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滄海一粟72240583

    董邦達、董誥父子的事蹟,富陽人肯定是比較熟知的。有關他們父子倆的奇聞軼事,在清朝文人的筆記小品、野史大觀等文籍中,還能獲知一二,從中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董氏父子的為人處事,生平佳績。現從有關的文籍中茲錄數則,以饗讀者:

    軼聞一:“相逢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

    這是董邦達題寫的一副對聯。這則軼聞收錄於《楹聯續話》卷四中,大意是:董邦達沒有考中進士前,流落於京師,窮困落魄,曾於一剃髮店中題寫了一副對聯:“相逢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有一天,某親王經過此店,看到了這副對聯後,大加讚賞,後來就延請董邦達到他的府邸。從此以後,董邦達的書畫名聞京師。

    從這則軼聞中,可以看出董邦達的家境是比較貧寒的,尤其在京師舉目無親,生活困苦,但人窮不失其志,始終對生活充滿了信心。董邦達的這副對聯,用意是借喻理髮,來隱喻當官。“彈冠”隱含“彈冠相慶”的典故,做官有望,有吉祥、歡慶的氣氛,彈冠客寓意為做官的人;“搔首”借用“搔首踟躕”,意為無可奈何之狀。在這裡相逢的都是彈冠相慶,做官有望的人;理了發,洗盡煩惱,從頭開始,從此萬事如意,意氣風發。而董邦達的命運,也似乎偶合了對聯所表達的願望。詩聯中用語雙關,如果用現代商業的眼光來看,店家顧客皆大歡喜,也堪稱為廣告詩聯的佳作。

    軼聞二:“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師”

    曹丞相指的是曹振鏞,董太師指的就是董誥。嘉慶十四年(1809),董誥被晉升為太子太師,可謂是“朝野欽仰”的名臣了,因而被尊稱為“董太師”。這“哭哭啼啼董太師”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個出處記載於《庸閒齋筆記》卷四中:嘉慶18年(1813),天理教教首林清率領眾教徒,秘密潛入紫禁城,發動暴動。當時嘉慶皇帝正在從熱河回駕的途中,聽到如此鉅變,一時竟沒了注意。這時有近臣勸說嘉慶帝暫時駐留下來,只有董誥力請回京,甚至涕淚俱下。而此時坐鎮京師的曹振鏞,卻是手足無措,直到叛亂平定後才鎮靜下來,京城也很快恢復了安定。事後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嘲諷他們說:“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師”,兩人聽說後,也無奈地相視而笑自我解嘲說:“這個時候的庸碌、哭啼,也是頗不容易的啊!”董誥當初被加授為太子太師的頭銜,有人尊稱他為“太師”,董誥馬上含笑推辭說:“賤姓不佳。”

    撰寫這副對聯的人,就是巧妙地利用曹、董兩人的姓氏,來暗示他們是東漢末年的奸雄曹操(《三國演義》中的奸臣形象)、梟雄董卓(漢末暴亂的禍首,自封太師)一流的人物,也難怪當初有人稱他“太師”時,董誥明知地婉辭說“賤姓不佳”了。作者又用疊字“庸庸碌碌”、“哭哭啼啼”來嘲諷他們的無能與軟弱。其實從這則軼聞中可以看出董誥的鎮定與膽識,在京師發生如此變故時,還能堅決地力諫皇帝回京,以安定民心,表現出了一位朝廷大員的智略遠謀,其勇氣與膽識也可敬可佩,所以《清史稿·董誥傳》在評價董誥時給予了高度讚譽,認為“及林清之變,獨持鎮定,尤為時稱雲。”只是他表現得有些哭哭啼啼、婆婆媽媽而已,可是在皇權專制政制下,“朝野欽仰”的名臣又能怎麼樣呢?

    軼聞三:兩次畫像紫光閣

    《楹聯叢話》卷十有這樣一則記載:富陽董誥身為太平宰相三十年,兩次被畫像於紫光閣中,勳名之盛,一時罕有倫比,而身後情況,乃似寒門。侍講學士潘芸閣,名錫恩寫有一副輓聯雲:“珠玉自天題,計兩番紫閣圖形,早有丹青傳相業;樓臺無地起,綜卅載黃扉翊化,惟將清白表臣心。”

    這則輓聯確確實實是對董誥生平業績的真實概括。在紫光閣中兩次圖形畫像,可以說是“聖德偉望”,青史留名了;但三十餘年曆事朝廷,身前死後,而家境仍似寒門,惟有兩袖清風,這與當今的一些貪官比起來,又何止是天上地下了。難怪嘉慶皇帝要去親自祭奠,並作輓詩悼念:

    世篤忠貞清節堅,先皇恩眷倍寅虔。

    騎箕仙苑九秋杪,染翰樞廷四十年。

    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莊田。

    親臨邸第椒漿奠,哀輓藎臣考澤宣。

    “嘉其父子歷事三朝,未嘗增置一畝之田、一椽之屋,命刻詩於墓,以彰忠藎。”(見《清史稿·董誥傳》)嘉慶帝的輓詩正是對董邦達、董誥父子的最好評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好先生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