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凌點de黎子

    早在1885年,卡爾·本茨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距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世界汽車工業經過幾次的革命和飛躍發展,使汽車成為今天人們的重要交通代步工具,併成為各國工業的主要支柱產業。而汽車空調的問世,卻比汽車發展整整遲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

    那時的汽車還是三輪”敞篷”的,對它們來說,大自然就是空調系統。

    單一供暖空調

    直到1927年,在美國紐約市場上出現了第一臺汽車空調裝置,當時轟動了世界各國汽車製造商。只是放到現在這種裝置只能稱之為"加熱器",它只能為汽車車廂增加了熱量,不過在冬天還是很給力的。

    單一供暖空調首先在美國出現,利用汽車冷卻水加熱取暖,到1927年發展到具有加熱器、風機和空氣濾清器的比較完整的供熱系統。但這種供熱系統直到1948年才在歐洲出現,而日本到1954年才開始使用加熱器取暖5

    單一製冷空調

    到了1938年,美華人帕爾德發明了汽車空調,他根據電冰箱“冷氣”的原理,在一輛老爺車上進行了試驗。又於1939年,將改進後的冷氣機,安裝在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製造的林肯V12型轎車中,效果很好。

    讓人覺得可惜的是正當汽車空調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二戰突然爆發了,致使汽車空調的發展一度中斷。二戰結束後,汽車空調的實用化、普及化才開始逐漸恢復發展起來。

    十幾年過去,直到1953年,美國的一些汽車製造廠商,將空調正式開始在普通的轎車上使用,接著便進行大批次生產汽車空調。當地裝有冷氣的汽車已達車輛總數的10%,計5萬套。

    冷暖一體化空調

    1954年,第一臺裝有冷暖空調的轎車nash(納什)問世。它的空調最終將控制開關放在了前排的控制面板上,並採用了電控開關和出風口,從而幫助人們有更多溫度的選擇。

    從那以後,日本參考美國的汽車空調也開始試製生產,然後歐洲的汽車製造廠商也相繼開始生產轎車用空調。據有關資料統計表明,截止1962年,世界上轎車裝有空調裝置的已達75萬套。

    自動控溫汽車空調

    即使如此,汽車空調的研發也從未停止。1964年,第一臺自動控溫的汽車空調裝置在美國通用公司的凱迪拉克豪華型轎車上。豐田、勞斯萊斯、賓士等公司也不甘落後,到1971年,它們的高階轎車中都安裝了自動汽車空調裝置裝置。這種方式目前仍在大量經濟汽車上使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種方式。

    1979年,美國和日本共同推出用電腦自動控制的汽車空調裝置系統,並用數字顯示,達到最佳控制。此時,汽車空調已進入第四代產品。

    1989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大量生產的初期產品,主要有專用迴圈空氣進口的“突進型”汽車空調。由於其對空氣迴圈、外部空氣的選擇、出氣位置的確定,以及除溼和溫度控制等都較難實現,因而將主流改為空氣混合型空調。

    2007年,杜邦公司和霍尼韋爾公司共同向汽車行業推出了R1234yf製冷劑,R1234yf製冷劑的GWP值為4,它比歐盟法規要求的GWP值低97%。

    汽車製造商和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組成的研究小組對這種製冷劑的安全性和製冷效果等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測試,最終,R1234yf被認定為在環保和市場需求方面最適合未來發展需要的一種製冷劑。

    如今相對普遍的就是自動分割槽空調了。分割槽空調就是自動空調的升級版本,是指在車內可以分不同區域對空調溫度進行調節,最簡單的分割槽空調也是分左右兩區,較為複雜的則可分為四區,即後排左右乘坐人員也可各自調節自己身邊的溫度。

    自動空調以及自動分割槽空調最早都只是在高階轎車上應用,而現在不到10萬元的自主品牌轎車就能擁有

    中國汽車空調何時出現?

    中國於70年代,最早的汽車空調裝置使用在長春一汽紅旗轎車上。1976年,由原上海內燃機油泵廠今上海汽車空調機廠製造汽車空調,配套在上海牌轎車SH760A轎車中。

    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汽車空調行業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初仍是空白,汽車空調主要依賴CKD組裝。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汽車空調產業開始快速穩步發展。由於各企業引進的技術、裝置來自不同國家,行業沒有統一技術標準可依,加上缺乏核心技術,中國汽車空調業承受著巨大威脅及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眾泰為什麼不模仿賓利,勞斯萊斯這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