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翻滾兩週半

    確切回答的話,應該是“古代白話文”。

    實話說,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語言文字差別都是很大的。首先是語音的變化。如果你穿越到古代尤其是秦漢之類比較久遠的古代,最有可能發生的事就是你聽不懂那些人說話,感覺像聽外語。就像現在方言一樣,有些南方方言完全聽不懂。題主有興趣可以網上搜一下“上古漢語朗誦詩經”感受一下。第二是書體的變化,現在不少人還認得繁體字,但是如果是篆書或者甲骨文就比較難認了。第三是習慣用語和字義的解釋,據說楚辭當中就融合了不少楚地語言特徵和習慣用語,現在還能感受到其語言風格很獨特,與中原地區有很大差異。有一些學者認為《尚書》這部書就彙集了很多上古時期的白話用語和語言習慣,而到漢代,人們就已經難以讀懂這部書了,各種註釋流派紛呈。即使是古代文言文,不同朝代也是稍有區別的,更別說口頭語言了。再說“白話”這個詞,應當是相對“文言”而來的,這兩個詞的字面意思就是“口語”和“書面語”。

    “推廣白話文”,我記得好像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興起的,意思大概就是“平時怎麼說話,寫文章就怎麼寫”。題主讀一下魯迅先生寫的白話文章,還可以感覺到有時行文還有些生澀拗口,這就是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遺留。至於古人寫文章什麼樣,那也要辯證來說,比如四大名著通俗小說等等就有很多市井俚語,嚴格來說就是“白話”,而很多文人雅士的書信便條之類,情到真處也會冒出幾句白話來。然而要寫詩詞、駢文之類的,就有很多文體格式的限制了。我個人認為推廣白話文對於教育普及、文化傳播等等都有著積極意義。如果平時說話和寫文章用的不是同樣的語言,那麼要讀書就要先學習“文言文”,也就是提高了教育和文化傳播的成本。老百姓們都讀不懂“之乎者也”,何談讓他們“受教育”,增長知識改變命運呢?如果題主想知道古代人怎麼說話,可以看看元雜劇明清小說,那裡面有不少人物語言描寫都是很真實、很白話的,體現了當時的一些語言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去硬碟和顯示卡,2000以內預算組裝配件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