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娛樂私家大偵探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德雲社才成立之初就設立了十大規矩。不成文的規矩也有,只不過比較少。

      

      不成文規矩一:不和別人遞的水

      直至今日,郭德綱的水也是由自己的兒徒燒餅保管,出於某些安全方面的考量。

      郭德綱本人也不止一次的說到:之前某某德高望重的老藝人,全憑一個肉嗓子討生活的藝人,因為喝了某些不乾淨得水而不得不離開舞臺。每每說至此,郭德綱都異常氣憤,有時候情緒激動起來整個人都不太自在。樹大招風,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顧慮。從04年德雲社事件到10年的群起攻之,不難看出郭德綱的處境。小心防備些,總沒有壞處。

      他不但不允許自己喝別人遞過來得水,甚至是自家徒弟,前來學藝的也會提點下,儘可能的不要喝其他人遞來的水。

      

      不成文規矩二:絕不送票

      在德雲社成立之初時,于謙經常會帶著三五朋友前來看相聲。一來捧捧人氣,二來也算是種交際。 可後來,郭德綱和于謙談過一次,自此之後,相聲可以聽,票決不能免。

      畢竟,相聲是個手藝活,自己和徒弟們辛辛苦苦說了半天,拿錢換票是最基本的尊重。再者,那些拿著免費票來的人,往往更不會珍惜。反正也沒花錢,聽不聽得也不心疼。

      如果真的有某某貴賓前來聽相聲,一般是誰請來的誰把票錢掏了,也算是對得起說相聲的藝人。

      

      除此之外,還有臺口不站閒人,上臺不戴眼鏡,下臺鞠躬等等諸多不成文的規矩。

  • 2 # 郭大蝦

    德雲社之所以這麼成功,和他們重規矩有很大的關係。畢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1、不允許越過的紅線就是欺師滅祖,另跳山門。

    在整個相聲界,師承都是最重要的東西,一旦你拜了師傅了,就到死都是人家的徒弟,再另拜師傅,

    整個相聲圈都看不起你。這也是為什麼如今何偉,曹金混不下去,沒法說相聲了的最大原因;

    2、堅持不送票。

    3、禁止互相刨活。也就是每個德雲社演員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唱段或者段子,其他成員不會唱相似的段子,避免觀眾

    進行對比而產生矛盾

  • 3 # 娛樂圈的小靈通

    德雲社的郭德綱曾多次提到過:人活著一定要有規矩、禮數和體統。無論是衣著打扮還是言行舉止無不透露著一個人的基本素質。所以無論是少班主郭麒麟、還是老郭親自立捧的後起之秀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孟鶴堂等人,既有文化還有涵養,深受觀眾喜愛。

    我們去拜訪別人,一定會收拾得體,不但為了讓人感覺到自己對於穿著品味、精神追求,更多是自身修養的體現。與人用餐的過程,你的那個細節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吃飯如何使用餐具,用餐交談的一些禮儀,倒酒敬酒的規矩,這些社交禮儀不是一次次的即興演出,他們體現了一個家庭薰陶的氛圍。

    郭德綱曾提到自己家的一些家規,孩子一定是等老人坐下才動筷,和長輩坐一起,小輩孩子一定是正襟危坐,不會是葛優癱。現在很多規矩慢慢的從簡了,可是一些禮節大家還是一代代傳承下去,在長輩面前,父母還是會讓你有禮貌,這是一種尊重。

  • 4 # 坤醬看娛樂

    德雲社兩條不成文規定

    1、不喝別人遞過來的水

    因為相聲演員全靠嗓子,人心複雜。嗓子對於相聲演員而言像命根子一樣重要,所以要格外的注意。

    2、演出從來不送票

    不管是小劇場還是大型商演,從來不會有以德雲社名義送出的票。郭德綱認為只有觀眾真正願意來聽你的相聲,才能表明你的相聲水平高,德雲社從來不會把自己的相聲當成不值錢的玩意兒送出去。

