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飛的魚豆腐

    那黑化政府與平民英雄的煽情,已然是南韓災難片被固化的套路,這亦使《潘多拉》在核電危機的呈現僅只能算差強人意,但電影對核能這種其實目前人類尚不能完全可控能源的聚焦,透過這場全然因人禍而起引發的災變之殤,背後極為深刻的警世意義構築了電影出色的內在縱深。

    敢於開啟核能這一魔盒的《潘多拉》,其實在大體上有著一個很好的劇情構思,電影前段黑化政府的處理其實並非沒有真實的前車之鑑,前蘇聯政府面對切爾諾貝利事故伊始時正使封鎖訊息,打壓保密,而在後段平民英雄捨生忘死為了家人搶修核電站的感動,其實也有著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50死士的影子,但《潘多拉》不管是對政府的黑化,還是平民英雄的塑造,當具體到細節上去看時都有著過猶不及的刻意煽情。

    為什麼一部本當感人至深,同時有著對政府官僚主義以批判的電影,會在情感上讓人感覺尤為刻意,這在於電影一面在政府層次上,不僅將總統塑造成了一個被總理架空的傻白甜,且在細節上面對網際網路時代,居然還有官員秀逗的把一群難民困鎖在體育場中,為了防止訊息走漏?!種種刻意將國民與政府間對立激化的矛盾,反成為了電影的敗筆所在,而在平民英雄我們的的主人公宰赫上,電影其實並沒有留給多少時間來給這位男主組織情感,而他從一個第一時間就想逃命的普通人,一步步到最後為了家人奉獻生命的英雄轉變,幾乎都是被草草的一筆帶過,直到最後才真正將閃光燈打到他的身上來昇華情感,這使宰赫更像是一顆煽情的棋子,而並非一個質樸真實的英雄。

    但也正是這樣一部在情感上難盡人意的作品,它所包含的現實意義其實遠遠超過電影本身,南韓電影從《熔爐》到這部《潘多拉》,無數眾多的經典佳作從來沒有成為過意識形態的宣傳機器,而這部作品在批判政府,塑造小人物的平民英雄之外,對核能的憂患意識成為了其最為深刻的內在縱深,而在最後電影更是用“不要因為害怕就閉上眼睛,不要因為畏懼就堵住耳朵”這直接有力的話語點出了電影的核心命題——“反核”,核能固然擁有眾多的能源優勢,但在人類尚不能完全可控的境況下,是否應該暫停發展核能的道路,哪怕核能只有萬分之一的危險,那麼誰又該為這萬分之一的機率來買單呢?不論是電影還是現實,為此買單的其實只有人民。

    常言到“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但這一項卻並不適用於今日的核能,至今切爾諾貝利與福島仍舊還是無人的禁區,那麼下一個禁區又會是哪裡,這個已然不再只是神話的魔盒又將在哪裡被再度開啟?願《潘多拉》的故事永遠不會在現實中上演。

  • 2 # Jim愛生活

    《潘多拉》該片是南韓首部以核電站為題材的電影。該片囊括了災難片應該有的東西,像體現家族之間的愛、無力小市民反抗變小英雄、友情和犧牲等等,就這些該片已經做得非常合格而且賺了不少觀眾眼淚,而另外一方面其實不少觀眾都看出了樸導演的用心,除了模擬一個恐怖的災難來臨給觀眾感受視覺衝擊外,對於核電、原子這些敏感話題也是給市民深深提了一個醒,南韓觀眾對於這個“貼心預告”都大讚它是一部善良的電影。

  • 3 # 穗穗小淰

    《潘多拉》依然稱得上是一部精彩感人的災難片。

    這部影片還有超越國籍的現實意義。當觀眾透過照片、新聞、史料,回想起那些曾經在異國發生過的可怕景象,便能嚴肅地意識到這絕非一個用來催淚的虛構故事。相反,它警示我們在地震、海嘯、山洪等天災對人類的威脅已由於預報和避難措施的到位而大大降低的今天,我們仍然面臨無法抵抗的滅頂之難,諷刺的是,這份威脅的來源正是我們人類自己創造的核能源。

    《潘多拉》中這場因人禍釀成的悲劇,將重新書寫我們的恐懼和無助。影片把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將發展核電作為支柱產業的小鎮上,這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為發展做犧牲品的資源血汗工廠,以自身的凋敝和閉塞換來大城市的經濟騰飛。

    而當危險能源帶來可觀收益的同時,亦埋下了活火山般不定時爆炸的隱患。隨著事態惡化無法控制,全體國民都被迫與這座核電鎮同呼吸共命運,從而同嚐了因追求過度發展而忽視乃至無視安全保障的慘痛代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情世界裡,有些女人會因為什麼而慢慢冷落你?