丘的策略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張郃若是硬攻,損耗必然很大,如果張郃不管馬謖進來,更有可能被包餃子,但是馬謖卻沒有想到張郃會選擇火攻,而且山上樹木過多,難以滅火。本來馬謖的軍隊如果死守,是可以阻擋張郃大軍的(雙方軍力比估計在 1:2~1:3 之間,而且現代化火器的塔山戰役國共雙方也不過掛了數千人),而且馬謖 2-3 萬的大軍按理說是可以接受這個傷亡的,但是考慮到戰後會收攏大量國軍。。。馬謖當時很有可能是想盡可能降低嫡系種子部隊的損失。(這特麼跟國軍將領一個德行啊)馬謖此役最大的失敗是全軍盡墨,導致整個戰場蜀漢軍隊相對於曹魏軍隊的軍力優勢變為劣勢。諸葛亮還沒來得及消化天水南安武都三郡(瀋陽長春錦州)就不得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