  • 5 # 事實派Zeke

    德雲社的郭德綱曾多次提到過:人活著一定要有規矩、禮數和體統。無論是衣著打扮還是言行舉止無不透露著一個人的基本素質。所以無論是少班主郭麒麟、還是老郭親自立捧的後起之秀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孟鶴堂等人,既有文化還有涵養,深受觀眾喜愛。

    我們去拜訪別人,一定會收拾得體,不但為了讓人感覺到自己對於穿著品味、精神追求,更多是自身修養的體現。與人用餐的過程,你的那個細節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吃飯如何使用餐具,用餐交談的一些禮儀,倒酒敬酒的規矩,這些社交禮儀不是一次次的即興演出,他們體現了一個家庭薰陶的氛圍。

    很多家訓都會提到儉,如今孩子也很少體會到儉,家庭都富饒了,生活越來越好,孩子越來越挑,吃個飯直接下筷子,大海撈針,不愛吃的直接丟棄。黃渤是一個不管演戲還是為人都很棒的藝人,做人低調,做事認真,拍攝《瘋狂的石頭》為了逼真,往身上塗下水道的汙穢,讓已經成名的道哥現場直誇有前途。

    所以,這些年來黃渤的星途越走越順,是顯而易見的,他用自己的魅力和人品征服了觀眾們。

    可是,不管現在身價多高,在拍攝現場不耍大牌,和所有人同吃同住,更是被拍到飯粒掉在桌上也會撿起。突然想起,媽媽天天說的,你吃的飯是要經過農民辛勤勞作才得來的,不可輕易浪費。《朱子家訓》有一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衣一旅,恆念物力維艱。我們應該常懷感恩之心,珍惜眼前擁有,知足常樂。

    吃飯做事,我們都會念及長輩,不管是餐前入座講長幼有序,有時候吃的一些東西,也要想到家裡老人雙親是否吃了沒。

    而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用餐入座不管在場有沒有長輩,自己先挑一個位置就坐下。記得,郭德綱曾提到自己家的一些家規,孩子一定是等老人坐下才動筷,和長輩坐一起,小輩孩子一定是正襟危坐,不會是葛優癱。現在很多規矩慢慢的從簡了,可是一些禮節大家還是一代代傳承下去,在長輩面前,父母還是會讓你有禮貌,這是一種尊重。

    很多的規矩我們不是特意從家長演習和訓練中得到,是一起吃飯被教育出來,最近網上流行一種敲碗筷敲出各種曲子,大家都會戲虐地來一句,這一看就是小時候敲碗筷沒捱打的。

    確實如此,我曾和朋友聊天詢問,你們的一些禮儀從哪得來,如何得來?大同小異的就是餐桌,比如敲碗,是個孩子都會發現碗敲起來很好聽,然後挨大人的責備,有的人不清楚為什麼捱罵。

    其實在大人眼裡,敲碗筷是乞丐的行為,還有一種是碗筷是我們的使用工具,你敲壞了多可惜,加上還有其他人,你一通敲,自己美了,別人會覺得吵,這也是尊重別人。吃飯拿筷子也是文化,很多人小時候一定拿筷子被父母打手過,拿筷子一定筷尖對齊,以前筷子一定很多副,長短不一,所以用之前會抖齊,很多人現在還有一代習慣。

    筷子一定是食指、大拇指、中指在用力,無名指是墊著的,好多人現在還是無名指在動,筷子不管怎麼用是為了夾東西不掉。一家人吃飯,孩子豎著插筷子一定捱罵,因為豎著插筷子是祭奠逝去的人。

    現在,很多家長慢慢的重視的是孩子用餐的營養價值,卻忽略了用餐教育,很多禮儀不是去單獨教育,是從小時候,從小事一點點抓起的。禮儀是文明的一部分,文明的進步是禮儀規範中縮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喜歡的人刪除,或者刪除自己喜歡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