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兒17
-
2 # 淺淺的教育
現在離異家庭越來越多,不像過去一樣,為了孩子,大人們即使不幸福也會湊活著過,最起碼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現在年輕的家長們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選擇離異的越來越多,也成了普遍現象。
我班裡有兩個這樣的孩子。
再給他們辦理學籍拿戶口本,寫父母監護人姓名時,我告訴孩子們回家問好了父母的名字,寫在紙條上交給老師,辦理學籍要填上你爸爸媽媽的名字的。
大課間班裡的小班長,突然跑來找我,說那女孩在教室裡哭呢。我以為有人欺負她了,就讓小班長把她喊到辦公室。女孩來了後,臉上還掛著淚珠,我問她為啥哭,她低著頭不說話。我把她拉近自己,溫柔的摸著她的頭安撫她不要哭,告訴老師怎麼了?是誰欺負你了,老師給你做主。她抬起頭一邊哭一邊說:老師,我沒媽媽,我咋寫媽媽的名字呀。我嚇了一跳,以為是他媽媽去世了,我問她,你媽媽去哪裡了?她說我媽媽帶著姐姐走了,媽媽不喜歡我,喜歡姐姐,不要我了。
我一聽才知道是原來是離異家庭的孩子。我說媽媽怎麼會不喜歡你呢,你媽媽不論走到哪裡都會愛你的。你要相信你媽媽是愛你的。你媽媽給你打電話嗎?女孩說有時候打,我過生日的時候媽媽還給我打電話了。我說:你看吧,老師說的對吧。媽媽咋會不愛你呢,長得又漂亮,學習又好,又聽大人的話,誰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呢。你繼續好好表現,有一天,你媽媽就會來看你的。
女孩說:我媽媽說了,如果我表現好,暑假她就接我去他們家,和姐姐一起玩。
看著孩子變得快樂起來的小臉,我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孩子出去後,辦公室裡老師們議論紛紛,大人的離異給無知的孩子們帶來了不幸。不禁欷歔。
還有個男孩是離異家庭。跟著他奶奶一起生活。孩子幾個月父母就離婚了,然後他爸爸又再婚了,孩子根本不知情。他是個很活潑好動的孩子,長得也可愛,我很喜歡他。他也很喜歡給我說話,不像其它孩子面對老師覺得拘束。
有一天我看他落落寡歡的,不開心。就問他怎麼了。他說他媽媽帶著妹妹去姥姥家了,他也想去,可是媽媽死活不肯帶他去。男孩子突然說:老師,會不會我不是我媽媽親生的,如果是,為啥我老是跟著奶奶,媽媽從來都不關心我,就知道關心妹妹呢。
我眼淚差點當著孩子的面掉下來。我趕緊摟住孩子,藉以掩飾我的失態。撫摸著孩子說:傻孩子,別瞎說,你妹妹不是比你小嗎?正需要媽媽照顧呢,媽媽精力有限,只能照顧妹妹,你長大了,要知道幫助媽媽多幹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那樣媽媽就會更喜歡你的。
一年級的孩子還小,我不想說破。在這裡我想對離異家庭的家長們說句話,大人們的婚姻不幸福不要波及到孩子,你們要給予孩子比正常家庭更多的關愛給孩子,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多餘的人,沒有愛沒人疼的人。變得不自信,變得自卑,或許會走向邊緣,走向一條不歸路也是有可能的。我市高中連續發生兩起高一孩子跳樓事件,巧合的是孩子都是離異家庭,難道這只是巧合嗎?
-
3 # 物理小金魚
開導對於離異家庭的學生,教師應該注意三點。
第一,尊重。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指出:應該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學生。尊重他們,就要尊重他們的隱私,尊重他們作為普通學生的權利,給他們人格上的尊重,不要用過分的愛給他們塑造了一個特殊的身份,或者愛的表現不要過於頻繁與公開化,也就是要做到“關照而無痕”,不要讓他覺察到老師在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他,以免觸及孩子敏感的心靈。
第二,理解。對離異家庭學生,我們應該紿予正確的理解,理解他們的問題是事出有因,理解他們父母關係破裂後的心情。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因此我們要學會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行動。
第三,關愛。關愛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關愛就談不上教育。來自離異家庭的孩子更需要關愛,我們應該用關愛去感化他們受到創傷的心靈,用關愛去喚起他們內心的熱情,用關愛去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對離異家庭的孩子感情上脆弱,自卑心理強,危機意識強,所以就這些特點首先讓他們知道父母只是分開了,不會沒人要你,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別多想,該玩玩該吃吃,和朋友搞好關係,對於一些瞧不起自己的同學用自己的有點說服他,尊重父母親的另一半,有問題依舊和父母親商量,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